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培养机制初探
——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数控专业为例

2017-01-04马元元杨志平郝海涛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6年15期
关键词:岗位职业信息技术

马元元,杨志平,郝海涛

(1.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广东中山528404;2.中山市广播电视大学教育技术中心,广东 中山528400;3.中山市广播电视大学 公共基础系,广东 中山528400)

高职学生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培养机制初探
——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数控专业为例

马元元1,杨志平2,郝海涛3

(1.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广东中山528404;2.中山市广播电视大学教育技术中心,广东 中山528400;3.中山市广播电视大学 公共基础系,广东 中山528400)

信息技术助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对高职学生进行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提出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是指岗位工作中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提升效率的技能和素养,可以分为岗位通用信息技术职业能力和岗位专用信息技术职业能力。培养岗位专用信息技术职业能力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以专业实践教学为支撑,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整合为主要方式。经过在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数控专业的实践,证明对提高学生的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实践能力、自学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等有实际意义。

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高职院校;信息素养;信息技术工具

一、引言

教育部在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年)》关于职业教育的部分指出,创新教育内容,促进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的融合,着力提高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和学生的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

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是指岗位工作中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提升效率的技能和素养,即学生在未来的就业岗位上基于信息技术素养,使用相关工具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学习新技术、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所有完成特定岗位工作所需的信息技术能力都属于此岗位的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

我国信息能力建设相关研究起步较晚,2005年完成了 《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质能力示范性框架研究》[1]。近年来,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但信息技术教学普遍沿用传统教学方法,开设文献检索、计算机应用等课程。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有效开展信息技术课、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某课程的教学质量上,研究的对象多为中小学生和普通高校大学生。对高职院校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培养,尤其是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培养的研究是一个崭新的课题。

二、高职院校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培养机制的构建

1.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学生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培养的总体目标就是使受教育者具有在岗位工作中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提升效率的素养和技能,可以分解为两个部分:第一,具备信息素养。具体包括:需求确定及表达能力、信息检索及获取能力、信息评价及处理能力、信息组织及创新能力和信息利用及交流能力等方面。第二,掌握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包括信息检索工具、信息获取工具、信息交流工具(即时通讯工具、信息发布和交流工具)、信息组织和处理工具、信息分享工具等。

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及教育的规律,高职院校学生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的教育目标可以分成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岗位通用信息技术职业能力培养,主要是普及性的大众教育,学习和了解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掌握常用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是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培养的基础阶段。第二个层次为岗位专用信息技术职业能力培养,针对具体专业学生展开的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教育,目的是使学生具备解决专业问题和专业学习所需的信息素养,掌握常用专业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是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培养的核心阶段。

2.培养机制

(1)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

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是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其他职业能力的形成起促进和推动作用,必须得到重视并作为岗位能力的一部分加入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去,建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岗位通用信息技术职业能力的培养要突出通用性、普及性、实用性等原则。讲解和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必须掌握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使用频率高的工具软件、最常用的信息技术检索、获取、处理、交流、分享方法等,对教学承担单位没有特别要求。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承担全院通用信息技术能力培养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培养任务,学习操作系统、网络实用基础知识,文字处理软件Word、Excel、PPT,信息搜素工具Baidu的基本用法,常用文件上传、下载软件使用方法,并通过QQ、微博等信息交流工具进行答疑,通过电子邮箱提交作业,通过QQ空间、博客、微信等将分享优秀作品。基于部分学生信息技术基础较好,已具备基本信息素养,掌握基础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全校举行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能力考试,对于通过的学生,允许其免修信息计算机应用基础。此外,还开设了图形图形处理、动画制作、视频录制及剪辑等课程供学生选修。

岗位专用信息技术职业能力的培养要突出专业特色,将岗位信息职业能力的培养与专业课专业实践深度融合。聘请行业、企业专家与专业教师一起对岗位工作过程所需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能力进行分析,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岗位工作过程的具体环节为主体的原则,提炼出某岗位群必须具备的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标准。对某岗位群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情况进行分析、统计,得出高职院校学生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培养工作的重、难点。对分析结果进行分解、整合到具体的专业培养课程和实践中。

在岗位专用信息技术职业能力的培养方面,对于专业常用、功能多、操作复杂的软件,开设单独的专业课程;将内容分散,需要结合专业案例,循序渐进,多次训练才能形成的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的培养融入其他专业课的教学和实践教学中。例如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数控专业,开设“机械制图与测绘”课程,学习AutoCAD软件,而CNKI搜索、专业论坛发帖、百度专业搜索、搜索引擎排错、模拟仿真等内容融入专业其他课程和实训中进行学习。

