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语言模因指导初中英语写作教学

2017-01-07刘冰玉周琳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

刘冰玉+周琳

摘 要 任何语言单位都可以被模仿、复制并传播成为语言模因,强势语言模因的形成经历同化、记忆、表达和传播四个阶段,基于语言模因论的英语写作教学呈现出过程与结果并重的特点。利用语言模因论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策略,即优秀范文有助同化语言模因、背诵促进记忆语言模因、口头叙述提高表达语言模因、下笔成文实现传播语言模因,应注意精选优秀范文素材、明确背诵记忆重点、关注基本模因使用、提倡模因自我创新、合理安排分配时间。

关键词 语言模因 初中写作 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1]。写作作为一项语言技能,是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体现。学生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能够在扩大人际交往、开拓国际视野等方面具有优势。

对于初中写作而言,课标规定在义务教育9年结束时学生应达到五级水平,从收集素材、语言表达、思维逻辑以及认知的角度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不仅要利用写作基本知识遣词造句,而且要以英语思维方式合乎逻辑地表达思想,可见对学生写作水平要求之高。

一、语言模因论概述

1.语言模因的概念

Blackmore指出:“当某种思想或信息模式被传播、仿制时才具有模因性,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够通过广义上称为‘模仿的过程被‘复制,就可以称为模因(Meme)。”[2]从语言角度看,那些被大量模仿、复制和传播的语言单位,包括字、词、短语、句子、段落、篇章等,即语言模因。

2.语言模因的传播方式

语言模因的传播有两种方式,基因型和表现型。基因型的传播方式即相同信息的语言模因在复制和传播过程中表现形式可以不同,但内容却是相同的。例如,当学生表达“认为”这一动作时通常采用“think”一词,通篇采用显得枯燥无味,此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使用不同的动词来替换,如hold、consider、maintain、insist等,使文章语言显得更加多变和精准。而表现型传播方式指模因的复制和传播采用同一表现形式,但分别按需要表达不同的内容[3]。

3.语言模因与英语教学

Heylighten指出,强势语言模因的形成经过四个阶段:同化,即寻找新宿主的过程;记忆,即在宿主的记忆里保留的时间;表达,即从记忆模式转换为能被人所感知的物质形式;传播,即借助一些稳定的物质载体或媒介进行广泛流传[4]。这四个阶段形成动态的复制环路,每个阶段中都有淘汰和保留下来的语言模因。

陈新仁认为,语言模因论指导下的模仿学习更强调“创造性”[3]。因此,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帮助学生将要求掌握的模因进行同化、记忆、表达和传播,同时实现语言模因的复制和更新。

4.基于语言模因论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特点

(1)重过程

①认知步骤环环相扣,注重程序性

信息加工理论认为,语言学习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注意刺激、刺激编码、信息的贮存与提取[5]。同化是语言模因遇到新的宿主并被宿主所认可、接受的阶段[6],学生接收到语言刺激并进入短暂的工作记忆,通过视觉、听觉和发音形式等方式理解语言模因,纳入自己的认知体系;记忆即在学生进一步加工编码的基础上储存语言;表达与传播即当学生需要使用某些语言模因时,可以根据文章体裁、语境和想要表达的意义等线索提取信息。四个环节在符合学生基本认知过程的基础上得以实现,前一步骤是后一步骤的前提条件,不可随意改变其顺序。

②学习策略步步呈现,注重迁移性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初中学生已经处于形式运算阶段,能够使用逻辑推理、归纳、演绎等方式解决问题。因此,在写作教学的四个环节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应该做什么,长此以往,便能潜移默化地形成学生的学习策略,从而可以迁移到其他的学习任务中。

例如:在同化语言阶段,教师鼓励学生使用多种资源学习,利用图书馆、网络或工具书中的优秀范文,选取个性化的语言模因;在记忆阶段,指导学生明确自己记忆的需要,采取有效方法记忆语言模因;在表达和传播阶段,鼓励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将意思表达明确,遇到困难时有效地寻求帮助等。

③口语写作齐头并进,注重互动性

语言模因论指导下的写作教学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增加了学生“说”的分量。对于发言者而言,“说”的环节有助于减少语句不通、语法滥用等情况,将语言形式和含义与他人分享;对于听者来说,能够锻炼其将声音信号转化为语言意思的能力,理解所表达的内容。此外,听者可以给予反馈和评价,在增加学生口语表达机会的同时,逐渐转变教师单一的评价方式,做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2)重结果

①模仿第一性

陈新仁指出,模仿是模因得以传递的关键[3]。对于初学者来说,当同化并记忆一定的语言模因后,可以试图模仿这些地道的表达方式,从而确保迅速掌握这些句型和结构,保证语言输出的准确性。例如句子“I like running,so its important for me to do exercise every day.”学生既可以使用到介绍自己兴趣爱好的话题中,也可以在给予他人保持健康建议的话题中恰当运用。

