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汰人的从来是工具,而不是年龄
2017-01-03吴晓波
吴晓波
我的第一台电脑是在1995年添置的,当时花了我将近半年的薪水,同事们都觉得我疯了。
因为我所服务的机构福利极好,从房子、煤气灶到过年的大米和东海带鱼,员工们样样都有份。写稿用的圆珠笔、笔记本和墨水更是随要随取。一位老先生很认真地对我说:“你是在为国家写稿子呀,为什么用自己的钱买电脑?”
他们没有料到的事情是,有了电脑之后,我的写稿速度大大加快,原本厚重繁琐的剪报被录入电子文档中,取用无比快捷。更了不得的是,我成了中国第一批拨号上网的写作者,互联网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现在想来,我们这一代人是怎样淘汰上一代人的?
不是我们比他们更勤奋、更聪明,而是我们比他们更乐于接受新的工具。如同汽车淘汰马车,互联网淘汰纸媒,不是因为马匹不够健美强壮,纸媒不够精致深刻,而是因为工具的革命性迭代。
有一次我去一个中学讲课,一位教师站起来与我辩论。
他说:“不能用80后、90后来断代,根据我十多年的教学经验,95后才是‘新新一代,他们与90后的区别远远大于90后与85后的区别。”类似于这样的讨论,我时时听到。
在60后一代,大家觉得老三届与之后的“统考一代”是两类人;在70后一代,大家觉得1976年是个分水岭;在80后一代,大家觉得第一批七位数的QQ用户才是互联网原住民的标志。这样的断代永远不会有定论。
库兹威尔的《奇点临近》一书提出过“加速回报定律”,据他的计算,整个20世纪一百年的进步幅度,在21世纪只要20年就能达成,也就是说2000年的发展速度是20世纪平均发展速度的5倍。在2000年,只要再花14年就能达成整个20世纪一百年的进步,而之后的2014年开始只要再花7年,就能达到又一个20世纪一百年的进步,以此计算,人类在21世纪的科技进步水平将是20世纪的一千倍。
这一千倍的进步速度,显然是非线性的,其核心的动力,必来自工具的快速更迭。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推断出,21世纪的工具衰老速度一定快于人类年龄的衰老速度。
每一次工具革命发生的时候,原有生态中的既得利益者往往无法适应,他们的思维和运作体系已在原有的工具系统中形成惯性,那太让人舒服了,改变则意味着砸烂一切,就在他们的犹豫和恐惧中,新的竞争者已经刀逼颈部。
所以,老一辈的转型升级的成功率十分低,非有大勇气者,不能背叛自己过去的成功。
【热用立意】工具的意义/淘汰/与时俱进/改变
【素材化用】一代人对一代人的淘汰,从来不因为年龄。有没有使用同样的工具,比年龄的差异更具有断代的意义。工具的改变,只与两个要素有关,一是速度,二是效率。速度可以击穿原有的成本逻辑,效率则改变原有的利益分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