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种山西委陵菜属植物总黄酮比较

2017-01-07郑明兰

安徽农业科学 2016年35期
关键词:委陵菜西山黄酮类

郑明兰

(山西省临汾市环保局环境监测站,山西临汾 041000)

3种山西委陵菜属植物总黄酮比较

郑明兰

(山西省临汾市环保局环境监测站,山西临汾 041000)

[目的]研究3种山西委陵菜属植物叶中总黄酮的含量。[方法]通过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考察料液比、乙醇浓度、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委陵菜、西山委陵菜、翻白草3种山西委陵菜属植物总黄酮超声波提取的影响。[结果]最终得到委陵菜、西山委陵菜和翻白草叶中总黄酮提取的最优方案,在各自相应的最佳方案下提取的总黄酮含量分别为13.13、36.48和45.97 mg/g,西山委陵菜和翻白草叶中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委陵菜叶总黄酮含量。[结论]西山委陵菜和翻白草叶中黄酮类成分更为丰富,是很好的药用植物资源。

委陵菜;西山委陵菜;翻白草;总黄酮;正交试验;含量比较

委陵菜属(Potentilla. L)植物属于蔷薇科(Rosaceae)蔷薇亚科,多为多年生草本,全球共有500余种,我国约80余种,山西有20种8变种[1]。该属植物分布广,种类繁杂,很多种类有药理作用[2-6],如保肝[7]、抗肿瘤[8-9]、抗氧化[10-11]、抗脑缺血损伤[12]、抗菌[13]、抗过敏[14]、抗病毒[15-16]等。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委陵菜属植物的成分和活性进行了研究[5,8,11-15]。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开放实验室首次从翻白草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类化合物,分别为黄酮苷和三萜类化合物[17]。许正刚等[18]对安徽产委陵菜属的7种药用种类的全草进行了总黄酮的提取及纯化工艺研究。但有关于委陵菜属各个物种的黄酮类物质比较研究较少。笔者对分布于山西委陵菜属中的3种植物进行了总黄酮的提取,通过正交试验设计选出最佳提取方案,建立快速、高效的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并对比分析总黄酮含量的种间差异,为委陵菜属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于2012年8月在山西霍山、山西吕梁山采集委陵菜(P.chinensis)、西山委陵菜(P.sischanensis)、翻白草(P.discolor)的叶,自然条件下阴干,粉碎成粉末后备用。芦丁标准品(纯度≥98 %)购于上海同田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亚硝酸钠(NaNO2)、氢氧化钠(NaOH)、无水乙醇、硝酸铝[Al(NO3)3]均为分析纯,购于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超纯水自制。

1.2 方法

1.2.1 多因素正交试验设计。根据文献[19],选择料液比(g∶mL)、 乙醇浓度、 提取温度、提取时间 4 个因素,以黄酮提取量作为评价指标,然后使用L9(34)正交表进行试验设计,所选因素及水平如表 1 所示。

表1 超声提取条件正交试验的因素和水平

1.2.2 提取液的制备。准确称取5 g叶干粉,按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中相应的提取条件,经超声仪提取,抽滤,合并滤液,将提取液经旋转蒸发仪蒸干。将提取物用50 mL蒸馏水溶解,经石油醚萃取,母液加无水乙醇配成体积分数为30%的乙醇溶液,冰箱过夜。沉淀叶绿素,经5 000 r/min离心5 min,除去叶绿素层,澄清液完全转入100 mL容量瓶中,用体积分数30%的乙醇定容至刻度。

1.2.3 总黄酮提取量的测定。以芦丁标准品为标样,利用 NaNO2-Al(NO3)3-NaOH 系统显色法显色。在510 nm处测定吸光度值A,参照文献[20]进行操作。以芦丁浓度值(C)为横坐标、吸光度值(A)为纵坐标,对数据进行线性拟合,得标准曲线方程为:A=14.84C-0.002(R2=0.999 3)。精确量取1.0 mL提取液,以NaNO2-Al(NO3)3-NaOH 系统显色法显色,并用体积分数为30%的乙醇定容至25 mL,在510 nm处测定吸光度值,代入标准曲线,计算浓度C(mg/mL)。然后按照下列公式计算提取物中总黄酮提取量(mg/g):总黄酮的提取量=C×100×V/W,式中,C为浓度(mg/mL),V为定容体积(mL),W为干粉量(g)。

2 结果与分析

2.1 委陵菜总黄酮提取的最佳条件筛选 从表2可以看出,各因素对委陵菜总黄酮提取量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乙醇浓度,且初步确定提取的最佳方案是A3B2C2D3,即料液比为1∶100,浓度为60%的乙醇,在70 ℃下提取60 min;在此条件下提取得到的总黄酮含量为13.13 mg/g,较此次正交试验中的最高提取量(12.97 mg/g)有所增加,说明该方案有效可行。

表2 委陵菜的L9(34)正交试验结果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料液比对委陵菜总黄酮提取量具有极显著的影响,即在所设置的3个水平条件下提取得到的总黄酮含量差异很大,从而便于选择最优水平;乙醇浓度、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三者在所设定的范围内对委陵菜总黄酮提取量的影响不显著。

2.2 西山委陵菜总黄酮提取的最佳条件筛选 由表3可以看出,各因素对西山委陵菜总黄酮提取量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料液比、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提取温度,并初步确定提取的最佳方案为A3B2C3D3,即料液比1∶100、乙醇浓度60%、

