APP下载

铭刻在百姓心坎上的民心工程

2017-01-07徐光明雷杰能王锋旗甘甜

江西教育A 2016年11期
关键词:农村学校教育

徐光明+++雷杰能+++王锋旗+++甘甜

匡庐山下,一栋栋教学楼拔地而起,一所所学校展露新颜;赣水之滨,一张张笑脸阳光灿烂,一阵阵歌声清脆嘹亮。如今,“最美的地方在学校”已成为赣鄱大地的教育新常态。

聚焦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江西省近年来强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让所有孩子们都能在同样的阳光下、同样的沃土里,播种梦想,迈向未来。

政府用心抓均衡

安远,赣南的一个山区县。

安远县委、县政府办公楼是上世纪50年代建的,最新的也是80年代建造的,与全国大多数县级政府大楼相比,显得十分寒碜。2013年,新建县行政中心项目已经获得上级机关的批准。

2013年6月,带着组织的重托,严水石由赣州市林业局局长履新安远县委书记。他上任伊始,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权衡再三,并通过县委全委会果断决策,把新获批的1亿多元建政府大楼的钱拿出来建设学校。严水石是个对发展教育具有强烈责任感的人,2016年9月光荣当选全省首届“感动江西十大教育年度人物”。

近3年来,安远县投资7.4亿元建设教育园区,共安排了9个项目。占地面积400亩的安远一中新校园,比原来只有80亩的老校园面积扩大了5倍,教学楼等建筑美观大气,这是大手笔绘就的安远教育发展代表作。

与此同时,安远县高位启动学校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投入5.7亿元资金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进行标准化建设,全县共有168所学校得到了改造,许多农村学校几乎是在原址上新建了一所学校,真正实现了“每一所学校都漂亮”。

像安远县一样,地处赣西边陲的莲花县,政府的办公楼也很破旧,学校却建得漂漂亮亮。安远和莲花都是国定贫困县,却都大手笔抒写了教育跨越式发展新篇章,这是我省各级政府大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缩影。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我省各级政府的神圣职责。早在2010年,江西省政府就出台了《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2012年,省政府与各设区市签订了《江西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任务书》,明确了责任。2013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江西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意见》,督促各项政策贯彻落实。

党政重视成为我省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强大动力。全省各级政府牢固树立“抓教育就是抓根本、抓民生、抓未来”的思想,加大投入,大力改善办学条件。从2013年起,江西省委、省政府决定统筹整合资金50亿元,集中财力,用3年时间,在全省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全省各地还精心组织实施了初中工程、改薄工程、信息网络工程等,强化了实验室教学设施建设,开展了美丽校园等环境建设,加强了后勤生活设施建设,有力地提升了学校的硬件。

近年来,丰城市委、市政府出台了15个关于加快教育发展的政策制度文件。该市还建立乡镇教育考评机制,将乡镇教育发展纳入市委市政府对乡镇街道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对先进乡镇进行奖励,对投入小、安全事故多发、学生辍学率高的乡镇主官约谈。

黎川县是个与福建省接壤的山区县,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中,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用心做好“感情留人”的大文章。该县开通了“绿色通道”,出台了直接招收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才和接收在外黎川籍教师回原籍任教的政策,近3年吸收了此类教师36人。从2014年开始,黎川县政府每年拿出350万元,在春节期间为全县每一位教师发放红包。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县在县城为外县籍教师集中安排宿舍100多套,宿舍里的配套生活设施全部由公家埋单,让每一位在乡下任教的外县籍教师来这免费居住度周末,此举赢得了全县上下的高度称赞。

像黎川县一样,吉安市吉州区也在关心教师上下足了功夫。区政府为全区村小、教学点约320名教师在镇区每人建设一套公租房;在城区实行教师团购房优惠政策,对获得县级以上表彰的教师予以特殊优惠。该区每年安排100万元为乡村教师免费体检,安排100万元对优秀教师、校长进行奖励,安排100万元对乡村教师进行培训,安排100万元对困难教师进行专项资助。

