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2017-01-07罗刚淮
罗刚淮
从对“双基”的要求到新课改中“三维目标”的确立,再到核心素养的最终提出,恰好勾勒出中国教育走过的心路历程。从注重实用,到重视全面素质培养,再到核心素养的培育,这是中国教育理性反思逐步深入的过程,也是对教育的界定逐渐科学和明晰的过程。细观《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亮点很多,至少有这几方面的突破:
核心素养指出整体育人的使命。教育的核心使命是育人,但社会发展的各阶段对于教育的功能定位是不一样的,比如历史上就曾将教育当作政治的工具,将教育等同于技能培训,等等。核心素养则从教育的目标与使命这一角度规定了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核心素养分三个方面、六大素养、18个要点,像人体骨架一样搭建了立体框架,从文化基础到自主发展,从历史到未来,从自立到自主,从做人到实践。把一个人从个体人到社会人再到中国人,全方位地层层推进,直至完美呈现在舞台中央。同时,核心素养对于教师的作为也有非常清晰的要求,教学不再只是某个学科的知识教学,而是为学生的核心素养而教,某堂课某项活动不只是教学知识技能或某个主题教育本身,而是指向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教师用学科知识育人,将成为教师的基本要求。
核心素养重视人文精神的涵育,突出中国元素。此次《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从“人文底蕴”“责任担当”等角度,具体明确了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以及“国家认同”的要求。在强调人文素养涵育的同时尤其突出中国元素。比如在“国家认同”条目中提出“具有国家意识,了解国情历史,认同国民身份,能自觉捍卫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具有文化自信,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能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其中的表述指向都非常清晰。同时,纵观整个核心素养,中国元素融合在“珍爱生命”“科学精神”“国际理解”等素养板块之间,相互支持,相互融合共通,中国元素得以强调,整体也更和谐一致,更科学更丰满。
核心素养重视理性思维。有人说,教育的核心工作是发展人的思维。但显然,许多教师觉得思维发展没有那么重要,甚至有人将思维性的教学活动变成常识记忆性的活动,让学生死记硬背,从而获得高分。这是异化的教育,也是学习活动变得枯燥乏味而让学生厌烦的根由之一,对于改变中国人在逻辑理性上一贯的欠缺毫无益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科学精神”素养下提出“理性思维”要点,提出“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进一步明确了教育中发展思维的任务要求。相信,随着核心素养的逐渐落实,推进教师课堂上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将成为教师最重要也是最艰难的改变之一。
核心素养倡导实证和践行。我国自古有倡清谈而少践行、遵道义而轻事功的弊病,劳动意识淡薄,不重实践层面的效果,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尤其涉及研究问题和陈述事情时,缺少例证和数据,空谈概念,主观臆断,不亲身探个究竟。所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劳动意识”以及“社会参与”等基本要点里分别作了阐释。这对于培养务实求真和勇于践行的未来公民是非常必要的。行胜于言,事实胜于雄辩,学生以此作为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原则,必定会影响至整个社会,从而形成务实做事的风尚。
当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理论站位高,目标要求更科学、明确、具体,闪亮处还有很多。要使核心素养真正落地,落实到每位教师的课堂上和教育行为中,还有漫长的路要走,尤其在教育评价的跟进变革。我们有理由相信核心素养这一目标方向有了,路径和方法随着步伐的推进会逐渐呈现,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的中国教育将会呈现一派崭新生动的气象。◆(作者单位:南京市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