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龄化背景下提升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现实意义

2017-01-03王莉丽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公共体育服务现实意义老龄化

王莉丽

摘要:2000年,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处于老龄化的快速发展阶段。预计2030-2050年是我国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时期。而相应地,这将对我国的养老、医疗、法制、服务等保障体系提出更为严峻的考验,所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不容小觑。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归纳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背景下,发展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现实意义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重度老龄化导致老年群体对公共体育服务的需求骤增,城市老年群体的公共体育服务需求更为突出。发展公共体育服务是提高老年群体生命质量的途径,是体育强国建设之必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研究形成的结论对于深刻认识公共体育服务的重要性,制定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策略具有一定的

参考价值,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老龄化;公共体育服务;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6)03—0006—06

“人口老龄化通常被认为是随着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在全部人口中比重增加的过程。随着人们对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认识,人口老龄化被定义为老年人在人口中的比例(也称老年比或老年系数)的提高过程或人口平均年龄(通常用年龄中位数来表示)不断提高的过程”。目前,国际上比较公认的界定老龄社会的标志是,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7%或60岁及其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我国自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年人口增长迅速,老年抚养比在逐渐攀升,而劳动力年龄人口比例却在不断降低。老年人口的增多致使青年、成年群体的社会责任加重,家庭传统养老功能在逐渐弱化,从而使老年群体对养老、医疗等保障体系的需求变得愈加强烈。如何看待公共体育服务在老龄化社会的作用,合理运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以缓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是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应该关注的问题。

1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态势分析

1.1人口老龄化的概念

人口老龄化通常被认为是随着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在全部人口中比重增加的过程。相对于老年型人口这一静态指标,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动态过程。它意味着社会总人口中年人口数量的减少和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是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

人口老龄化意味着社会人口总数中老年人口比重较大,人口结构呈现老年态势,进入老龄化社会。“一般地说,年龄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或者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7%,即可看作是老年型人口,也称人口老龄化”。

1.2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1.2.1规模巨大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我国60岁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0.33%,超过10%的老龄化标志线,65岁以上人口比重达到6.96%,接近7%的标志线,我国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见表1)。

2010年我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指出:我国2015年60岁及以上人口22 200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6.1%,65岁及以上人口为14 38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0.5%。有研究预测,到2051年,我国的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峰值,而后将长期维持在3~4亿的水平。中国的老年人口规模是世界各国中最大的,而这种状况将持续在整个21世纪上半页。

1.2.2发展迅速 法国用时115年,瑞典用时85年,英国和德国均为45年经历了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从7%到14%的变化,预计中国仅仅需要25年就能达到此水平,当前人口的老龄化速度远远高于总人口的增长速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到,在“十二五”期间,我国的老龄化将持续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从2011-2015年,将平均每年增加860万老年人,递增0.54个百分点。具体而言,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将由13.3%增加到16%,数量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到2050年左右,我国将面临每3个人中就有1个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或每4个人中就有1个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

1.2.3性别差异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全国总人口为13.71亿。其中,男性人口为6.87亿,占51.27%;女性人口为6.53亿,占48.73%。而女性老年人口为0.91亿,男性老年人口为0.87亿,女性老年人口多于男性老年人口。另外,多出的女性老年人口主要是80岁及以上年龄段的高龄老人。女性比男性寿命长的现实导致的女性老年人口占老年总人口比例不断上升。

1.2.4空巢家庭增多 根据中国老年科研中心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全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的比例已经达到49.7%。与2000年相比,提高了7.7个百分点,增长的速度较快。而对其中地级以上大中城市的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空巢家庭比例更高,已经达到56.1%。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生活观念的改变,住房条件的改善,加之老年人预期寿命的延长,独生子女的父母开始进入老年期,空巢现象将会更加普遍,空巢期也将明显延长。2012年空巢老年人口为0.99亿,2013年突破1亿。另外,由于计划生育一代陆续进入老年期,加上子女风险事件的发生,无子女老年人也越来越多。2012年我国至少有100万个失独家庭,且每年以约7.6万个的数量持续增加。

1.2.5区域不平衡 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和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观察,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地域分布也符合著名的人口地理分布线,即以“瑷珲一腾冲”连接线表示人口分布和密度差异,区域间人口老龄化程度发展很不平衡,其中以长三角地区几个省和直辖市人口老龄化尤为突出。1979年进入老龄化的上海与2012年进入老龄化的宁夏,时间跨度为33年。人口老龄化东部地区明显高于西部地区。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已有26个省(区、市)进入老龄化,只有广东、西藏、青海、新疆、宁夏65岁以下老年人口仍低于7%,而广东主要是由于大量外来年轻务工人口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较低。