现在,全省上下形成了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对教师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体贴,努力为他们排忧解难。2015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建立长期从教教师荣誉制度,对在乡村任教满20年和在各级各类学校任教满30年的12万余名教师颁发荣誉证书,以表达对广大长期从教教师的崇高敬意。江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还面向社会征集“长期从教教师荣誉徽标(LOGO)”,并在去年教师节前将荣誉证书发放到了教师手中。这项举措在国内尚属首次,激发了广大教师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我省在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中,投入2.65亿元建设农村学校食堂25.4万平方米;投入4.58亿元建设42.6万平方米农村教师周转房,改善农村教师住宿及用餐条件。2011年以来,我省财政共安排4亿元,采取“以奖代补”的政策,大力推进教师周转宿舍建设。

从2008年起,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特殊津贴政策。2015年,将发放标准从210元、360元两档提高到300元和500元两档,每年省财政需拿出资金5.5亿元,覆盖了全省9万余名乡村教师,并计划逐步扩大范围。特殊津贴政策的实施,缩小了城乡教师收入差距,有效地鼓励和引导了优秀教师安心扎根乡村教育事业。

在高位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中,我省还充分发挥教育督导的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工作的合力。

九江市创新职能部门协同督导机制,联合发力,共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督导、市级复评等工作中,由市发改、科技、公安、财政、建设规划、审计、人社、卫计、国土资源、编办等职能部门领导轮流担任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履行教育督导和行政职能双重职责,及时发现和解决县(市、区)教育困难。近3年来,九江市直部门协同督导,县(市、区)政府追拨教育经费3.34亿元,新增教师4034人,划拨教育用地3233.9亩,快速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地处赣东北的玉山县,以创新督导评估推动教育均衡发展。该县出台教育教学工作现场督评暨亮点展示活动制度。玉山县的督评“规定工作”围绕着教育教学这一中心,重点督查教师备课和作业批改等教学常规工作,以及课堂教学、教师管理、校风校貌等内容。“自选工作”就是学校工作亮点的展示,可从管理特色、教学改革、校园文化、队伍建设、体艺活动、校本研修、课程开设等方面挖掘。展示督评结束后,督评组进行现场点评反馈,并建立了督评回访制度,组织专门人员对已举行现场督评的学校进行不定期的回访。现场督评暨亮点展示活动已成为玉山县强有力的办学“指挥棒”,实施素质教育的助推器,教育均衡发展的导向仪。

党政重视,为教育均衡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2015年底,宜春市的樟树、丰城、奉新等6个县(市)同时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评估认定。至此,全市10个县(市、区)中共有8个县(市)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评估认定;今年,宜春市所辖的万载县也申报并积极迎接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评估认定。目前,全省共有22个县(市、区)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评估认定。今年又有42个县(市、区)将接受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评估认定。

优质带动激活教育资源

近年来,南昌市实行的中小学“零择校”教育新政,像温暖的阳光,温暖百姓的心。而推行“零择校”的基础是校际间的教育质量均衡。

为了办好每一所学校,南昌市在教育资源整合、集团化办学方面连出新招。南昌市西湖区将松柏小学和干家巷小学、羊子巷小学和孺子亭小学、珠市小学和棉花市小学进行了全面整合,实现了优质资源的扩充,家长也不再争着“择校”。“弱校与强校的合并,是对教学网点的科学梳理,有利于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珠市小学校长褚志远说。“珠市小学是南昌市名校,这次合并,让我们的孩子也能在家门口享受名校的优质教育资源,我们真的非常高兴,政府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办了一件好事、实事。”五(9)班学生家长涂莉娟兴奋地说。

2015年12月,南昌市站前路学校教育集团挂牌成立,实现一校三区四址规范化管理。“集团成立后,各学校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教学质量也得到显著提高。通过集团化的办学模式,形成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协作创新的办学新形势,让教育教学更加均衡、更加优质。”站前路学校教育集团副校长张莉说。教育集团的成立,是西湖区名校孕育新校模式的新成果。目前,由站前路小学孕育的云飞路第一学校和莱茵·千禧校区、由珠市小学孕育的云飞路第二学校均已开班办学,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大化。

