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更应注重习性培养

2017-01-06曾宇宁

师道 2016年12期
关键词:习性人格足球

曾宇宁

体育是习性教育的基础,也是人生发展的基础。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一世纪之问,至今仍然尖锐地直指中国教育之痛处,引人深思。笔者认为,从技术角度看,我国教育的最根本问题源于唯分数论和应试思维。反映在社会上,我们可以看到,各类富豪排行榜上都不曾显现各个名校“尖子生”那“出类拔萃”的姿态。

在一期名为《最强大脑》的综艺节目上,中意两国记忆天才同场竞技。在比赛的高潮,两个异国的12岁男孩都落泪了,这个细节格外引人深思。当时,中国队的孩子李云龙忽然失控大哭,因为“记对了却摆错了(本应按顺序摆回原位的玩偶)”。主持人、嘉宾、孩子父亲都冲上台来抚慰他,甚至科学代表也打破规矩,容许他重新复述而不是按已完成的摆放顺序来验证。这时,从登台到最后一直表现得轻松平静的意大利队男孩安德烈,在对手大哭时竟也湿了眼眶:“他那么伤心,我真为他难过。”表面看,这一场精心组织的综艺性“国家级”对决里,中国天才们秀出了强大天赋,最终胜出,然而,两个孩子截然不同的眼泪——因失误而崩溃的中国孩子的脆弱,对比意大利孩子的同理心——却照见着我们教育的失败。

后来主持人访问两个孩子,得知李云龙将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学习,充满了压力;而安德烈可以享受周末两天休息,每天下午享受他最爱的足球,然后带着轻松的心情去学习。

不敢相信,天天玩足球竟也能“玩”出天才?

如果你去青少年夏令营看看,你会发现更有意思的事。在暑假的各类夏令营中,中国孩子的体能体质跟别的国家孩子比差远了,小胖子比比皆是。那怎么把体质搞上去?凭着中国“一试就赢”的思维——中考增加了体育考试。应试教育下,学习挤占学生的绝大部分时间,即使重视体质,也只是单纯地为了得到高分,忽略了体育最根本最重要的育人功能。

北大第一任校长蔡元培老先生曾说过,“完全人格,首在体育”。实际上,古今中外对体育都是非常重视的。中国古代的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射、御”在里面占了三分之一。反观我们进步的现代社会,小学生一个星期大概上三十节课,如果按古代的标准算,一个星期的体育课大概要十节,也就是一个星期里用两天时间来上体育课,听上去很幸福、很好玩,但我们做到了吗?

中国近现代有几个家族非常厉害。其中宋耀如家族就是其中的代表。这个家族出了三位“国家”元首:中华民国开国大总统孙中山,中华民国委员长蒋介石,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宋耀如和夫人从不溺爱孩子,“简直像对男孩子那样对待女孩子”。他们是“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实践者,遵循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空乏其身”的教诲,并借鉴斯巴达式训练勇士的方式。宋耀如夫妇对孩子们实行近乎严苛的生存训练和意志训练,他们要求孩子“纳于大麓,烈风雷雨不迷”。在雨横风狂的日子里,宋耀如带着孩子们顶风冒雨,忍饥挨饿,在野外徒步跋涉,以此锻炼孩子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这就是体育教育。为什么这个家族可以出那么多人才?正如蔡元培老先生说的,体育是人格的教育,是最顶尖的教育。

国外对体育也相当重视。在美国,一般老百姓觉得体育是锻炼人格的活动,不只是强身健体。日本小学体育教育重视规则意识、团体意识和挑战精神。日本非常重视体育,但不考试体育。2000年的一次日本之旅让我体会到体育中蕴含着深刻的育人哲理。那一年我在名古屋参加中日文化交流团,正巧碰上有一个学校组织登山。登山本是一项快乐的运动,但那个登山队不幸遇上了雪崩,有一个孩子遇难了。家长闻讯跑到学校,没有喊没有闹,反而对老师们鞠躬,老师们也相应地鞠躬回礼。试想一下,这样的事故如果发生在中国的学校,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和影响?

