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山篆艺术审美探析*

2017-01-05张海同

菏泽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菏泽涡旋中山

张海同

(菏泽学院美术系,山东菏泽274015)

中山篆艺术审美探析*

张海同

(菏泽学院美术系,山东菏泽274015)

中山篆有一种点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中山篆中涡旋线和S线的运用,不但具有特殊的精神象征而且充分体现了中山人特有的审美理念;中山篆的结字遵循“站七坐五蹲三半”的比例和黄金分割律,表明中山人对书法艺术的审美大觉醒。中山篆是扎根于战国文化轴心时代易学、哲学和儒学等文化土壤中的书法艺术里的一朵奇葩。

中山篆;点;线;审美观念

但凡在书法史上能自成一格、标新立异者都离不开其点画形质和字形结构的与众不同,更离不开特定历史时期精神内涵和审美追求,中山篆同样也不例外。

涡旋线是中山篆点与线的完美的创造性运用,也是区别其它刻铭的特色线条。中山人为什么会这么崇拜涡旋线?经过查阅大量的文献得知,这种涡旋线既有它独特的审美价值,还有亘古绵长的精神文化象征的积淀。如果在黄金矩形(宽长之比为0.618的矩形)按照黄金比率旋进进行无限分割,切点的连线就可以形成对数螺旋线,这条对数螺旋线就是黄金涡旋线[3],中山篆的涡旋线条就非常符合这条黄金涡旋审美规律。带着对这种特殊线条的敏感,发现黄金涡旋线条充斥着我们现实生活的每个角落,各个领域。天文学家研究银河系螺旋轨迹;建筑学家研究螺旋形古塔和创意设计;遗传学家研究螺旋构造DNA,装饰艺术家在民生设计领域大量运用涡旋线进行美化。并且这种涡旋线不光出现在中国,而且遍布世界各地,不仅出现在现代而且自古就有。追根溯源,在距今约八千多年的红山文化时期的勾云形玉佩就出现了这种涡旋线条,勾云玉偑多放置在死者胸部、腹部或头部等重要部位,这似乎说明了涡旋线的出现在最初阶段寄寓着特殊的精神文化内涵,然后再经过长期的孕育、发展和提炼,形成了蕴含着特殊精神含义和艺术美的文化艺术线条,以至到商周春秋战国时期被广泛运用到青铜纹饰中。那么这种涡旋线在艺术美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样的精神含义呢?英国的艺术史学者J·马斯认为“螺旋纹是无限的象征,是循环的象征……,任何宗教、神话或传说都谈及螺旋纹”[4]。这应该是对涡旋线条象征意义最深刻的认识。再加上现实生活中由于转经而被“旋转出来的城市拉萨”的例子,也许中山国统治者也深信着这种旋转的神秘力量,希望一切都以自己为中心进行旋转,旋转出权力、财富和运气的中心,像北斗七星永远围绕北极星旋转那样,并且希望世世代传递下去。这似乎更接近中山篆涡旋线的真实的精神实质,更贴近中山统治者的精神生活。

中山篆的线条意识为书法艺术的线条审美提供了最好范例。中山篆虽然是刻上去的,但根据其章法可以判断,它应该是先写再刻。中山篆线条要求高难度的书写技巧,线条书写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是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达到的,特别是书法艺术“中锋行笔”的概念和“虽细犹圆”的书法线条的审美原则,在中山篆中可以找到渊源。