1.2.6未富先老 发达国家是“先富后老”或“富老同步”的社会发展态势,是在国家实现了现代化建设后进入老龄社会的。而中国是“未富先老”,是在国家经济尚未发达的状况下提前进入老龄社会的。发达国家都是在人均GDP 5000美元到10000美元时,进入老龄社会的。而中国2000年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GDP仅有7902元人民币,按当时汇率折算后约是800多美元。虽然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较高,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国民的生活还远没达到富裕的程度。“未富先老”增加了我国解决老龄化系列问题的难度,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相关制度、政策意义重大。

2人口老龄化态势对公共体育服务发展提出要求

2.1健康积极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健康老龄化是国内外普遍接受的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口号,它是由欧洲老年医学界最先提出的。欧美学者多年对个体生理和心理老化的研究发现,个体身心衰老虽不能逆转,但能延缓和推迟,并根据这一结论提出了健康老龄化的理念。积极老龄化是指老年群体和老年人自身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不仅在机体、社会、心理方面保持良好的状态,而且他们要积极地面对晚年生活,作为家庭和社会的重要资源,可以继续为社会做出有益的贡献。各级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以及全社会各行各业要根据老年人的需要、愿望和能力,努力创造条件,使他们参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积极老龄化不是取代健康老龄化,而是把老年人参与作为重要一环和健康老龄化、有保障的老龄化结合起来的一种理念,把健康、参与、保障构成一项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战略,并明确这三位一体不仅是老年人的需要,而且是一种权利,就是老年人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享有机会平等的权利。若积极老龄化得到实施可以出现如下积极现象:在能有作为的生命阶段英才早逝的少;在老年阶段因慢性病致残的人数很少;进入老年期仍有良好的生命质量,进入老年后,能以不同方式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和为家庭和社会服务的人越来越多;对老年人医疗和照料的支出减少等。

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的主张一方面因具有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和积极的社会现实意义,另一方面则由于从健康着眼、强调参与和保障,在社会的老年人口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响应。无论健康老龄化,还是积极老龄化,或是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并行,要达到的目的实则有二:第一,在人口老龄化的条件下,要使社会不因老年人比重的增加而影响其良性运行,社会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第二,必须让越来越多、越来越老的老年人群都能提高生活质量,过积极、健康、幸福的晚年。

2.2体育运动是健康积极老龄化的必要手段

人口老龄化所出现的人口突发性结构变动带来的诸多社会性问题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严重的影响,从而使老龄化问题成为中国又一大社会难题。倡导和推行“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一方面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另一方面则困难重重,任务艰巨。这是一项人类从未遇到过的新问题,是一项非常崇高的事业,又是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法律、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技、体育各个方面。因此,老龄工作涉及多层面、多学科、多种管理和服务模式,需要多种专业人员共同完成。

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是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提出的理念和对策。目标是老年人口群体的大多数人健康长寿,更明显地体现在健康的预期寿命、良好的生命质量,能以不同方式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为家庭和社会服务。

2.3老年群体对公共体育服务的需求骤然增加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的生活条件、医疗水平得到了普遍的改善。据2000年进行的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城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中领取离退休金的比例为70.7%,领取社会养老金的比例为12.1%,两者合计达到82.8%。2012年,国家再次提高了企业职工养老金水平,平均涨幅10%,全国月平均养老金达到了1721元。基本养老金统筹层次的提高和国家财政投入力度的加大,改善了城镇离退休职工的社会保障水平。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1995年开始在部分城市进行企事业单位的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试点。“截至2011年,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人数超过13亿,覆盖面从2008年的87%提高到2011年的95%以上,中国已构建起世界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截至2012年6月底,全国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52 160万人,比上年底增加4187万人。具体到老年人,2010年城市老年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比例达到95.3%”。总体来讲,城镇居民能够享有比较全面的社会保障,老年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老年人对生活费来源、医疗费用的担心均有所下降。老年人的需求已然由对生存的需求,转变为对健康的需求。

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使老年群体对公共体育服务的需求状况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体育之于老年群体不只是生理需求,亦是自我实现需求,需求的层次发生了变化。体育之于老年群体不单是广场散步,更向往健身舞、太极、乒乓球等多种运动项目,需求的内容发生了变化。体育之于老年群体不再是形单影只,而是有指导、有陪伴的共同锻炼、共同学习,需求的供体也发生了变化。国际上,都把应对人口老龄化区分为发展问题和老年人问题,前者是指不要因人口老龄化而影响到经济社会发展,后者是指满足老年人的需要,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如果没有生产发展,满足老年人需要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可能持续应对,反过来,如果人数愈来愈多的老年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或被边缘化,必然影响社会和谐、生产发展甚至国家社会安定团结。老年群体对于体育需求的变化要求体育工作者迅速做出反应,以满足老年群体的体育需求,为解决老龄化系列问题贡献力量。

3老龄化背景下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是生命质量提高的途径

“根据1990年的统计资料,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平均有17年的预期寿命,但其中有2/3的时间却是带病期;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大约有80%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病”。人变老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机能的衰退是可以通过某种方式加以控制和改善的,老年人生理和心理年龄的增长是可以推迟和延缓的。

