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防教育深入学校的意义与途径
2017-01-07吴爱华王伯超董煜
吴爱华 王伯超 董煜
摘 要 在学校开展民防教育,既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加强人民防空工作的决定》的一项重大措施,也是落实《人民防空法》和《国防教育法》的实际行动。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也是民防力量的来源和基础。学校应当担负起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做好学生民防教育普及工作。
关键词 民防教育 学校意义 途径
2016年5月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了第七次全国人民防空会议,他亲切会见了与会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着重强调在新形势下,人民防空是国家战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危,关系着国家改革开放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果。我们不仅要把人民防空事业纳入“十三五”规划之中,更要始终坚持人民防空为人民,并将这项工作摆在战略位置,与其他工作同步抓好。在新的发展时期,我国的人民防空事业要与时俱进深化改革,树立和落实新的发展理念,转变建设发展方式,在维护国家安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成为坚不可摧的护民之盾,发展开创人民防空事业新局面。
民防担负着保卫国家、保护人民生命安全的重任,是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是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社会公益事业。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先后爆发了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利比亚战争等,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发生了“5.12”汶川大地震、玉树大地震、舟曲特大泥石流、云南鲁甸地震等自然灾害,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因此,加强民防建设,普及民防教育,提高公民民防意识,是关系国家安危、战争胜负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既紧迫又严峻的重大问题,是党和政府必须始终关注的大事,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对于学校来讲,更应该发挥自身优势,从培养青年一辈的学生着手,教育、唤醒民防意识淡薄的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一代又一代人,从而提高全社会广大民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一、民防教育概述
国际民防组织是在1931年成立的“日内瓦区国际协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72年后成为政府间组织。目前共有49个会员国和10个观察员国,并将每年3月1日定为国际民防日。
美国、瑞士、日本、英国、俄罗斯等发达国家普及民防教育多年,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体系。纵观国外民防教育,总结归纳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注重运用法律手段保障公民的民防教育;注重培养公民的灾害防范意识和应急自救的实用技能,增强公民的危机应对能力;注重因人施教,分阶段进行教育与培训;在普遍接受民防教育的前提下,按照公民从事的工作和应急时承担的任务相对应分类实施教育与训练。
国家通过民防教育,普及民防基本知识和技能。民防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民防的任务、地位和作用,现代高技术空袭兵器和核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的杀伤破坏性能及防护措施,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的疏散掩蔽、自我保护、自救互救的本领等。
二、民防教育深入学校的意义
在学校开展民防教育,既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加强人民防空工作的决定》的一项重大措施,也是落实《人民防空法》和《国防教育法》的实际行动。
1.普及民防教育的突破口在学校
在校学生是民防教育的主要普及对象,按照年龄可以分为小学、中学、大学三个阶段。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受年龄、认知、体能等方面的限制,针对中小学生的民防教育更偏重于结合安全教育进行民防知识介绍,要求中小学生掌握基本的逃生、自救方法,在应对危急状况时首先自救,具备基本的应急防护能力。
对于处在青年阶段的学生来讲,随着年龄和智力的增长,他们在生理、心理、体能、认知、社会适应性等方面日渐成熟,不但更容易理解民防教育中的理论知识,更能够接受民房基本技能的培训,不但能够掌握自救的基本技能,经过培训,还可以成为具备一定专业技能的民防志愿者,一旦发生战争、重大灾害事故,接受了民防教育的大学生不但能够自救,更能够帮助更多的民众。
学生是国家发展的未来,也是人民防空力量的源泉和基础。每一个接受了民防教育的学生,走向社会后必将是我国普及民防教育的一粒种子。如果能够借鉴国外开展民防教育的先进经验和成果,在学校深入开展民防教育,将起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作用。
2.开展民防教育是学校应有之义
一方面,学校永恒的主题就是教育,学校的根本任务就是人才培养。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对21世纪人才提出了四个要求——“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那么接受了系统民防教育的学生,储备战时防空、平时防灾的知识,掌握基本的自救逃生技能,懂得了应急疏散避险方法,能救助一般遇险人员。他们毫无疑问地具备了走向社会必须掌握的生存技能。具备了民防知识与技能的学生将更具竞争力与影响力,在国家建设、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另一方面,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是学校的重要使命。学校应当利用人才、设备、信息等资源,直接为国家民防事业发展,普及民防教育等提供服务,这是学校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融入社会的进一步体现,同时也为自身的发展赢得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三、学校开展民防教育的途径
