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邂逅蓬莱仙阁

2017-01-03红豆豆

军工文化 2017年6期
关键词:横山蓬莱

文/红豆豆

邂逅蓬莱仙阁

文/红豆豆

没能期遇海市蜃楼,留下了无限的念想与遐思。

“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荡摇浮世生万象,岂有贝阙藏珠宫……”,这是碑刻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海市诗》中的诗句,生动描写了当时登州海市蜃楼的神秘奇观,被尊为众多登州海市诗赋中的千古绝唱。文中的登州,位于今胶东半岛最北端,山东烟台的蓬莱、栖霞一带。

而蓬莱阁则是赏海观景的最佳之地,素以“人间仙境”蜚声海内外,别称“山海名邦”,亦为中国道教圣地。多少年来,蓬莱阁幻化成为藏在我心底里、梦境中的一座海市蜃楼。

去年,金秋假日,应友人之邀,我到山东烟台的一个县级市,想起传说中的那座仙阁,与之相遇已经近在咫尺了,非去不可。

于是,友人赶紧为我打理好了一切行程,但由于其在县城里有要事办理,我只好独自成行,带着满满的向往,怀着无限的期许,还有一份心跳,开启了一段与蓬莱仙阁的邂逅之旅。

一路上,麻麻细雨湿润着我的思绪,就像即将和最仰慕的人约会一样的。经过约一个小时的车程,一到达目的地,我的心儿就迷离摇曳了,雨雾中的大海烟波浩淼,水天一色,远远近近的海鸥在海面上飞来飘去,成双结对,秀着幸福生活。这片蓝色的大海因鸟儿的栖息而变得生动、有灵气,人与自然、鸟类和谐共生。虽然我的足迹印过祖国的湛江、三亚、珠海、青岛等等海滨城市,但这种含蓄、梦幻的意境是我最喜欢的。

远远望去,心中的蓬莱仙阁傲然屹立在丹崖山的顶峰,掩映在满山的绿树丛中。山高路遥,我脚穿细细的高跟鞋,但无论再怎样难行,也要勇敢地去攀爬那座仙气缭绕的山峦,切切感知它的千年风骨、神秘气质。

蓬莱阁浏览区以丹崖山为中心,田横山和蓬莱水城为两翼,面积1.89万平方公里,主要包括三清殿、吕祖殿、苏公祠、蓬莱阁、龙王宫、天后宫、避风亭等祠庙殿堂以及田横山、弥陀寺、八仙礁、黄渤海分界坐标、蓬莱水城等景点。到时已近10点,当天5点之前要赶回县城,我只能有所取舍。

随着熙攘的人流,我进入了一座城堡式的古建筑群落,又过了登赢桥,再往北面走,就来到了一处古色古香的石牌坊,蓬莱阁的正大门。石牌坊的4根石柱上分别挂着黑底镂金的两幅楹联,其中一幅是当代书画大师刘海粟书写的“神奇壮观蓬莱阁,气势雄峻丹崖山”,而横梁上则是苏轼亲笔挥墨的“人间蓬莱”四个鎏金大字,一代文豪的手迹作为我国重要的文化瑰宝在历史的变迁中弥足珍贵。再往前行一段青石板阶梯,又一幅底色为深蓝的“丹崖仙境”牌坊映入眼帘,这是前国家重要领导人董必武于1964年8月题的字,何谓丹崖呢,因山崖上的石头呈红褐色。以这道牌坊为界,只要迈过此坊继续前行,凡夫俗子均可超度为神仙了,这让我立即有了仪式感,膜拜敬畏之心愈加浓重。

蓬莱阁主楼视为景区的灵魂之阁,主楼建于北宋嘉祐6年(1061年),坐北朝南,高15米,上下两层,原木结构,重檐八角,红漆明廊环绕四周。清代书法家铁保手书的“蓬莱阁”金字匾额高高悬挂在北壁正中,该匾额遭遇了甲午海战、文革破四旧等劫难,仍傲然存世。

我兴趣盎然地欣赏着名人雅士的诗词楹联、碑文石刻,据记载,宋、元、明、清镌刻在避风亭、吕祖殿、苏公祠、蓬莱阁等祠庙殿堂观海述景的作品共两百余石,琳琅满目,翰墨飘香。走走看看,有些累了,我便倚靠在阁楼长廊的栏杆上,极目远眺,海那边的长山列岛已被雨雾笼罩,隐迹无痕,此刻,我也多么希望像神话中的那八位仙人一样借助宝物,或是坐在一把芭蕉扇上,或是玉笛横吹,或是手捧粉莲,或是任由那些精灵的海鸥托附着……腾云驾雾,飘洋过海,去对面那古老的庙岛里探个究竟,玩个尽兴。

凝望着茫茫无垠的大海,我灵动的思想恍若穿越了历史时空,海面上似乎再现了宋朝沈括《梦溪笔谈》里的景象:登州海中,时有云气,如宫室、台观、城堞、人物、车马、冠盖,历历可见,谓之海市。

