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小在学生心中播下志愿服务的种子

2017-01-04新灵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志愿志愿者育人

新灵

每届奥运会举办期间,城市志愿者和场馆志愿者的微笑服务都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成为奥运会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如今,我们又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大力弘扬奥运精神,在中小学开展志愿精神教育并形成长效机制,从小在孩子心中播下志愿服务的种子,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从社会层面来说,在中小学开展志愿精神教育是继承和发扬奥运精神遗产、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北京正朝着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目标迈进,世界城市文明需要志愿精神。在中小学开展志愿精神教育既有非常有利的契机,也能在全社会起到重要的辐射作用,有利于在全社会宣传志愿服务理念,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从教育层面来说,在中小学开展志愿精神教育是发挥教育系统优势,培养未来社会志愿者的重要途径。从其它国家的经验来看,在志愿者教育、培养、培训和形成的多种途径中,学校教育始终是重要的渠道之一。通过积极开展志愿精神教育,组织志愿服务活动,使学生从小播下志愿服务的种子,培养志愿服务的意识,是培养未来社会志愿者的通行做法。

从德育层面来说,在中小学开展志愿精神教育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增强学生道德体验,推动实践育人的重要举措。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志愿服务既是一种体验实践的教育,又是一种真实的社会服务,一方面,它有利于深入推进实践育人机制建设,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走进社会、体验社会;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志愿服务教育和活动中献出爱心、承担责任,有利于发展学生基础的道德品质,是新的育人途径。

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志愿精神教育是一项着眼当前又放眼未来的重要工作。其实,北京市中小学带有志愿服务性质的实践探索早在几十年前就有。但是,真正系统地在中小学开展志愿服务精神的教育,推动志愿服务的社会实践常态化,并逐步形成长效机制,还要从课程、岗位、机制、管理等方面逐步完善,形成中小学志愿服务教育体系。

一是完善政策,着眼建立中小学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尽管近年来,北京市已经出台了有关推动志愿服务的文件,明确了学生志愿服务的组织、管理等方面机制,为推进中小学志愿服务提供了政策基础和制度保障。但如何在新一轮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中,根据中高考改革新的方向和要求,在中小学建立起更加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去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目前在“三好学生”“优秀学生”等奖项的评选中以及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已经有所体现,一些学校也在积极探索利用积分的形式建立学生志愿服务的档案。

二是开发课程,将志愿服务教育纳入教育教学计划。2011年秋季开学,《现代志愿服务》正式进入全市中小学,已经作为地方课程正式开始实施。关键是如何根据新的课程教学改革要求进一步完善、更好地落到实处,使学生从小就学习、了解现代志愿者理念、志愿服务精神、志愿服务方法和技能,树立志愿服务的意识。此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学校自主开发与实施的必修课程,如何充分用好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志愿服务教育和实践也值得研究和探索。

三是搭建平台,建设和丰富校内外志愿服务岗位。从目前来看,一方面,社会大课堂为中小学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提供了平台,中小学生可以作为志愿讲解者或导游带着其他中小学生乃至社会参观人员参观学习。另一方面,各中小学校可结合实际,在学校内部和周边设立相对固定的志愿服务岗位。如,北京汇文中学自2010年起,在校内先后设立了四十多个志愿者服务岗;海淀区五棵松学区与万寿路老年公寓签订志愿服务协议,成立红领巾志愿服务基地。

四是规范管理,推动中小学生成为注册志愿者。目前,已经有不少的高中学生加入了北京市志愿者协会,成为正式注册的志愿者。推动学生成为注册志愿者,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志愿服务及其组织和理念,找到组织归属感和成就感,通过学习培训成为一个更好的志愿者;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能够提供的志愿服务需求和社会需求更好地衔接,既方便管理、规范服务,又能完整地记录志愿服务的历程。

■ 编辑 付江泓 ■

猜你喜欢

志愿志愿者育人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志愿者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我志愿……
我是志愿者
为志愿者加油
我是小小志愿者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