新余通过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近年来,全市共撤并初级中学12所、小学4所。分宜县农村初中全部撤并到城区新建的分宜六中,并先后新建、改扩建了渝水六小、仙来学校、仙女湖中学、北师大新余附校、市中心幼儿园新园等一批优质学校,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张。

新余市还实行学区制办学改革,化解大班额、降温“择校热”。市一中、市四中两所热门学校分别与原二中(市一中魁星阁校区)、原六中(市四中毓秀校区)实施学区制改革,教育资源实现共建共享,热门学校大班额现象得到控制,教学质量明显提升。

2016年11月3日,全省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鹰潭举行,鹰潭市在会上作了经验介绍。近年来,鹰潭市不断加大教育信息化建设力度,“三通两平台”建设实现新突破,全市已接入宽带学校447所,接入率9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7%;班班通覆盖学校412所,覆盖率82%,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2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5%。全市69个农村教学点实现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鹰潭市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提升了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的能力。

从最薄弱的农村突破

近年来,景德镇市农村学校办学水平稳步提升,得益于多措并举向农村教育倾斜。景德镇市通过统一招聘、特岗计划、免费师范生安置等措施,补充教师1600余名,其中农村教师岗位占50%以上。2013年实施“边远贫困地区教师支持计划”以来,城区238名骨干教师先后到农村支教,提高了农村教师水平,农村边远地区师资得到了充实和稳定。

景德镇市下辖的乐平市,为改善边远农村地区教师数量不足的现状,自主创新了“定岗不定编”教师招聘模式。在面向全省招聘315名教师的基础上,由教育局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组织,再次面向全市招聘小学教师131名,补充到小学教学点。此类教师的管理采用定岗不定编原则,即为招聘录用教师提供一份劳动合同、一个工作岗位,享受在编在职教师同等待遇,但这些教师不纳入编制管理。

“我们的农村学校比城里的好。”芦溪县教育局副局长刘旭波在接受采访时说。

几年前,芦溪县银河二中校舍破旧不堪,校园面积狭小,师生活动场地十分有限。2010年,新招的3名教师,看到破败的校园环境后,有两位老师转头就走,直接放弃了这份工作。“正是借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东风,银河二中才起死回生,要不然真有被撤并的可能。”原银河二中校长夏建明说。如今的银河二中,校园面积达26亩,校舍焕然一新,建有标准化塑胶跑道,校园内充满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芦溪县通过实施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的场地、实验器材、信息化建设,保证每所学校建有标准化塑胶跑道,缩小了城乡差距。同时,切实加强学校常规管理,推进生态教育课程改革,提高薄弱学校教学质量,纠正了农村学生向城区学校拥挤的“择校”之风,从而减少城区学校的大班额。

2011年师范毕业的方小龙在一所村小——芦溪县马塘小学任教三年,现在宣风镇中心学校跟班学习。“在这里我感觉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方小龙年轻的脸上洋溢着笑容。芦溪县实行教师跟班学习,年轻教师和村小教师需先在城镇学校跟班学习一到两年,积累一定教学经验后下乡支教,这样真正实现了农村师资力量的逆袭。

“其实我们这里是村小老师的待遇比城镇的好,这样就确保了村小的优质师资。”银河镇明德小学校长易和生说。在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芦溪县采取积极措施,落实农村教师特殊岗位津贴,稳步提升教师各项待遇,确保广大教师进得来、留得住、教得好。

“只有越来越多的学校都成为优质名校,人们才会让子女在家门口安心就读,全区的教育才能真正实现优质均衡,家长才不再为择校而纠结。”接受记者采访时,吉州区教育局局长杨虎先说。

吉州区始终坚持优先满足农村教育需求的原则,努力把农村学校打造成微型城区学校,不断缩小校际差异。“我们要让全区所有农村学校实现‘围墙外是农村,围墙内是现代化学校。”杨局长对此充满信心。

为了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不仅需要完善农村的标准化建设,更需要稳定农村教师。吉州区每年拿出专项资金来关心鼓励教师,并向薄弱学校、农村学校教师倾斜。

