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核心素养的关键是改进教学与评价
2017-01-04沈军
沈军
日前,《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出台。核心素养被认为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关键”、新课标的“源头”、中高考评价的“核心”。核心素养将推动高中教育改革,带来课程形态、育人模式、评价机制、管理结构等一系列深刻变革。其中,课程建设、课程实施以及持续性评价是学校落实核心素养的关键。
1.开展项目研究,改进教学方式
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学校课堂教学发生了积极的变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启发、讨论、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不断推广,但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还没有完全实现,学生的学习很多时候处于一种表层状态。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出,迫切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学科概念和学科学习过程,形成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这就要求我们探索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方法。
以“深度学习”促教学改进。学校参加了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发起的“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该项目的切入点基于教师,为教师提供一种教育教学的改进方案和实践策略,归宿点指向学生,给学生创设高质量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理解世界、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直指教学系统中四个最基本的问题——教什么、学什么、怎么教、怎么评,教师要基于深度学习理论,围绕单元教学设计,聚焦深度学习四要素,构建单元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
我们力争通过三年时间,形成本土化的深度学习理论体系和教学实践模型;建设优秀教学实践案例库;形成部分学科教学指南。推进中,我们特别强调体验式研修,在小、初、高各学部都开展了系列研究活动。
以项目式学习改进教与学。我们以项目引领的形式建设专业教室,开设人文主题课程、实践探究课程、传统文化课程、思维类课程、STEAM课程、领导力课程、戏剧课程等跨学科课程,丰富学生的实践体验途径。
以STEAM课程为例,STEAM课程群包括通用技术六模块、工业4.0六模块、清华大学工业训练中心课程等。高一学生分成小组,组内合作,设计海报LOGO、项目路径,学习软件、设计零件,进行设计组装,调试运行。小组内的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分工合作,交流思想。这便是STEAM课程的魅力所在——不仅仅教会学生做,更教会学生在遇到全新事物时如何去认识它、理解它,如何更深入地思考。高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更高,体现出能力层级的发展性。他们首先进行工具及技能学习,如文献查找、数学建模、设计软件等,之后基于各自的设计进行尝试,试错修正,组装、编程、调试。该课程将学术性内容直接运用于实际的项目中,强调探究性学习、技术支持下的学术探索及学科在真实世界中的应用,学生通过“工程学”思想和“做中学”模式,全面提升能力。
2.改变评价着眼点,探索多样化评价
改变评价着眼点,推动课程体系改革。以学生能力发展作为评价的着眼点,能真正推动课程建设、课程实施以及学校各方面建设。评价学生能力,要考量能力点包含什么,如何发展这些能力。学校据此给学生提供培育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系统思维等一系列能力的课程。
借助大数据,评价学生能力起点。在开学初,我们借助大数据对新生进行学习力的评价。从逻辑推理、概括提炼、心理旋转、听力记忆、知识广度五个方面测评学生的学习特质,以判断学生的能力起点,对学生进行分类、分层,做好个性化指导。后期还要通过课程管理系统对学生选课进行指导。
以过程性评价调整教学策略和学习方式。通过过程性评价,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例如,STEAM课程中“设计制作一台体现环保理念的3D打印机项目”的评价指标是:制作本组的宣传海报、LOGO,宣讲本组理念;制作短视频展示学习过程;设计一幕短剧推介产品;成果展示和答辩,依据标准进行评价。这其间,学生们根据教师的评价及时对本组的设计方向、设计内容进行调整。教师的指导评价保证了学生整体学习方向的正确性。过程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体验过程起到“以评价促发展”的作用。
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学校管理者首先要进行系统思维,做好顶层设计,促使学科素养落地;第二,切忌观望和等待,切记慵懒和照搬;第三,绝不可忽视教师的智慧和能量;第四,以点、线、面结合的方式实施变革;第五,把逻辑性、科学性作为课程建设和教学变革的底线,每一项变革都要认真考量,充分论证。
■ 编辑 于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