中山篆的点线优美且富有文化内涵和精神象征意义,中山篆的结构特点同样精致典雅。中山篆的结构和西周或更早时期的官方文字字形比较,已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一时期的官方铭文字形整体上变得颀长,整齐规范,向规则的长方形过渡,但中山篆并不因为字形的整饰而变得僵死,它带有很多雅化的艺术气质。中山篆字形整体上是修长的,但它不像《王子午鼎》铭文那样“细腰“柔媚,更没有南方崇尚鸟神的鸟虫篆特征,也不像《曾侯乙》、《十年陈侯午敦》、《越王勾践剑》铭文的修长无度,有“夭夭者易折之感”。仔细揣摩中山篆的字形特征,我们会发现中山篆的字形重心位置就是黄金分割点。中山篆单个纵向线条的粗细变化,也遵循黄金分割审美定律。中山篆独体字宽度与长度的比例约为1:3.5,这个比值符合人体绘画中的“站七坐五蹲三半”[6]71。(站七,即体宽若两个头身高则是七个头)这一审美标准。“站七坐五蹲三半”的比例运用,使中山篆显得非常的崇高,虽然实际的高度只有两三公分,但它却给人带来小中见大的意象美,给人向上向下无限延展的时空美。这似乎表述了中山人威武勇敢、傲视群雄、不屈不挠的尚武精神。中山篆的结字审美意识转向了人本,这对汉字形成方块字具有决定性和方向性意义,写长就是篆书,写扁既成隶书,写方便成方块字,也开启了书法艺术以人为审美对象的觉醒,后世的“书若人然,须备筋骨血肉,血浓骨老,筋藏肉莹,加之姿态奇逸,可谓美矣”[7]835、“作字如人,然筋骨血肉,精神气脉,八者备而后可为人,阕其一行尸耳”[8]611、“书必有神,气,骨,血,肉,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7]313等书法审美理论的形成便是中山篆人本观审美理念的阐发和总结。中山篆点画由点到线,由短及长,点线面结合为书法艺术追求和谐美的审美思想奠定了基础,标志着书法艺术审美的大觉醒。

中山篆的章法虽然横竖成行,追求秩序感,但在整饰中又有变化,字的高矮胖瘦、长短、宽窄,都有所不同。重心位置的变化,使字势带来视觉效果的跳动感,特别是大S线条的摆动,使整体章法上有了动静结合的和谐美。体现了儒学文化中庸的审美思想。大S线的左右摆动,为后世书法艺术追求尚韵、尚意、尚姿等最高审美意境奠定了基础。

总之,中山篆以其独特的点线面形成了笔画主次分明、直曲相间、婉转流畅、动静结合、方圆并蓄,结构正中寓险、险中求稳、优美典雅的艺术风格,达到了至简、至静、至精的艺术境界。中山篆是扎根于战国文化轴心时代易学、哲学和儒学等文化土壤中的、受到纹饰之风浸润的、审美观由神本到人本转变后产生的书法艺术领域里的一朵奇葩,她必将对现在以至后世的书法创作和审美产生深远的影响。

[1]郝晓金.金文羡符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 2009.

[2] 何艳杰,曹迎春,冯秀环,刘英.鲜虞中山国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3]史秋琼.螺旋纹的美学意义研究[J].山东纺织经济,2012(6):102-104.

[4]袁杰英.解读涡旋纹饰[J].装饰,2009(04):78-83.

[5]田合禄.论太极图是原始天文图[J].晋阳学刊,1992(5):23-28.

[6]邢士林 主编.中山三器铭文艺术审美与其文字渊源[M].石家庄:中山战国文化艺术研究院, 2010.

[7]黄简 主编.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8]崔尔平 主编.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M]. 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83.

(责任编辑:陈光磊)

Aesthetic Analysis of Zhongshan of Martensite

ZHANG Hai-tong

(Department of Arts, Heze University, Heze Shandong 274015, China)

Zhongshan of Martensite has a kind of point with specific cultural connotation, in which the vortex line and S line not only have a special symbol of the spirit but fully embody the unique aesthetic concept of calligraphers. Its unique structure proportion to the Golden Rule shows calligraphers’aesthetic awakening to the art of calligraphy. Zhongshan of Martensite is like an exotic flower rooted in Changes, Philosophy and Confucianism Culture 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Zhongshan of Martensite; point; line; aesthetic concept

1673-2103(2016)06-0140-03

2016-10-20

2014年菏泽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山王器艺术价值研究”研究成果。

张海同(1975-),男,山东菏泽人,讲师,研究方向:书法教育与书法创作。

J292.22

A

猜你喜欢

菏泽涡旋中山
基于PM算法的涡旋电磁波引信超分辨测向方法
比深圳离前海更近 3年超500亿打造中山“前海”
乡村振兴的“菏泽路径”
高次曲线组合型线涡旋盘性能研究*
中山君有感于礼
中山靖王的动物园
2019年底前山东菏泽境内三条高速可通车
菏泽牡丹,花开全新产业链——第27届菏泽牡丹文化旅游节盛大开幕
光涡旋方程解的存在性研究
历史上的“中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