为确保学校共同发展,吉州区全面推行合作办学、对口帮扶等办学体制改革。探索优质学校托管薄弱学校、名校办分校,集团化办学、集团化捆绑考核,进一步提升区域内学校整体办学水平。

为了保证全区每一个孩子有学上、上好学,吉州区不断加大扶贫力度。农村特困学生除获国家资助外,每月还有200~300元生活费;对于全区42名无父无母的孤儿,教育局动员42位企业家进行一对一帮扶,一直资助到孩子大学毕业。

近年来,我省紧紧扭住农村教育这个重点,多措并举,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为重点,开展城乡教育结对帮扶,快速拉长了农村教育这块短板,实现了城乡教育的同步发展。

城乡都有好老师

每天下午4点过后,在樟树市最西端的吴城中心小学,就能见到从各个乡村教学点陆陆续续骑着电动车“回家”的乡村教师。中心校53位教师、教学点20多位教师,其中不乏来自广西、九江、南昌的外地教师,都把中心小学当成自己的“家”。“今年来报到,乡里的书记特意从樟树市赶回来,请我们新来的11位老师和送行的父母吃了一顿饭,让我们爸妈放心。来到学校,又优先安排我们外地的老师住刚建好的两室一厅周转房,待遇各方面有保障,自己留得也安心。”2016年考到该校的“90后”大男孩凌华南说,当老师是自己从小的梦想。吴城中心小学先后花费300多万元新建了56套教师周转房。“近期我们一栋新的教师周转房正在招标,届时学校不住校的老师,中午也能有个休息的地方了。”该校校长付国勤介绍。

乡村教育质量要提高,关键在乡村教师。如何在城镇化的背景下稳定并提升农村教师的水平,樟树市有自己的思考。通过出台相关政策,考入樟树市的新教师都要在农村先获得3年以上的农村工作经历。近3年,全市共补充新教师837人,绝大部分充实到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的学科和年龄结构得到优化。为保障农村教师留得住、教得好,樟树市在落实边远农村中小学教师特殊津贴政策的基础上,市财政另外增发每人每月60元的交通补贴;投资2857万元为农村教师兴建了458套周转房和保障性住房。

农村教育离不开乡村教师的奉献。为给农村教育注入新鲜血液,玉山县从2015年起每年招聘260个特岗教师,连续招聘3年(通过招聘特岗教师、省考、定向招生等途径补充一线教师),以缓解教师的不足。

散落在乡野里的校园和校园里的“烛光”,点亮了乡村孩子的梦想,而如何让农村教师留得住、教得好,我省各县区结合自身实际也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

乐安县大金竹民族学校,是乐安县最偏远的学校,现如今也有专职的体育教师,大山深处的畲族孩子们也能和城里的孩子一样,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篮球、足球等项目。体育老师叫程召寒,从井冈山大学毕业,放弃了上海的工作后,在2015年考取了特岗教师,并说“条件比想象中的乡村学校好得多,让我有了家的感觉,也不想走了”。如今齐齐哈尔籍的程召寒已经在乐安县安了家,妻子和他是同一所学校的特岗教师。

乐安县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教师招不到、分不进的现象一度突出。自2009年以来,该县通过“特岗计划”招聘了509名特岗教师,严格招考程序、落实待遇,现在学历高、有活力、肯学习的特岗教师已经成为乐安乡村教育的主力军。

“只要符合政策,怎么优待都不为过。”这早已成为乐安教育人的共识。同时为了让特岗教师有盼头,乐安县在保障特岗教师福利待遇的同时,对服务期满经考核合格愿意留任的特岗教师,一律占编安置,截至目前已经安置了112名特岗教师。

2015年9月,翁志红,金溪县唯一的特级教师,主动到离县城40多公里的乡村教学点进行交流轮岗,让小山村沸腾了,不少村民纷纷把到县城插班的孩子转回龚家小学。

作为我省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试点县区,金溪县通过出台好政策,变“要我交流”为“我要交流”,通过名师支教,交流轮岗,激活城乡教育。通过发挥校长和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金溪县将全县60多位获得县级以上“教师标兵”“金溪名师”、县管拔尖人才、省市学科带头人、省骨干教师、省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的教师,分3年下派,每年安排三分之一,到农村中小学支教1年。坚决防止和克服把“不好用”的教师“发配”交流出去,以期达到以点促面的效果。