表3 西山委陵菜的L9(34)正交试验结果

提取时间70 min、提取温度70 ℃,在此条件下提取得到的总黄酮含量为36.48 mg/g,较此次正交试验中最高提取量(34.37 mg/g)有所增加,说明该方案提取效果较好。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料液比和提取时间对西山委陵菜总黄酮提取量分别具有极显著和显著的影响,即在所设置的3个水平条件下提取得到的总黄酮含量差异很大,从而便于选择最优水平;而乙醇浓度和提取温度在所设定的范围内对西山委陵菜总黄酮提取量的影响不显著。

2.3 翻白草总黄酮提取的最佳条件筛选 从表4可以看出,各因素对翻白草总黄酮提取量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并初步确定最佳提取方案为A3B2C2D1,即料液比1∶100、乙醇浓度60%、提取时间60 min、提取温度50 ℃,在此条件下提取得到的总黄酮含量为45.97 mg/g,较此次正交试验中最高提取量(44.07 mg/g)有所增加,说明该方案提取效果较好。

表4 翻白草的L9(34)正交试验结果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乙醇浓度和提取时间对翻白草总黄酮提取量分别具有极显著和显著的影响,即在所设置的3个水平条件下提取得到的总黄酮含量差异很大,从而便于选择最优水平;而料液比和提取时间在设定的范围内对翻白草总黄酮提取量的影响不显著。

3 结论与讨论

该研究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的方法,对委陵菜属3种植物叶片进行总黄酮的提取,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得出委陵菜属3种植物叶片总黄酮提取的最佳方案,分别为:委陵菜料液比1∶100、乙醇浓度60%、提取温度70 ℃、提取时间60 min,西山委陵菜料液比1∶100、乙醇浓度60%、提取温度70 ℃、提取时间70 min,翻白草料液比1∶100、乙醇浓度60%、提取温度50 ℃、提取时间60 min。在各自相应的最佳方案下提取得到的总黄酮含量依次为13.13、36.48和45.97 mg/g。西山委陵菜和翻白草叶中黄酮类成分更为丰富,是很好的药用植物资源。

[1] 刘天慰.山西植物志[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86.

[2] 《中华草本》编委会.中华草本[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024.

[3] 《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78.

[4] 任燕利,曲玮,梁敬钰.委陵菜属植物研究进展[J].海峡药学,2010,22(5):1-8.

[5] 沈阳,王庆贺,林厚文,等.委陵菜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药材,2006,29(3):237-239.

[6] 张萍.勿将委陵菜混作翻白草治疗糖尿病[J].中国中药杂志,2004,29(8):811-812.

[7] WANG J Q,LI J,ZOU Y H,et al.Preventive effects of total flavonoids ofLitseacoreanaLevl on hepatic steatosis in rat fed with high fat diet[J].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2009,121(1):54-60.

[8] 黄华艺,查锡良.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2,21(7):428-433.

[9] RAMOS S.Effects of dietary flavonoids apoptotic pathways related to cancer chemoprevention[J].Nutritional biochemistry,2007,18(7):427-442.

[10] 陈乃富.蕨菜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其抗氧化作用[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3,29(11):63-66.

[11] 陈乃富,张莉.金樱子黄酮类化合物的初步研究[J].中国林副特产,2005(5):2-4.

[12] ZHANG Y Y,WANG X Y,WANG X R,et al.Protective effect of flavonoids fromScutellariabaicalensisGeorgi on cerebral ischemia injury[J].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2006,108(3):355-360.

[13] 柯春林,任茂生,王娣,等.黄酮化合物抗菌机理的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15,36(2):388-391.

[14] 钟飞,蒋韵.沙棘总黄酮的抗过敏作用[J].中草药,1990(12):6.

[15] 张丽欣,李垚.植物黄酮抗病毒作用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科学,2010(3):33-37.

[16] 曹纬国,刘志勤,邵云,等.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西北植物学报,2003,23(12):2241-2247.

[17] 邹俊利.翻白草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6,29(4):104-105.

[18] 许正刚,闽运江.安徽产委陵菜属7种药用种类的黄酮提取与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2929-2933.

[19] 明道绪.生物统计附实验设计[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309-314.

[20] 郑媛媛,李辰,封士兰,等.油橄榄叶中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探讨[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31(2):547-550.

Comparison of Total Flavonoids of Three Kinds ofPotentillaL. Plants in Shanxi

ZHENG Ming-la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ureau of Linfen, Linfen, Shanxi 041000)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study total flavonoids content in leaves of three species inPotentillaL. in Shanxi. [Method] The effects of solid-liquid ratio, ethanol concentration, extraction temperature and extraction time on the ultrasound-assisted extraction of total flavonoids from three species inPotentillaL. were investigated by orthogonal test with 4 factors and 3 levels. [Result] The optimal solutions were obtained for the extraction of total flavonoids. Under respective optimal solutions, the yields of total flavonoids fromP.chinensis,P.sischanensisandP.discolorwere 13.13, 36.48 and 45.97 mg/g, respectively. The contents of total flavonoids inP.sischanensisandP.discolor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P.chinensis. [Conclusion] The flavonoids was richer inP.sischanensisandP.discolorleaves which were excellent medicinal plant resources.

P.chinensis;P.sischanensis;P.discolor; Total flavonoids; Orthogonal test; Content comparison

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2008011058-2)。

郑明兰(1973- ),女,山西临汾人,工程师,从事环境污染物监测研究。

2016-11-02

S 567.23+9

A

0517-6611(2016)35-0149-02

猜你喜欢

委陵菜西山黄酮类
MS-DAIL联合MS-FINDER鉴定中药黄酮类化合物
观西山
HPLC法同时测定白梅花中6种黄酮类成分
西山闲笔
东北委陵菜属植物叶形态结构的研究及其分类学价值的探讨
黄酮类化合物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进展
牛大力中黄酮类成分
利用HPLC-MS/MS测定三叶委陵菜中的黄酮类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