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点精耕细作,多点大而化之

2017-01-06伊莲

师道 2016年12期
关键词:三科考大学考题

伊莲

比起现代细碎繁难好几页的高考语文试卷,民国时期的大学语文入学考题简单而大气。如1923年的北大国文试卷只有三道题,第一题给一段百余字的文章加标点符号,第二题给出四个字让学生指明其意义,第三道是作文题:试述五四运动以来青年所得之教训。无论考基础知识,还是考作文,都简明扼要,大而化之。

民国时期考大学,时事通常会在考题中占不小比重。如1925年北京交通大学考题——中俄邦交恢复论;1926年北京私立民国大学考题——试分述中国之外患与内忧,等等。

据悉,法国高中学生分文、理、经济三科,考大学时的法文考试,三科中每科出三道作文题,学生可从中任选一题来写。

这些考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是放弃了精耕细作,选择了大而化之。从整体上从大局上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考题跟社会现实结合得很紧密。

综观目前我们的语文教学,感觉有点碎片化,过于精耕细作,往往把一篇好的文章肢解得支离破碎,精研于个别字句的精彩而忽视了领略其整体、其意境、其主旨。甚至歪解文本,强加上原文作者根本没有的题外之义,整体跑偏。在不该用力的地方用力过猛,其结果,往往导致学生“一叶遮目,不见泰山”,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感受到了汉字的精细,忽视了汉语的美妙;见识了经典的高深,淡化了作品的魅力;膜拜了大家的风范,养成了对语文对写作的畏惧。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今人却是,细研唐诗三五首,搔破头皮难下笔。

其实,把事物细分是一种方法,但事物的呈现往往是整体的。尤其是像语文这样的学科,无论听说还是读写,她都不是单个字词句的堆砌,而是依赖语感的整体效应形成的有机体。高手写作,往往是妙笔生花,一蹴而就,如行云流水,痛快淋漓。相应的,我们的语文教学与考试,也要少点细碎分析,多点整体感悟;少点人造的病句语法,多点精短的佳作赏析;少点机械的抄写,多点灵活的听说;少点对课文的深耕(有时变成歪解),多点课外的阅读;少点对思维的束缚,多点对思考的宽容;少点对标准答案的苛求,多点对放飞联想的鼓励。毕竟,我们只是为中小学生打下母语学习的基础,打开中华优秀文化的大门,而不是培养汉语言文字学的研究生,成为后者的毕竟只是学生中的极少数人。

少点精耕细作,多点大而化之;少点强行的灌输,多点灵动的启发;少点质的吹毛求疵,多点量的日积月累。让我们的学生感知语文的整体美,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方向努力,让我们的语文教学与考试更轻松,更有效,更科学。

责任编辑 萧 田

猜你喜欢

三科考大学考题
立德树人,培育时代之花
对一道研考题的思考
追踪考题,晒晒考点
三科微生物复合菌剂707新疆棉花施用效果试验
一道考题的多解
聚焦绝对值不等式热点考题
以科技为帆 创行业品牌
我的孩子放弃了“考大学”
杨淑芳巧猜谜中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