人才是教育的核心,在江西各县、市、区,教师的专业成长一直是学校及教育系统的生长点,省培、国培,各种订单式的学习,成为各地积极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载体。

“青年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校良好的机制、良好的环境。学校为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促进了我们的快速成长。”工作3年,在南昌市教学技能大赛上多次获奖的姚驰聪,来自南昌市站前路学校教育集团云飞路校区。作为南昌市的品牌学校,在西湖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号角声中,学校从2010年起,率先实施“名校孕育新校”发展策略。组建集团后,学校从师资最强的站前路校区抽调了骨干教师融入各个新校区,形成了老中青搭配的结构优化,同时各校区一盘棋,学校扎实推进校本教研,推动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特别是对于我们年轻教师,周五以‘跑课的形式进行培养。每位年轻教师有一个业务上的‘经纪人,每周陪该老师到一个校区进行公开课教学。通过各个校区教师与该‘经纪人的点评,提高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师强则教育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成为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脊梁。

教育公平的阳光普照大地

即使在周末、假期,井冈山中学校长李海鹰的手机也是响个不停,为了方便及时解决问题,他的号码是面向全校公开的,不少学生就因家庭贫困,拨通了李海鹰的电话。李海鹰也通过减免学费,四处找寻爱心人士,向学生践行“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的承诺。

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中,我省把关注弱势群体作为工作的重点之一。革命老区井冈山,将教育帮扶作为全市精准扶贫政策六大帮扶政策之一。除了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对“红卡户”(建档立卡户)子女高中阶段学费、书本费全免并每年补助2500元;对‘蓝卡户子女高中阶段亦予以优先保障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井冈山市还对考取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和考入职业院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分别按每年4000元和20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连续补助两年。从2016年起,在生源地助学贷款方面实现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学生应助尽助、应贷尽贷。

万安县,人口30万,16%的人已外出务工,在农村学校,留守学生占总学生的比例为60%以上。为此,万安县教体局就“留守子女”的数量、生活状况、教育状况进行了专项检查,建立健全留守儿童跟踪档案,以全面掌握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家庭状况、思想表现、学业成绩、日常行为、监护状况等。学校在课程教学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把“父母监护缺失”转化成对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起特殊作用的教育资源。

弋阳县圭峰中学共有500多名留守学生,约200名学生的家长在浙江义乌和浦江务工,学校便将家长会直接开进了学生家长务工的城市。当在义乌和浦江务工创业的家长们看到家乡的教师,看到自己孩子在学校生活的视频和对自己的祝福,感动不已。先后有30多位家长回乡创业,父母双方在外打工的,改为留一方在家。孩子们看到了父母在外的不易,也变得更懂事了。

“不让‘少数学生生活在角落里。”各地结合实情让教育的阳光普洒。

占地30亩的吉安市特殊教育学校,各种多功能教室、康复教室、康复游乐场、篮球场、羽毛球场、200米跑道一应俱全。这所含听障、智障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高中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寄宿制特殊教育学校,现有在校生201人。

“要有爱,并且是专业的爱。”该校徐虹老师介绍,特教学校的老师不仅要用专业的方式与这些学生沟通,更需要怀揣着爱心和耐心来教导更多需要帮助与关照的孩子。为了让这些孩子通过学校教育,掌握生存技能和职业技能,学校扬长避短地设置了不少职业课程。如今,吉安市一共有10所特殊教育学校。“这些特殊群体,大多家庭困难,我们的特教学校就是在保证常规教学的同时,培养他们独立生活能力,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以便更好地立足社会。”吉安市教育局罗建园介绍说。

教育的阳光照亮了赣鄱大地。◆

猜你喜欢

农村学校教育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学校推介
赞农村“五老”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