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学生的“桥”
2017-01-07李任
李任
南城县龙湖镇地处南城、资溪、黎川三县交界的大山深处,在这大山深处的深处,藏匿着一所村小——竺由小学,曹奇发就是这所小学的老师和校长。
用生命和爱坚守
1990年,18岁的曹奇发从南城师范毕业后,分配到龙湖镇竺由小学当老师,在此一干就是26年。这期间,调进调出的老师一拨又一拨,他没有为之心动,而是用生命和爱默默地坚守这片红色的土地,用热血和青春点亮孩子们前行的希望。
去年初夏的一天,曹老师正在上课,耳朵突然传来一阵阵钻心的刺痛,并伴有“嗡嗡”声,他感觉眼冒金星、头晕目眩,心想这是耳病又犯了。他立即做了一个深呼吸,强忍剧痛,接着上课,一直坚持到下课。后来疼得实在难以坚持上课,在妻子的一再催促下,利用双休日,让妻子陪着到县城医院检查。经医生诊断,他患的是急性化脓胆脂瘤性中耳炎,再拖下去,脓液就会腐蚀面部神经,造成内耳充血,危及生命。医生叮嘱他赶快到省城医院手术治疗。听说要到省城医院去治疗,他赶紧问:“要几天?”医生说:“要彻底治愈,最少要两个月,而且耳朵不能受强音干扰。”两个月?曹老师带的是毕业班,再过一个多月学生就要参加毕业考试。不行,这绝对不行,只有拖到放了暑假再说。最后在曹老师的坚持下,县城医生同意利用每个星期五为他做病情监控跟踪治疗。就这样,曹老师用顽强的毅力,坚持一天又一天,上完一课又一课,硬是熬到放暑假了,才来到省城医院住院治疗。当主治医生看到他的病情拖到这么严重,很想责怪几句,待了解情况之后,摇摇头又点点头,感叹地说:“当老师的,也有这么坚强的人!”
在省城医院住院的一个星期,是曹老师26年来因病离开孩子们最长时间的一次。
一个都不能少
竺由小学距离县城70多华里,交通不便,信息不畅,是全县目前唯一一所寄宿制村级小学。
今年夏天的一个晚上,天黑雨急,曹老师备完课,正要去学生寝室巡查,一个学生急冲冲地跑进他的宿舍,带着哭腔喊起来:“曹老师,不好了,陈涛同学不见了!”
说起这个陈涛,曹老师十分熟悉,这可是一个行为乖僻、离群索居的孩子,爸爸妈妈长年在外打工,由奶奶照看。在这么一个雨夜他何故离校?又会去哪里呢?从同学们反馈回来的信息分析,陈涛因与同学吵嘴,受了委屈,想爸爸了,回家的可能性很大。当然,曹老师另外安排了两路人马分别到校园内和村子里寻找,自己一个人打着手电,顶风冒雨,沿着崎岖的山路,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进了大山里茫茫的夜幕中。“我一定要找到他,我的学生一个都不能少!”曹老师在心中坚定地说。8华里的路程,曹老师足足走了两个多小时。当他敲开陈涛的家门,迎来了孩子奶奶诧异的目光,看到陈涛安然的样子,他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了,身子也仿佛软下来瘫坐在地。
过了一会儿,雨稍微小了些,曹老师急着赶回学校。他对陈涛说:“孩子,以后想爸爸了,老师用手机帮你给爸爸打电话。”说完曹老师又一头冲进雨中。“不,我不要给爸爸打电话,我有曹爸。”孩子稚嫩纯真的话语飘荡在夜空中,曹老师心中流过一股股暖流。
我来背你过去
214省道贯穿龙湖镇全境,因道路改建,竺由桥拆除重建,施工方仅搭了座简易木桥供村民来往和孩子上学。今年春夏之交,受台风影响,天降暴雨河水暴涨,冲毁了木桥,也冲断了孩子们的求学之路。曹老师一面向上级反映情况,一面与当地渔民商议,恳请他们用自家的渔船接送孩子。纯朴的乡亲扛起木桨说:“曹老师,你的事,没的说,走!”镇中心小学也与镇政府配合,送来了救生衣。
每天清晨,他打着赤脚和老艄公一同划船到河对岸迎接上学的孩子,帮他们穿好救生衣,并趟着泥水背他们上船;过河后,又趟着泥水把他们一个个背上马路,一同来校上课。下午放学后,他又一个个地背孩子们上船,护送学生过河回家。这样一接一送就是半个月,在无桥的河面上,他与乡亲们用“爱”架起了一座求学之“桥”,用“爱”亮起了大山深处最美的一道风景。
曹老师常想,这辈子恐怕走不出“大山”了,因为自己离不开这些孩子。自己的职业是教师,教师不就是一座“桥”吗?我就是学生的“桥”,当看到一拨又一拨的学生从自己的“桥”上,跨到知识的彼岸,心中是自豪的,更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