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男人普遍有恋母情结

2017-01-06唐辛子

祝你幸福·知心 2016年12期
关键词:高仓健赞美母亲

唐辛子

十多年前,我刚来日本的时候,去一位老太太家中拜访。老太太当时70多岁,与她50多岁的大儿子居住在一起。黄昏时,儿子领着母亲出门散步,很自然地挽住老母亲的手,落日的余晖洒在他们身上,他们缓缓前行的剪影,就像一对相爱多年的恋人。

后来认识了一位媒体精英。一次吃饭时,那位精英告诉我下个月要搬家。“这一次搬家,离母亲更近了。以后每个周末都可以看到妈妈了!”原来,他三年中搬了三次家,每搬一次都只为了离母亲近一点。

日本各家报纸都有一个小栏目,叫“首相的一天”,简单扼要介绍首相一天的行踪。去年秋季五连休期间,该栏目这样记载:“20日,打高尔夫,和妈妈一起吃汉堡饼;21日,打高尔夫,和妈妈、妻子一起吃中国菜;22日,和妈妈一起给祖父、父亲上坟。”五连休中有三天跟妈妈在一起,作为一国首相的安倍晋三,也是个不折不扣的恋母男。

还有一位大名鼎鼎的恋母男——高仓健。1991年高仓健出版了随笔集《我想得到你的赞美》,他在书中写道:“妈妈,我想得到你的赞美,仅仅,就为这,30多年我一直走到了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高仓健也必然会谈到母亲:“这一切多亏了母亲严格的教育”,“那样会惹母亲生气的”。

有一年母亲节前夕,高仓健写了一篇《母心》:母亲看过他的每一部电影,却从未给予赞美,只会在信里说“看到你在雪地里翻滚,好心痛”;看到他背负刺青手持大刀的武侠海报,母亲会说“那孩子,脚又开裂了”。“脚后跟上仅仅露出了那么一小点的肉色创可贴,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人——我的母亲留意到了。”

“在这个毫无逻辑可言的行业里,我从未偏离轨道,这正是因为我不想让母亲伤心。母亲对我而言,就是规范,就是法律。”高仓健说。91岁的老母亲去世时,高仓健正在片场拍戏,未能见临终前最后一面,因此,他永远随身携带着母亲的照片。高仓健去世时,导演张艺谋撰文追忆当年一起合作拍戏的岁月:“他到哪里第一件事情都是把母亲的照片拿出来,恭恭敬敬地放在房间里最显著的地方,再摆上一束鲜花。”高仓健得到了整个世界的赞美,但他只渴望得到母亲的赞美,并为此努力了一辈子。

日本历史上还有一位渴望得到母亲赞美的大男人,那就是著名的织田信长。织田信长一出生就被交给了乳母。贵族大名的孩子过了离乳期,一般就会回到母亲身边,信长却一直由乳母抚养大。母亲从不亲近他,而是将母爱倾注在弟弟信行身上。弟弟信行聪明伶俐,品行端正,与令人厌恶的信长正好形成鲜明对比。

从未享受过母爱的信长因此长成了一名冷酷无情的不良少年。现代日本心理学者由此分析:信长的奇特行事、荒诞不羁,都只为了一个目的,就是唤起母亲对自己的注意。结果却陷入恶性循环:信长表现得愈荒谬,就愈令母亲厌恶,母亲愈厌恶,信长就愈加不良。尽管织田信长在日本人最热爱的历史名人中多年来总是名列第一,但他也是整部日本史中,性格最阴郁、活得最苦闷的人。因为他在短暂的一生中,苦苦渴望母亲的爱,却从未得到。

日本男人为什么具有如此深厚的恋母情结呢?心理学者河合隼雄就此有过一段著名的论说,大意是:在欧美童话中,青年总是勇敢地杀死了龙,救出了公主,然后与公主喜结良缘。在母子关系中,“龙”是母亲的象征,青年人必须在形式上弑母,并与其他女性结合,才能真正完成自立。

但在日本,这一情形恰恰相反。例如民间故事《浦岛太郎》:浦岛太郎去了龙宫,不仅不与龙王对峙,反而与龙王的女儿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河合隼雄通过民间故事里蕴含的日本人的思维内核,分析其精神倾向实质,并指出:日本男人从未经历与母亲的对立,他们永远成长在母亲的羁绊之中。因此,无论他们长到多大,在母亲面前,依旧表现得像个婴儿一样。

猜你喜欢

高仓健赞美母亲
远离否定式赞美
给母亲的信
为自己点赞
高仓健的三顿饭
赞美胡子(共4则)
高仓健的等待
日媒称高仓健有50岁养女
多一句赞美
悲惨世界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