民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具有鲜明的思想性、丰富的知识性、显著的实践性等特征。因此,在学校深入开展民防教育,切入点很多,形式、方法多样,既可以开设独立的民防类课程,也可以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安全教育、国防教育、体育等其他课堂;既包括有结合多媒体教学的理论知识讲解,也要有应急疏散、救护逃生等实际操作演练。在普及民防教育的过程中将集中学习与平时的学科渗透结合,将理论知识讲授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民防教育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希望,要使学生成长为栋梁之才,担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不仅要学好数理化等课程以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加强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和民防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互相契合的,都是在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为目标,重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在思想政治课堂上引入民防知识,是德育工作的一种创新,以民防知识和理念为载体,使得爱国主义教育落到实处,言之有物。结合了民防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更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们能够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核心价值、有中国精神、有能力素养”的“四有新人”。
2.民防教育与国防教育相结合
成长在当今社会的青年学生,面对的是稳步发展的经济环境、和平稳定的政治环境,他们国防意识淡泊,认为战争是遥不可及的事情。目前学校的国防教育师资力量薄弱,设立专职军事理论教师的学校几乎没有,在校学生一般在入学后参加8~10天的军训后,再上几次军事理论课程就基本完成国防教育培训了。
2008年国务院、中央军委在《关于进一步推进人民防空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第26条中指出“要把人民防空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和国防教育中”。民防与国防二者在教育内容与形式等方面有很多相通,将二者结合起来,有利于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一方面学生学好民防知识,有利于增强国防观念,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组织纪律性,另一方面,民防教育的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多样,可以起到了拓宽视野、提高综合素质和随机应变能力的作用,容易得到学生的共鸣,更利于国防教育的开展。
3.民防教育与体育教学相结合
民防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其中的技能部分需要依靠不断的实践才能掌握。比如消防、紧急疏散、应急救护、逃生等部分可以和体育类课程进行很好的融合。既丰富了体育课程的内涵,也解决了民防教育中理论宣讲容易、实际操作难以开展的问题。有些学校已经在进行这一方面的尝试,在开设的救护与逃生、野外生存等课程中涵盖有心肺复苏、外伤紧急处置等内容。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也可以用来组织全校或全年级的紧急疏散演练等。
4.民防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强调学生亲身参与,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活动包括组织各类竞赛:民防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民防教育手抄报比赛、个人防护器材制作、急救包扎等小型比赛。学校还可以定期组织国防形势分析报告会,观看国防教育片,参观人防、民防工程,观摩消防官兵训练,组织紧急疏散演练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成立民防志愿者社团,以社团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培训和民防演练。通过实践活动,让民防知识走出书本,真正变成与学生的生活和家庭密切相关的实用知识,更利于民防在学校、社会的普及。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也是民防力量的来源和基础。学校应当担负起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做好学生民防教育普及工作,指导学生掌握现代防护基本知识和技能,一旦遇到突发事件,就能迅速地开展自救和互救,有效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这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锻炼,也是对未来社会的安全负责、国家的发展负责。接受了民防教育的学生,将成为全民普及民防教育、提高民防意识的火种,带动全民民防教育的普及与开展,最终形成全社会关注民防、宣传民防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 郭芝灵.学校《人防知识与安全应急》教育实践与思考[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1(7).
[2] 颜小明.大力推进新形势下城市人民防空建设科学发展[J].国防,2011(6).
[3] 李扬.90后地方高校学生国防意识的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以A地区为例[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3).
[4] 姜春英,程洪贵.论加强高校的人民防空教育[J].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
[5] 李常竹,等.发达国家如何进行民防教育[J].生命与灾害,2011(9).
【责任编辑 关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