在岗位专用信息技术职业能力的培养方面,对于一些专业表现突出,实践能力强,具有独立钻研精神,创新精神的学生要进行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的深入培养,培养其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完成探究性工作及创新创业的能力。选拔专业表现突出的学生进入校企合作工作室,校中厂、厂中校,利用校企合作项目,由专业教师和企业导师通过专题讲座、项目指导等方式,辅导包括外文网站检索、外文学术期刊检索、专业复杂软件工具使用等信息技术能力。此外,还建议学生选学图书馆开设的信息技术与检索课程,增强信息技术学习的专业性与深度。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数控专业,大二下学期选拔学生进入校企合作工作室,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项目提高其专业实践能力,一方面定期通过专题讲座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其岗位专用信息技术职业能力,为高层次就业和创业做好准备。

表1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培养体系

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中的所有课程,内容的选择都必须遵循够用、易用、实时的原则。所谓够用是指教学活动中涉及的信息技术内容必须能够满足学生在解决专业问题、专业学习中对于信息技术职业能力的需求。易用是指在信息技术应用效果相同或相近情况下,选择易于学生掌握的方法或内容。例如,功能相同的情况下,选择操作人性化的软件产品。实时是指信息技术培养的内容紧跟信息技术的最新进展,与时俱进的增添信息技术新内容,升级软件版本等。

(2)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培养与专业实践教学紧密衔接

建构主义认为,认识是以原有的知识为基础,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通过人的实践建构而成的[2]。经验是在实践中总结、提炼形成的。通过课程学习奠定的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需要通过配套的实践实训体系进一步强化和提高。实验和实训对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强化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了完成实践项目,学生必须借助信息技术工具去查找资料,补充学习新知识,利用计算机仿真实验等,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技术职业能力逐渐强化、提高。

学校层面,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定期举办信息技术能力大赛,组织信息技术社团,开设信息讲座等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习方向。中山职业技术学院非常重视学生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的培养,每年至少举办一次全校规模的信息技术能力大赛,如网页大赛、院徽、系徽设计大赛,招生简章设计大赛等,通过大赛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的热情、自学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学院还组织计算机社团,为对信息技术感兴趣的同学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

各教学系部依据自身特点建立配套实践实训体系,通过竞赛、校企合作项目、科研项目、技术服务等方式保障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培养效果。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数控专业在学院的支持下配套了完整的实验实训体系,建立了以实训教学中心、校企合作中心、技术服务中心为核心的阶梯式实验实训体系。实训教学中心承担实训课程教学任务,包括:专业核心课程配套的实验实训课程,实操类课程、毕业大作业,实训课程由实训教学中心有丰富企业工作经验的老师承担教学任务,采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方式完成,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岗位专用信息技术职业能力;校企合作中心下设多个校企合作工作室,每学期从大二、大三选拔学生参与企业实际项目,由专业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带领学生完成项目,采用教师辅导、学生主体的方式完成;技术服务中心负责顶岗实习课程并组织学生承担对企业的技术支持,进入校企合作企业进行实际工作锻炼,由教师联系,学生主体完成。校企合作中心、技术服务中心面向专业优秀学生,深入培养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数控专业积极探索“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育教学方针,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级别的职业技能大赛并获得良好成绩,例如,2013、2014年连续获得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广东省赛一等奖、国赛二等奖;2015年获得省赛一等奖,两个国赛一等奖的好成绩。鼓励教师带领学生申报科研项目,科研项目的资金支持可起到很好的催化作用,最大程度地调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经过专业课程、实验实训课、毕业大作业、顶岗实习、校企合作工作室、企业技术服务、技能大赛完整学习、实践体系的培养、锻炼,数控专业各个层次毕业生的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技术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与锻炼,深受企业好评。

(3)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教育与专业课程深度融合

将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的培养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就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首先,教师将信息技术的使用融入授课过程,使用信息技术的方法查找资料,解决专业所需问题、学习新知识和技能,形成信息技术教学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第二,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指导学生将信息技术工具作为促进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协作交流工具[3]。指导学生也使用信息技术方法查找资料、学习所需技能,解决遇到问题,并在相互交流、讨论中完成任务,逐步形成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最后,教师还要关注岗位信息技术发展前沿,将最新的信息技术专业相关应用展示给学生,使得学生对信息技术保持浓厚的兴趣。在授课方法上,使用抛锚式教学、基于问题的教学、基于项目的教学、建立课堂学习共同体等方法。

图1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数控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在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数控专业将岗位专用基础信息技术职业能力培养融入核心课程“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中。单项基本技能操作阶段利用“亚龙数控机床维修仿真软件”对数控机床常见典型故障进行模拟设置并仿真排除,提高学生故障诊断排除能力的同时,显著提升学习效率;专业技能训练阶段,除使用仿真软件外,大量使用flash动画展示基本原理及安装调试方法,通过形象、具体、直观、生动的表达形式,帮助学生夯实基础,提升学习兴趣、效率、效果;在综合应用能力训练阶段,训练学生利用多种网络资源解决实际问题及自学的能力。例如,数控机床急停报警故障主要由外部线路和PMC故障引起,教师首先带领学生利用百度、课程资源网站、专业网站、维修论坛等,查找通过文档、图片、Flash动画、视频等形式表达的外部线路知识,并制定出由于外部线路故障导致的急停报警故障排除的具体方法与步骤,然后要求学生利用上述网络资源查找和补充学习PMC知识并制定出由于PMC故障导致急停报警故障排除的具体方法与步骤,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学习新知识、技能,完成专业任务的方法;学习效果评价方面,使用中山职业技术学院自主研发的Web在线考试平台——曙光考试网[4],对学习结果进行实时性、过程性评价,是保证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4)充分利用已有优质教学资源,创建专业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库

