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沙新河三角洲公共中心的空间体验研究

2017-01-03禹智恒

西部皮革 2016年22期
关键词:共享性新河中庭

禹智恒

(湖南师范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0)



长沙新河三角洲公共中心的空间体验研究

禹智恒

(湖南师范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0)

自从中国古代开始,人们就喜欢在一起聚居生活,不管是建房、立墙、盖屋顶,生活中真正有价值有作用的是空的部分;我们可以利用空间去实现目的。本文以论述共享化空间体验为主,阐述了共享化空间的概念并且以长沙新河三角洲公共中心设计为载体,将共享空间体验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也就是主要研究建筑空间内部的共享性,以及空间感受等。

空间体验;共享性空间;公共中心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共空间和公共活动变得愈发重要。很多城市公共空间在细节上缺乏人性化的考虑导致空间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希望新河三角洲公共中心作为一个集散共享的空间,来舒缓城市的紧张,促进城市的交流。

1 共享化空间体验的概念

“共享化空间体验”是这次研究的主要内容,共享化空间体验,是一种意向形的共享设计,特有的建筑空间,其实从建筑空间概念上讲,它既属于建筑空间的一种功能,又属于公共建筑空间的职责,起到了塑造公共活动建筑的综合性共享空间。此次设计所研究的“共享化空间体验”,这种即是建筑空间概念,又有心理环境感受概念和共享两重意义的空间体验。

2 长沙新河三角洲公共中心共享化设计与表达

2.1 建筑的设计理念。以营造共享的“空间体验”为主,设计的主要思路是,从基地的图底关系上思考,把建筑的分隔,整合,在不断变幻形体中,去实现实-虚-实-虚-实的空间感受。从建筑的构成上来思考,将整个建筑体系,运用空间庭院来切分它,形成每个体块,又在内部挖空庭院,每个独立的体块都有自己的交流空间,形成这种建筑-庭院-建筑-庭院-建筑连续的空间感受。

2.2 建筑形体的演变过程。由功能推演出建筑雏形,在建筑形体推演的基础上调整功能空间。功能空间和建筑形体互相影响互相推演得到最终的建筑形体造型和内部空间。结合新河三角洲公共中心建筑的功能进行组合分区,确定大概场地面积以及分区所在的空间位置,得到一个平面雏形。再确定建筑的基本体块造型,将体块提升形成四个建筑部分,中间留有通道。为避免重复造型出现造成的呆板,分别对四个独立的建筑形态造型进行推敲。然后将建筑保留一个围合空间进行交流。在建筑外形基本确定的基础上采取庭院式的建筑形式对四个独立的建筑单体中间进行抽空,创造四个独享的内部庭院,保证空间的开敞与透亮。为了增加使用者的空间体验,在建筑外围做了螺旋而上的坡道,连接屋顶和地面。最后利用其空中步道的方式组合成一个综合建筑体。(如图1所示)

图1 新河三角洲公共中心推演过程

2.3 从建筑的角度设计“共享”的设计与表达。首先中庭空间的设计加强了整个建筑体系的凝聚力,又不会缺失局部空间的集中和开放性。建筑通过多种空中步道系统,实现建筑中庭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相结合。空中步道系统,既能体现出对残疾人的关怀,又能实现人车分流,这种有活力的交通网络给现在城市这种高紧张高集中建筑空间中,带来了更多的活力和交流的可能。长沙新河三角洲城市公共空间与活动中心的建筑空间结合后,与屋顶花园联系,通过垂直方向,不断的层叠。中庭空间与屋顶花园相得益彰,丰富了建筑竖向的视觉体验,改善了环境的舒适性。(如图2所示)

图2 屋顶共享平台示意效果图

2.4 从空间的角度设计“共享化”空间设计与表达。以立体化空间共享来说,长沙新河三角洲公共中心设计运用多向度穿插的手法,以及层叠的手法来整合建筑内部可利用的环境。例如,设置的坡道以下的空间是被浪费掉的,所以将坡道投影的平面空间复制到庭院,这样空间既没浪费,又使中庭的竖向空间有了变化,增加了空间的立体化设计。以平面化空间共享来说,在中庭空间的设计中,平面化空间设计可以分割和联系建筑空间,其平面设计的穿插效果,能够让单调的建筑平面空间变得丰富。平面中把垂直的交通楼梯打开,不影响平面的布局,而且在平面的转折点中,设计多处可休息空间,不会让人感到无归属感,结合中庭设计,又从整个总平来看,四个体块平面围合成一个大的建筑群体,丰富了建筑空间的平面组成。

3 结语

共享性空间在建筑设计中,还有许多要探索和研究的地方,许多前人也有过此方向的发现,我也是在学习和发现中慢慢的将共享性放入到我的设计中,希望能给建筑以及建筑环境的设计中,带来更多的灵感。现在的城市公共空间面临着许多问题,不仅仅是在多功能,多内涵,人性化方面给予设计,而且还有考虑在社区环境空间中,如何高效的与自然结合,给人们更多的参与性,共享性,不能只是旧时代的简单功能的叠加,应该慢慢的满足未来我国的不断城市化进程中,让共享空间越来越健康全面的发展。

[1] 刘芳,苗阳.建筑空间设计(建筑设计系列丛书)[M].同济: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55-60.

[2] 扬·盖尔(JanGehl)(丹麦)著,何人可译.交往与空间[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TU247

A

1671-1602(2016)22-0087-01

猜你喜欢

共享性新河中庭
十五夜①望月
中庭形式及天窗面积对空调能耗的影响分析
新河大桥健康监测系统设计与数据分析
河北新河:造血式产业扶贫拔穷根
创造人文性的数学课堂生活
“鸿合”软件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回廊式中庭建筑烟气控制方法研究
浅谈高校图书馆的网络信息安全建设
高校图书馆的网络信息安全建设
商业建筑中庭空间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