站在阁楼上向北望去,隐约可见黄渤海分界线,而黄渤海分界坐标则设在丹崖山西侧的田横山,此山可谓“一山分二海”。绵绵的细雨还在天上飘飞着,虽然有些影响心情,但田横山独特的地理位置吸引着我,我毫不犹豫地决定去看看。走出了蓬莱阁,流连忘返,本来只需行一二十米便可坐上连接丹崖山与田横山的跨海观光客运索道,既可免了劳顿之苦,还可俯瞰万顷碧海,但由于向来对坐上索道座椅的那一极速瞬间深度焦虑,我不得不选择从山路徒步下行。

田横山是突入渤海海峡登州一侧的陆地岬角,亦称登州岬或蓬莱岬,又因为在胶东半岛的最北端,又名老北山,但想要走近田横山,首先应读懂田横山的悲壮历史。公元前202年,齐王田横率五百壮士在此筑寨屯兵,因不愿归顺刘邦,刎颈而终。五百壮士高歌葬罢田横,相继自尽,追随田横而去。田横与将士们威武不屈的高烈气节惊天地泣鬼神,韩愈所作《祭田横墓文》高度评价此壮举。后人为纪念先者,便将此山冠名为田横山。

站在田横山高处,田横栈道和海底美色尽收眼底,该栈道应是田横山最险峻的一个观光点,被称作胶东一绝,整个栈道凌空于悬崖绝壁之上,而之下几十米则是清澈泛蓝的海水和大大小小的礁石,当日倒是风平浪静,但如果哪一天大海发威了,咆哮的海水岂不让行走在栈道上的游客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看来,行走田横栈道得具备相当的挑战冒险精神。可不知何故,田横栈道封道了,不然,或许我会有勇气去试一试。

又一路爬坡上坎,向着黄渤海分界坐标进发,途中,见有的游客往山底下的海边去,我有些好奇,也懵懵懂懂地跟着去了,想必海边别有洞天吧。果然,一大片巨型礁石矗立在海滩上,鲜红艳丽的“八仙礁”三个繁体字镶嵌在一块石碑上。相传,八仙在蓬莱阁饮酒作乐后来到东海中,并凭借护身器飘向了海天之边,而他们的形骸却羽化成了八块礁石。虽然经过海水千年的风化侵蚀,八仙各具特色、憨态可掬的形态似乎依稀可见。波光潋滟的海水撩拔了我的兴致,我蹲下了身子,与东海之水亲密相吻,接一股仙气。

青翠葱郁的山顶,专门整理出一块几十平方米的水泥地,黄渤海分界坐标就座落于此,系黄渤海分界线的南端起点,一面朝大海一面向青山,又称神龙分海。该坐标不像其他景点只立一块石碑,上书着景点历史的内容文字,而其设计理念带有仙气神话之韵,两条盘曲而上的巨龙,象征黄渤二海,二龙共衔一珠,象征蓬莱,吉祥如意。站在地坝上面向大海,可望见山下的一处灯塔,该灯塔与旅顺老铁山灯塔的连线形成了天然的黄渤海分界线。为了找寻黄渤海分界坐标及分界线,这一路走来,双足虽受了不少苦痛,漂亮的细高跟鞋亦蓬头垢面,但却非常值得,我这一生都会回味伟大祖国海疆的辽阔美丽。

在学生时代,明朝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故事就深深地铭刻在我的心里,因时间关系,我并没有去戚继光故里参观,而是继续去探索位于蓬莱阁东面的蓬莱水城。水城又名备倭城,因戚继光的抗倭功绩而名扬四方,其建于明洪武九年,沿着丹崖绝壁向南筑起,具“断崖千尺,下临天地”之势,古城的南门与陆路相通,北门是出海的通道。此城经历代的整修扩建,形成了一个完整严密的海上防御体系。戚继光曾在这操练水师,加强战备,守卫着西到莱州、东到宁海的千里海岸,并与倭寇进行殊死斗争,坚决打击了外来侵犯之敌。碧海丹崖见证着戚家军将士抗击倭寇的丰功伟绩,蓬莱水城也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海军军事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行没能期遇海市蜃楼,多少有些遗憾,其实这早已是意料之中,那种虚无缥缈可遇不可求,我想,这注定也正是万千游客的遗憾,不过这种遗憾反而成为每个游客的念想和遐思。然而,我却收获了对蓬莱仙阁的尊重与厚爱。千百年来,从宋代大文豪苏轼,到明代兵部尚书袁可立,清代山东学政、诗人施润章及现代教育家叶圣陶,作家杨朔,抗战名将冯玉祥等等,史上多少文人骚客、文官武将的思家爱国情怀让蓬莱仙阁风华绝代,万古流芳,并且创造衍生了家喻户晓的神仙文化,成为华夏大地上的一颗精神文化明珠。同时,我强烈地感受到了蓬莱烟台地区乃至整个胶东半岛、山东半岛承载着的博大精深的厚重的历史文化,堪称中国当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典范。江山如此多娇,蓬莱仙境美如画,我爱蓬莱仙阁!

(作者单位:重庆长安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猜你喜欢

横山蓬莱
情暖横山
大观的艺术 艺术的大观——小记横空出世的横山大观
富冈铁斋作品
横山谷子产业发展探析
蓬莱迎曦
烟台 身在蓬莱就是仙
红楼遗梦在常州
浅谈横山农村公路养护对策
醉蓬莱 秋游九寨沟
你不知道的蓬莱书法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