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2017-01-06赵思方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武士道军国主义屠杀

赵思方

1937年12月13日,中华民国首都南京沦陷,随后六周内,日军在此地进行了一场举世罕见的大屠杀。自此之后几个月内,南京城内外狼烟四起,哀鸿遍野,血流成河,尸积如山。

残酷常常需要数字去作证和比对。有学者统计,南京大屠杀中有超26万非战斗人员死于日军屠刀之下,还有专家认为此数字过于保守,实际死亡人数应超过35万。而在同一时期,英国在二战期间平民总伤亡六万一千人,法国十万八千人,比利时十万一千人,荷兰二十四万两千余人;美国轰炸东京的死亡人数为8万至12万人;广岛、长崎遭原子弹轰炸后死亡人数为14万和7万人。

那么,是什么造成了这场人间惨剧?是什么让原本崇尚礼仪的日本大和民族变成了杀人不眨眼的恶魔、刀指同类的刽子手?

首先,从日本人的思想根源来分析。日本武士道历史可谓悠久,形成于17世纪,吸收各家观点,并在明治维新时期转移到天皇身上,在二战期间成为日本民族思想的一种显著特点。古代武士道精神,简而言之,就是武士为主人效忠甚至献身。随着天皇地位的抬升和君权的加强,主人的位置逐渐被天皇所取代,于是,为天皇效忠而死、忠义留节成为近代武士道精神中的一条重要内容。当屠杀命令由天皇下达时,他们又怎么会抗令不遵?同时,由于军部法西斯势力的扩张,军国主义思想也在日本上下推行开来。

军国主义的推行,随之带来的是教育的军事体制化——儿童的玩具变成了枪弹,学校的管理严苛且极具军事色彩。青少年在魔鬼训练中磨炼出了忍耐、坚毅与冷酷,而这也使他们的暴虐残忍隐藏于军服之下、刀鞘之内。当这群接受过完整的军国主义式教育的青少年成长为青壮年,走上战场时,这就为惨剧的发生埋下了一个潜在的炸弹,而且它的导火索已经被截短到原来的一半,甚至只剩四分之一。

其次,从当时的军事局势来分析。第一,日本军队的实力是远远超出中国军队的——不管是武器还是军官士兵的军事素养,这都是毋庸置疑的;第二,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多以平原为主,没有山地阻挡,日本的机动化部队在平原行进,可以说是畅通无阻;第三,淞沪会战打响前,日军十分轻易地拿下了东北、华北地区的大片土地,中国士兵的抵抗在日本军队的钢枪大炮面前显得微不足道。凭以上三点,日本作战方面更能够顺理成章地做出一个判断——三个月足以灭华,但“三个月灭华论”最终由于淞沪会战战事的一拖再拖而流产。但是,那些坐在军车上高歌日本军歌的日本士兵们在战役打响前,自然是不知道这些的。相反,作为日本帝国伟大事业的忠实拥趸们,他们此时正坚信:这个曾被他们景仰了一千多年的国度,再有短短的几个月,就将会成为自己国家的一部分。然而,战事越拖越久。面对中国守军的顽强抵抗,从将军到士兵,日军上上下下都心怀怒火,而这腔怒火也必然要发泄出来。

最后,从群体环境来分析。梁文道先生在他的《一个普通人离杀人有多远》中说道:“我们一般人在看到一些惨案发生的时候、在看到一些匪夷所思的,残酷屠杀事件的时候,我们通常会觉得我绝对不可能变成那样的坏蛋和凶手,我们通常很自信自己的道德判断能力,很自信自己的坚强意志。可是千万不要太过自信,有没有想过像纳粹屠杀、像南京大屠杀、像卢旺达大屠杀。如果把你丢在那些谋杀者、屠杀者的角色里,你会怎么做?你会不会可能顺从,你会不会可能也投入其中呢?这是非常有可能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当你发现其他人都在这么干的时候,而你不动,你不干,你会担心自己会被人认为其实是同情这些人的……所以你觉得我也被迫要去杀人。而当你开始杀人之后,你会觉得既然已经杀人了,那我只好继续杀下去,我甚至杀人有时候是为了帮助那些受害者解脱。”怀着这种想法,当一个士兵开始杀人,一个团的士兵开始杀人,甚至一个军的士兵开始杀人时,其他尚存理性的士兵还能继续保持理性吗?由上可知,这个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更何况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还有待商榷,他们的坚强意志中隐藏着暴虐倾向。

时间仿佛总能洗掉历史的血渍,而作为新一代青年的我们如果忘记了这段历史,那无疑是对非正义战争残暴兽性的纵容,是对枉死的几十万南京同胞的背叛。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应理智地面对历史,在深思中觉醒,觉醒后奋进,勇做智做未来和平世界强有力的维护者。

猜你喜欢

武士道军国主义屠杀
沉默
Top Republic of Korea's animal rights group slammed for destroying dogs
Cruel and dangerous sports should be banned by law
“武士道转型”诠释的新体系
——读张崑将《电光影里斩春风——武士道分流与渗透的新诠释》
警惕军国主义复活
中国公众对军国主义的认知度调查
狂雪
——为被日寇屠杀的30万南京军民招魂
井上哲次郎武士道论考
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历史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