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共享型教学资源建设越来越得到重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库中缺乏与专业衔接的部分,在传统的专业教学资源库中也较少包含学生岗位信息能力建设的部分。高职院校要利用教学资源库提高学生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就必须在已建成的优质专业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添加个性化的信息技术资源。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数控专业 “数控机床诊断与维修”课程是校级优秀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在原有专业资源课程中添加了信息技术库,提供文档、图片、flash、视频、软件等多种形式信息资源。信息库包括:链接子库给出国内外数控技术网站及维修论坛的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链接;视频子库提供企业案例视频、课外辅导视频、课程微视频;Flash子库提供大量数控技术原理的Flash演示;软件子库提供数控相关软件和仿真软件;案例子库给出一些实际应用案例资源以便进行学习和仿真实验;问题子库给出使用信息技术解决数控相关问题的方法并列举部分案例。“数控机床诊断与维修”教学团队还开发了以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标准为导向的专业校本教材《数控机床诊断与维修》,将信息技术应用案例融入教材。

3.管理机制

高职院校要建立适应本院实际的岗位信息职业能力教育管理体制,设立专门的教育管理部门来负责学院的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培养工作的规划和具体实施,使得专业教学单位、基础教学单位、教务处等部门各司其职。建立学院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培养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由学院领导、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负责人组成的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培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协调学院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教育相关工作,负责教育规划等重大事宜的决策。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培养管理架构如图2所示。

图2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培养管理架构图

4.保障机制

(1)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职业能力,建立优质专业教学团队

“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教师是关键。信息化时代,合格的专业教师应掌握信息化教育教学技术,具备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够及时获取网络信息资源并有效整合到所教课程的教学中,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丰富和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学生高层次批判性信息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6]。为提高专业课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培训;组织教师开展课程信息化改革,制定激励政策鼓励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教改,开展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竞赛等。

(2)理性认识图书馆员的作用,加强馆员与专业教师合作

图书馆是高等院校的信息资源中心,是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也是高等院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国家教育部2002年2月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明确规定:“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和获取、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是高校图书馆的主要任务之一。但由于馆员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偏重于图书馆素质与技能,不具有专业知识和背景,不具有培养学生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的优势,所以难以将培养学生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的重任交由图书馆员承担。但是Christine Black[7]等提出的图书馆员——教师合作模型中阐释了馆员和教师合作的方法,使得图书馆员能够加入到信息技术培养过程中。图书馆员应该主动寻求与专业课教师的合作,增加对合作教师及其课程的了解,理解教学内容并准备充分的信息资源,以满足合作教师教学的需要。合作的形式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开设常用课程制作软件使用方法指导讲座,就Internet在特定学科中的应用对教师单独加以指导,为教师介绍新的信息源,帮助教师建立教学或个人网站,帮助教师访问、利用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指导教师实现电子资源共享等。

(3)营造良好的校园信息化环境

营造良好的校园信息化环境是高等职业院校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职业能力培养的一条重要途径。高等职业院校要加强校园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营造良好的信息化环境,满足学生信息活动和信息素质培养的需要。首先,要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其次,重视现代化信息技术环境的建设,完善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数字图书馆、校园网络等硬件环境,不断提高教育的信息化水平。还要充分利用网络、广播、宣传栏和期刊等宣传渠道营造岗位信息技术教育文化氛围,增强学院和学生对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的认可,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潜能。

[1]周俐军,王冬梅,李岩.中外大学生信息能力培养的比较研究与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1(4):115-117.

[2]吴建设,丁继安,石伟平.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整体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04(11): [65-67].

[3]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5(1):7-15.

[4]徐光迎.曙光考试网[DB/OL].http://www.sgksw. net,2016-01-02.

[5]刘小娟.数控机床诊断与维修精品资源共享课[DB/ OL].,http://jpkc.zspt.cn:8080/solver/classView.do?classKey= 14258914&menuNavKey=14258914,2016-01-02.

[6]余恩琳.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本科生信息素质教育研究[D].汕头大学:56.

[7]Christine Black,Sarah Crest,Mary Volland.Building a Successful information literacy infrastructure on the foundation of Librarian-faculty collaboration.Research Strategies,2001(18):215-225.

(编辑:王晓明)

G642

:A

:1673-8454(2016)15-0018-05

猜你喜欢

岗位职业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职业写作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我爱的职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