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都五中探索体验式德育新模式
2017-01-07
(记者 雷杰能)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于都县第五中学高二(18)班学生王海长头戴小红帽,臂戴红袖章,手拿扫把清扫厕所。与此同时,他的同学或提着铁撮箕在校园里捡垃圾,或在食堂帮工,或以校长助理的身份参加学校领导班子会议……这是该校学生参加校园深度社会实践活动的片段。
于都五中校长杨频睿介绍,于都五中是一所私立学校,很多学生刚入校时行为养成和学业基础都相对较差,且留守孩占学生总数的一半还多,学校的德育工作难度大。为此,学校不断探索新的德育方法,把组织高一新生野外拉练和高二年级学生参与深度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重头戏。在“学生实践周活动”中,共推出40多个独立实践岗位,如校长助理岗、文明礼仪岗、环境卫生检查岗等。学校对每个岗位都制订了工作时间、工作任务、工作标准、工作评价等执行内容。
据了解,每年的社会实践周活动开始,学校都要举行隆重的启动仪式,参与的学生都庄严地举起右手宣誓。学生实践周活动每周安排高二年级的一个班,学生全员参与,自主安排工作岗位,一天一轮换,每天一小结。学生白天头戴小红帽上岗,晚上则由老师补习文化课,学习、实践两不误。在实践周结束的例行工作交接大会上,学校会播放一周来学生岗位实际活动视频,再现了学生上岗、学习的点点滴滴。
为期一周的学生实践周,每一个学生都需经历6个以上的实践岗位。王海长同学说:“我当了一天的校长助理,体验了教学巡查工作,在校长办公室值过班,还参加保洁组,和同学一起捡垃圾。在周末到火车站做志愿服务,帮人网上购票、提行旅等,体验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特别是扫厕所的经历对我的思想触动很大,而以前我是看不起扫厕所的。”
该校德育处主任杜华明老师说,让学生停下课来上岗体验,是为了追求“深度体验”,真正触及思想深处。两项体验式德育的尝试,让学生学会了坚强,懂得了团队精神和感恩,懂得了做大事需从做好小事开始。以前乱丢垃圾、在墙上乱踩脚印、衣服拉链不拉上、留长发等现象销声匿迹了。现在,校园里总是干干净净的,学生变得更加阳光自信了。
高二学生易绍虹同学深有体会地说,生活在于都五中倍感幸福。高中三年的时间里,30公里野外拉练和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经历,终生难忘。在服务他人中,自己也体验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