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美术教学的四个策略

2017-01-04杜秋红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工具美的美术

杜秋红

艺术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活动又是艺术活动的基本内容。我们探索出“玩”“赏”“作”“用”四个教学策略,它们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又能在同一幼儿发展阶段或同一主题中同时运用,帮助幼儿建立完整的感知欣赏与表达创造的审美体系。

1.以“玩”激趣

当幼儿接触一种新的工具材料时,“玩”是激发他们使用工具的兴趣、了解工种材料特性的欲望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在小班幼儿刚接触美术活动时,以“玩”为主,引导幼儿自由地与多种工具、材料游戏互动,在互动中获得快乐的体验,同时,通过“赏”与“玩”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兴趣。例如,中班接触中国画时,我们选择吴冠中的《春又至》《燕子》等作品,引导幼儿欣赏,同时运用滴墨、印染、拖线等方法,让幼儿在与宣纸、毛笔互动的过程中感受宣纸的吸水性和软头毛笔的有趣,在玩的过程中感受中国画材料的特性,感知运用的方法,从而爱上这种艺术形式。

2.以“赏”悟美

“赏”是指为幼儿创设充分的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社会文化生活和美术作品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促使他们内心情感与美术作品所表达的生命运动力的模式达到同构,产生审美愉悦,增强他们对审美感受的敏感性。

走进自然,丰富感受。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它的千姿百态和无穷的变化为幼儿提供了最好的欣赏与观察内容。可引导幼儿从身边的自然景色开始,如幼儿园中的花、草、树木等植物,小鸟、花猫、鱼等动物,让幼儿每天都发现它们的美与变化。

回归生活,细致观察。生活处处有美,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了很多生活材料:日常生活中的花布、旅游门票、宣传海报;根据季节收集围巾、帽子、手套;根据幼儿的爱好收集瓶子、盒子等,从而引导幼儿欣赏美丽的图案、丰富的色彩、优美多姿的造型、和谐合理的构图以及这些因素组成的整体美。

走近大师作品,提升审美。艺术作品的美比实际生活中的美更集中、更强烈、更理想。在欣赏作品的选择上,我们从抽象作品逐渐过渡到有具体内容的作品,让幼儿欣赏那些贴近其生活,又比较容易理解的作品,引导幼儿获取相关的艺术信息,唤醒幼儿的美感,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

3.以“作”创新

“作”是指在丰富幼儿直接经验的基础上,创设宽松的创作空间,引导幼儿自主发展、自由发挥、尽情表达,加强幼儿的满足感与成就感,增强想象力、创造力与动手能力。

运用美术工具材料创新表现。熟悉的美术工具是幼儿们在绘画过程中最常用的。我们注重在组织创作活动中抓住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在幼儿积累了丰富的活动体验后,引导幼儿运用工具材料进行创作活动。

运用生活材料创新表现。生活材料是丰富的创作资源,对于幼儿来说这些材料既熟悉又新奇,既贴近他们的生活,又易于唤起他们的创作热情与创作欲望。我们在具体的活动中引导幼儿搜集大自然和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这个过程中我们尊重幼儿的选择,教师只是起引领、辅助的作用。

运用游戏材料创新表现。运用游戏材料既是幼儿们喜欢的活动,而且也能够激发幼儿的探究意识。在美术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探索玩具在美术活动中的创新表现方法,例如,我们让幼儿在水枪里灌进颜料,在涂鸦墙上喷射作画。

4.以“用”达情

我们引导幼儿根据自身需求大胆创作,运用美术作品装点环境、服务生活。

装饰美化班级环境。幼儿在与环境互动中不断发展,幼儿是环境的主人。我们让幼儿在欣赏感受美的同时,尝试自己创造美。

装点校园环境。幼儿是园所环境创设的主体,我们在活动中培养幼儿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同时也引导幼儿去发现有缺憾的地方,运用艺术形式去调整、完善。例如,楼道展板上展示着云南特色彩雕面具,孩子们觉得面具光秃秃的不美,于是,运用纸、彩球、废旧物品等对面具进行了再装饰,感受到了创作的魅力与成就感。

为自己的游戏服务。我们引导幼儿结合自身的游戏需要进行大胆制作。例如,幼儿在车区游戏时觉得和现实生活不一样,于是,他们根据现实生活,运用纸箱和塑料管等制作了加油站、运用纸板绘制交通标志与车牌等,增加了游戏的情境性与趣味性。

编辑 汪倩

猜你喜欢

工具美的美术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创意美术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巧用”工具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