伊顿公学是英国最有实力的贵族中学,造就过20位英国首相,培养出雪莱、乔治·奥威尔、凯恩斯,也是英国王子威廉和哈利的母校。这所学校对体育教育高度重视,学生们上午上课,下午自由活动和棋类博弈。学校甚至有一句口号:运动第一,学习第二。体育本质上就是人格教育。

我国的教育正静静地经历着历史性的转折,尤其是基础教育,从整体上进入了更加注重内涵、更加注重人格培养的新阶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立德树人”,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笔者看来,“体”就是“德”,单纯地讲“德”太虚,太枯燥,“德”应该放在这四个字的最后面,把“体”放在最前面。

归纳起来,体育有三个重要作用。第一,增强人的体能;第二,经历体育活动的过程,人们可以习得一些技能;第三,塑造人格。其中,“人格”是最重要的。目前,我国体育教育只重视技能和体质,忽视了学生团队合作、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精神等人格的培养。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中国体育出现了“二不起”“三可以”“三不行”现象。

“二不起”,即输不起,等不起。“输不起”这一点在中国足球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中国足球缺乏坚韧不拔的精神。近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出中国足球2030年前要挤身世界强队。我觉得也不太可能,因为我们“等不起”。

“三可以”即个体可以、小球可以、隔开可以。“个体可以”,比如我国的跳水、体操、举重等个人运动项目很有实力。“小球可以”,比如乒乓球、羽毛球等。“隔开可以”,用网隔开的球类体育项目,我国的竞争力还是有的。

“三不行”即对抗不行、打球不行、集体不行。“对抗不行”,比如足球、篮球。“集体不行”,是我们的体育教育在未来需要重点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由此可见,体育不仅是个人的事,更是国家大事。体育过程中强调的规则性能够让人习得社会规范,因此体育具有品质升华的作用,能够培养人的良好习性。

习性,是指个体长期在自然、家庭、社会、学校环境下所养成的一种特性。看排序,就知道学校在习性的培养中并不那么重要,最重要的是父母的遗传,即DNA决定的。但这是我们无法选择的。所以,除去自然决定因素,家庭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但中国人搞教育是先把孩子生下来再说,而在一些西方国家,生孩子前父母要先读书,就像开车要有驾驶证,生下孩子前得先有文化,不然生下来的孩子怎么教育?

而习性教育就是为了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性而有目的开展的一种活动,包含了管理教师、家长、学生习性。根据目标,习性教育分为天性、习性、人性三个方面。因为人首先是自然人,人有自然的天性。比如孔融让梨,这不是天性,天性是谁都喜欢吃又大又好的。天性就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但是中国有“克己复礼”,即作为社会人要有规则意识,这就是文明,就是习性。那么“人性”呢?例如有些学生在上大学的时候,做家教挣了一点钱用来帮助有需要的人,让人非常感动,这就是人性。我们学校的育人宗旨实际上很简单,就是养成良好习惯,完善自身性格,塑造健全人格。所谓习性教育,就是把习惯和性格的培养结合在一起。

习性教育具有三个层次:生命的教育、智慧的教育和灵魂的教育。怎样的老师能够在我们的回忆里永久地留下一个身影?那一定是一位有灵魂的老师,他(她)可能在某些方面帮助过你。我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早上五点钟起床上学,学到七八点回家吃完早饭,再回到学校上课。上午十点半又回家,下午两点又去上学。当时有位民办老师,见天又黑又冷,便把他的宿舍钥匙给了我。他说我可以用他的房间,用里面的灯。后来我把这盏灯称作“生命之光”。虽然这位老师在学术上没什么成就,但我一辈子都记得这个老师。所以,作为老师,你不必一定要在学术上出类拔萃,但你可以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一些有需要的人。我想我们都可以做到。

习性教育的培养目标:健康、文明、智慧、高雅。首先,“健康”是从体育开始的,健康是最重要的,没有健康,其他都是零。而“健全人格”中有七个要求,包括野蛮的体魄、文明的行为、科学的头脑、良好的习惯、适时的性格和合作的精神。

大量实例证明,体育活动尤其是群体类的体育活动,可以让人们在其中不断健全人格的修养。总而言之,体育是习性教育的重要基础,是最顶尖的教育。

(作者单位:深圳市坪山新区中山小学)

猜你喜欢

习性人格足球
以鸟喻人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埋松果
喜新厌旧与神经特质有关
让足球动起来
可怕的习性
少年快乐足球
认识足球(一)
我可爱的职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