公共体育服务的有效供给,第一,能够促进老年群体身体健康,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人到老年,身体的各器官机能逐步下降,免疫力逐渐减弱,多受疾病的困扰。进行适宜的体育锻炼,不但可以强化老年人的肌肉、骨骼系统,有助于维持标准的体重和心血管健康,同时能够减少糖尿病、心脏病、癌症等很多慢性疾病的发生概率。第二,能够促进老年群体心理健康,使其精神有所寄托,颐养天年。参加适量的体育运动,可以缓解、减轻老年人心理焦虑和抑郁,从中获得身心的愉悦,感觉自己的生活充满生机,从而不断产生新的追求。第三,能够增加老年群体情感交流,使其融入社会。参加适量的体育运动,并以志愿工作者的身份担任与其兴趣和能力相称的职务,获得为社会服务的机会,能够使老年群体更快地适应社会角色的转变,增强自信心,不会因离退休而变得孤独和忧虑。另外,群体活动可以扩大社会交往面,互通信息,能够使老年群体跟上时代步伐,不与社会现实脱节,进而使自我实现需求得到满足。

4老龄化背景下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是体育强国建设的需要

经过举办奥运会的洗礼,我国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体育服务提供等诸多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因此,借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之机,胡锦涛随即做出了重要指示:“进一步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体育强国既是我国体育事业的努力方向,同时又是对我国各项体育工作的严峻考验。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水平是国家体育的整体实力体现,是“体育强国”建设的关键性要素,做好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品等各项服务,可以为体育强国建设奠定必要的现实基础。老年群体是我国群众体育的主要构成群体,也是公共体育服务需求较多的群体。政府作为目前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核心供给主体,有效整合公共体育服务资源,优化供给公共体育服务产品,使老年群体能够获得公平、公正、适宜的公共体育服务,是体育强国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对于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对于深化体育事业改革、对于实现体育强国目标,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能够充分体现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和社会的公平、进步、和谐。

5老龄化背景下提升公共体育服务事关和谐社会建设大局

5.1老年群体享有均等的公共体育服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在21世纪头20年,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在党的报告中郑重地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令人耳目一新,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一个创新。和谐社会从来都是人类美好的愿景,也是社会主义奋斗的目标。“胡锦涛提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精辟地概括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服务型政府的首要职责即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而老年群体作为社会公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享有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5.2老年群体享有均等的公共体育服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要素

如今,中国已迈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预计到2050年将有1/3的人口是老年人。老龄化的速度、老龄化的规模、老龄化的超现代化,引发了众多的社会问题。对于发达国家来说,主要的问题是寻求在保持较高老年人法律保障水平的前提下,减少和抑制庞大的老年人福利开支对国民经济负面影响的机制和措施;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主要考虑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同步提高老年人福利水平,在完成社会变迁的同时,如何使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和协调。越来越庞大的老年群体,作为人口群体的一部分,理应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何况老年人在自己的青春时期,已经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满足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亦是国家和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但由于老年人大多已退出劳动生产领域,在社会转型时期,由于社会保障不健全、收入分配差距加大、传统尊老敬老观念弱化等多种因素的冲击,在其他年龄群体的生活质量快速提高的过程中,老年群体极易陷入“相对贫困化”或“边缘化”,这无疑是对于实现全面小康和建立和谐社会是不利的。老年人不但有满足基本生活保障的需要,在医疗、照顾等方面也有突出的需求,对于受尊重、价值实现等更高层次的要求也日益突出。

公共体育服务是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具有公共服务的全部特征。多种形式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不但能够使老年群体身心健康,更能帮助老年群体消除空巢家庭带来的孤独感,增进老年群体的社会交往。因此,客观面对公共体育服务的现状,采取积极适宜的发展策略,供给更优质的公共体育服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要素。

6结语

随着我国老龄社会快速度、多人数、高龄化、超现代化的到来,老年群体倍受国家、政府、社会的多方关注。公共体育服务与养老、医疗等同属社会保障范畴,是公共服务的一个分支,是促进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力,是缓解矛盾促进公平的重要手段,是实现体育强国目标的重要保障,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标志,是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重要方式,是满足老年群体体育需求的主要途径,是顺利度过老龄化阶段的重要抓手。面对人口老龄化的客观现实,应接受挑战、抓住机遇,针对性地发展该历史时期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供给适宜数量与质量的场地设施,加大老年群体健身指导员的培养力度。同时,丰富老年群体体育活动内容,强化国民体质监测的辅助作用等等,以期实现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的共同进步,实现体育强国之目标,实现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公共体育服务现实意义老龄化
儒学视阈下刍议箪食瓢饮的颜回之乐与现实意义
老龄化是医药行业的福音吗
健康月历
北京超老龄化将持续50年以上
心灵的旅程
论“教之道, 贵以专”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