②创新根本性

模仿使用是第一步,而模因的根本是在不断模仿中掌握其运用规律,实现创新。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直接引用所接触到的语言模因,更应鼓励其积极创新。通过使用同义词表达相同的信息或者在相同的语言形式中嵌入不同的内容等方式,达到语言表达形式的多样化,实现语言模因的传播。

二、基于语言模因论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策略设计

以北师大版初中三年级上册教材Unit 1 Learning to Learn为例,该单元要求学生用英语描述个人学习英语的困难、方法及途径,学会用英语给他人提出学习建议。因此,本研究设计的作文题目如下:假如你是李华,你的美国笔友John来信,想了解你的英语学习情况。请根据他信中提出的问题,给他写一封回信。

1.优秀范文有助同化语言模因

学生在理解和接受的基础上,才能够同化语言模因。因此,在写作教学的伊始,教师要向学生呈现优秀范文,提供仿写对象,输入语言知识和写作素材,实现语言模因对学生的“传染”。教师根据写作的话题选取贴近学生生活、易于理解的范文,重点突出学生可模仿写作的词汇、短语、句型,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在同化新的语言模因后将其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为外语写作提供正确的输入资源,成为创造性使用语言的基础。

在案例中,教师首先出示自己的范文(如下),引导学生认知英语信件体裁的格式,收信人、写信人的称呼、信头信尾的客套语等,这些都可以作为一种语言模因进行学习。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总结此类文章的一般写作模式。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着重突出可以借鉴的语言表达形式,引起学生注意。以上步骤,实现了从宏观到微观的同化过程,为学生完成自己的作文提供了足够的可理解和利用的语言输入。

2.背诵促进记忆语言模因

从语言模因论角度看,背诵的过程即是积累仿写对象的过程,通过不断朗读、背诵强化语言输入,贮存在头脑中。对于初中生来说,适当背诵重点词汇、句型,能够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在使用时自动提取。

语言模因论指导下的背诵以运用语言为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融入学生个体理解和思考的框架式背诵,学生只须记忆那些能够被应用到自己写作中的表达形式即可。这就要求学生明确自己的写作需求,在理解的基础上筛选有用信息,进行背诵。在案例中,范文着重描述了作者的写作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背诵描述性语言,从而实现表现型的模因创新。

3.口头叙述提高表达语言模因

同化和记忆是语言输入阶段,表达和传播是语言输出阶段。对于初中生而言,如果仅在同化和记忆后便下笔写作,可能会存在句子结构混乱、逻辑不清等问题。因此,正式写作前,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或全班口头叙述思路,将模仿对象的优秀词汇、句型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同伴和教师给予反馈和评价,实现口头形式的“预写作”,有意识地减少语法和词汇错误。

4.下笔成文实现传播语言模因

在经历同化、记忆和表达后,学生须借助稳定性强的物质载体,把所获得的语言模因加以传输,完成语言模因复制的完整过程。这个步骤既是学生传播他人优秀语言模因的过程,也是创造自己语言模因的经历,为今后使用语言模因,进一步写作练习提供参考。

三、采用语言模因论指导初中写作教学的注意事项

1.精选优秀范文素材

同化优秀的语言模因是指导写作的首要环节,教师应选取模因丰富的材料,使学生明确哪些部分语言可以被同化,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其理解和编码,为记忆环节打下坚实基础。

2.明确背诵记忆重点

在传统的范文背诵中,学生习惯将整篇内容一字不落地全盘接受,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大部分属于机械记忆,并不理解范文表达的意思。在语言模因论视角下,学生只需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记忆那些基本的语言模因,使用时提取相关信息即可。

3.关注基本模因使用

在口语表达阶段,学生要表达出基本的写作思路和使用的语言,出错在所难免。对于基本语言模因的错误,教师要及时指出,使学生明确正确的表达方式;对于其他语言方面的错误,教师要委婉地指出,不能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及语言表达的欲望。

4.提倡模因自我创新

模因创新是使用语言模因进行写作的较高层次,教师应提倡学生大胆尝试创新,但这种创新能力是以一定的英语语言知识为基础的,因此,教师不能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要鼓励学生一点一滴地积累,关注学习生活中可以创新的语言模因,逐渐克服障碍。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Blackmore.s.The Meme Machine [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3] 陈新仁.语用学与外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

[4] Heylighten,F.What makes a meme Successful?Selection criteria for culture evolution.In Proc.16th Int.Congress Cybernetics.Namur:Association Internet,1998.

[5] 张庆宗.外语学与教的心理学原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6] 周瑞英.语言模因特点探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作者:刘冰玉(1992-),女,北京丰台人,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周琳(1963-),女,浙江绍兴人,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责任编辑 郑雪凌】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