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观察

2017-01-07王秋丽

关键词:通率心肌梗塞溶栓

石 珣,韩 莉,王秋丽

(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人民医院内科,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1500)

早期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观察

石 珣,韩 莉,王秋丽

(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人民医院内科,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1500)

目的 研究早期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药物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静脉溶栓的疗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管再通率,以及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患者,血管未通率低于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静脉溶栓的方法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塞,具有十分理想的疗效。

早期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临床观察

急性心肌梗塞是一种十分严重的心血管类疾病,在临床上具有休克、心律失常、胸腔疼痛、上腹部疼痛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引发心脏衰竭,从而导致患者死亡。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生,主要是人体的冠状动脉阻塞,造成极性心肌缺血、缺氧性坏死等病症,损伤患者心肌收缩功能,病对患者其它脏器正常供血造成影响。急性心肌梗塞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都有着极大的威胁,因此,在早期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当中,在传统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可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的方法,能够取得更为理想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2例,女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年龄42~71岁,平均年龄(59.2±3.5)岁;对照组年龄45~74岁,平均年龄(61.8±3.3)岁。所有患者经检查均符合早期急性心肌梗塞症状的判定标准,均具有心肌酶提升、特异性心电图改变等症状,胸部疼痛30 min以上口服硝酸甘油后症状未缓解。其中,包括广泛性前壁心肌梗塞患者19例、前壁心肌梗塞患者25例、下壁心肌梗塞患者22例。所有患者均不存在静脉溶栓治疗禁忌症,两组患者在临床表现、病程、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进行常规治疗,进行心电图、凝血功能、心肌酶谱的检测,使用波立维300 mg/d,使用阿司匹林300 mg/d进行治疗,服药2 d后,波立维75 mg/d,阿司匹林100 mg/d[1]。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基本检查及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静脉溶栓的方式进行治疗,使用尿激酶药物进行治疗。在100 mL5%浓度的GS中加入150万U的尿激酶,将尿激酶注射剂进行稀释,采取急性静脉滴注的方式,在30 min之内完成药物注射,1次/d[2]。对患者进行APTT检查,结合检查结果,进行相应的低分子肝素治疗,防止患者发生溶血过度的现象[3]。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评定标准为,注射静脉溶栓药物2 h之后,患者心电图ST发生50%以上回落,治疗3 h之后,患者胸痛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房室内阻消失、产生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具有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按照TIMI分级标准,对患者进行血管造影检查,如达到2级或3级,则判定患者血管再通成功,如上述条件不符合,则判定为血管再通失败。此外,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病死、室颤、休克、心衰、右束支阻滞等临床症状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患者,血管未通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管再通率对比 [n(%)]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发生率 [n(%)]

此外,经对比研究表明,在患者发病6 h以内进行治疗,能够达到80%以上的血管再通率,而在发病6~12 h内进行治疗,血管再通率仅为40%,由此可见,对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越早进行溶栓治疗,疗效越理想。

3 讨 论

在心血管类疾病当中,急性心肌梗塞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类型,具有病情复杂、病程发展快、发病急骤等特点,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可能造成患者心力衰竭、休克等症状,甚至导致患者的死亡。急性心肌梗塞主要是由于血管内通路受到冠状动脉硬化斑块或血栓的堵塞,造成心肌缺氧性或缺血性坏死,进而造成心肌功能或其它脏器功能障碍[4]。在以往的治疗当中,通常采用传统的常规药物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但疗效十分有限。基于此,可采用静脉溶栓的方式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后血管再通率,降低临床症状的发生机率。

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治疗当中,采用静脉溶栓疗法,主要是为了对患者冠脉血流加以改善,缩小心肌梗塞面积,防止发生心肌缺血过剩的现象,从而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5]。在静脉溶栓治疗中,应用的尿激酶药物自身不具有抗性,能够转变纤溶酶原产生纤溶酶,对纤维蛋白进行降解,从而使血栓溶解。在临床治疗中,尿激酶对血栓纤溶酶原的溶栓作用要由于链激酶等药物,同时在治疗当中不会产生太大的不良反应,因而在临床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早期静脉溶栓的过程中,使用尿激酶药物,能够同步进行纤溶和凝血,在凝血过程中,血小板会发挥较大的作用,因此,在静脉溶栓治疗当中,应当辅以口服阿司匹林的方法进行治疗。经本文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血管再通率达到了75.76%,高于对照组的12.12%;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发生率仅为15.15%,低于对照组患者的54.55%。

综上所述,对于早期急性心肌梗塞,采用静脉溶栓的方法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

[1] 王建海,陆建琼,黄海燕.早期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4,(11):47-49.

[2] 徐宁娜.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辅助静脉溶栓治疗10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07(13):87-88.

[3] 欧 艳,巴登其其克.浅析静脉溶栓在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6,(21):66-67.

[4] 黄秀琴,黄贵生.早期嚼服氯吡格雷及阿斯匹林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13):2433-2434.

[5] 章日春,王 刚,刘 江.早期嚼服氯吡格雷及阿斯匹林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12)29:100-101.

本文编辑:刘欣悦

R542.22

B

ISSN.2095-6681.2016.22.042.02

猜你喜欢

通率心肌梗塞溶栓
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干预分析
为什么心肌梗塞这么“可怕”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急诊生化与溶栓后早期转归及预后的关系
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
重复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9例临床分析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52例临床疗效分析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早期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观察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