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管理能力 实现持续发展

2017-01-03马金燕张志金

军工文化 2017年6期
关键词:作风管理者决策

文 /张 林 马金燕 张志金

提升管理能力 实现持续发展

文 /张 林 马金燕 张志金

八种能力,六种作风,作为管理者,你拥有吗?

在企业生产经营和各项管理工作中,各级管理者的作用举足轻重。如何提升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改进管理作风,做到从一条措施落实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到建章立制持之以恒地坚持,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从立竿见影到持之以恒最关键最艰巨的软性任务。

建章立制是提升企业管理能力的基础

企业生产经营由很多事件和环节组成,都需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落实,只要认真投入地去做,往往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从企业长久发展来看,不应只盯着一天、一月、一年的任务量或某项重点工作、某项主题活动,而应着眼长远,不仅要采用能立竿见影的举措,更应该采取标本兼治实现持之以恒的策略——机制,持久坚持执行,实现企业百年梦想。正如企业管理大师德鲁克所说:“明天总会到来,又总会与今天不同,如果不着眼于未来,最强有力的公司也会遇到麻烦。” 这充分说明了重点工作“立竿见影”靠热情和激情,百年发展则必须依靠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机制。

好多实体企业将制度建设作为一项基础工作,在企业管理、安全、质量、技术、营销、多种经营等管理工作中好的做法和经验,通过建章立制固定下来,建立了完善的制度,使现代企业管理工作走上了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

提高制度执行力关键在于提高管理能力

制度建起来之后,关键在于执行,制度的生命力也体现在执行上。提高制度的执行力,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关键在于提高管理者的能力。笔者认为,管理者应掌握以下“八种能力”:

领悟能力。做任何一项工作之前,一定要先领会高层释放的工作精神,对企业负责人的工作部署、目标方向、指示精神等都需要领会悟透,然后以此为动力,把握做工作的方式方法。如果领悟能力较弱,一知半解地开始埋头苦干,到头来力没少出,工作没少干,但结果是事倍功半,甚至前功尽弃。我们要清楚悟透一件事,胜过草率做十件事的道理。

决策能力。拥有领悟能力的同时,就需培养决策能力。企业经营的首要本质在于决策,我们企业的经营决策能力、经营管理能力、技术研发分析决策能力、安全质量分析决策能力、业务决策能力、人力资源决策能力、多种经营决策能力、战术与战略决策能力等等,都体现在管理者身上,需要大力培养。

计划能力。“拍板”决定了的事情,就该制定计划按计划实施。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计划能力强的管理者做事有计划、有准备,事情就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如果无计划,盲目所为,肯定一败涂地。培养计划能力,就是对工作决策和执行任何任务都要制定计划,把各项任务按照轻、重、缓、急列出计划表,分配任务,分清责任,明确时限和交付物,然后按计划落实工作。

组织能力。按计划组织实施开展工作,需要管理者有一定的组织能力。首先要考量工作分配,要检测本单位员工与工作的对应关系,其次要考虑组织的方式,语气不好或是目标不明确,都不会取得好的效果。拥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可以激发团队的意愿,而且能够提升团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沟通协调能力。协调沟通包括内部上下级、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共识沟通协调,也包括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利益沟通协调,任何一方沟通协调不好都会影响执行计划的完成。正如企业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所说企业管理过去是沟通,现在是沟通,未来还是沟通。

创新能力。创新是衡量一个人、一个企业是否有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要提高执行力,除了具备以上这些能力外,更重要的还要时时、事事都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这就需要不断地学习,而这种学习与大学里那种单纯以掌握知识为主的学习是很不一样的,它要求我们把工作的过程本身当作一个系统的学习过程,要清楚创新无极限,唯有创新,才能生存。

控制能力。企业的经营有其十分现实的一面,有些事情不及时加以控制,就会给企业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只有我们提高控制能力,建立好管控制度,用制度控制,就每一项任务追踪考核,确保目标达到、计划落实,才能实现很好的控制。

统驭能力。统驭能力就是统筹驾驭的能力,是需要长期积累。企业经营错综复杂,统驭能力也显得非常重要,需要管理者通过观察乃至洞察所在单位的人与事、部门之间的业务联系、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了解人与人、人与事的来龙去脉、因果关系,只有掌握了每个人和每件事、局部和整体的具体情况,找到问题的真正症结所在,才能轻松驾驭人和事,使企业管理工作得心应手。

提高制度执行力根本在于提升管理作风

管理能力和管理作风犹如鸟之两翼,管理者如何使自己的管理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在拥有八种能力的基础上必须提升自身六个方面的管理作风,方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

密切联系客户与员工的作风。员工是企业的主人,是企业的最大财富。管理者要在思想上、感情上、行动上相信员工、依靠员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诚心实意地为员工着想,实实在在地为员工谋利益。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员工的信任,高效高质量地完成目标任务。

客户是上帝,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工作的一切都是为了客户,我们工作的结果——制造的产品要让客户满意。要赢得客户的满意,就要用真心和真诚对待每一项工作,为客户提供更多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

说与做相统一的作风。古人云:“人无信而不立”。可见言行一致对做人的重要性。管理者能不能言行一致,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来解决工作中的现实问题,是判断能不能干的一个重要标志。提升说与做相统一的作风,关键要坚持做到“三个相统一”:一是把加强学习与改造思想统一起来,打好“说”的基础。二是把加强学习与思考问题结合起来,让“说”与“做”对标。三是把加强学习与提高能力统一起来,做到言行一致。

反思与改进的作风。反思与改进的作风也就是我们党提出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中的自我批评作风。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可见,自知比知人更为不易,也更为关键。“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自知也是一个反思的过程,既要认识自己的独特优势,也要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有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问题而不自知,使问题日积月累,最终积重难返。

责任与目标导向相一致的作风。目标导向理论是由加拿大学者豪斯提出,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是要求领导者排除走向目标的障碍,使其顺利达到目标。作为管理者,要达到本职岗位工作目标必须明确自己从事的工作目标,树立目标导向,分析实现目标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与自己肩负的责任相统一,用担当的精神,与员工一道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实现确定的目标。当一个目标实现后,应结合企业发展形势和任务适时地再提出新的更高的目标,以便进入一个新的目标导向过程,从而使工作作风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保持活力与坚韧的作风。活力与坚韧就要求我们始终精神饱满和拥有持之以恒的坚韧品格。作为管理者,管理者的作风会影响到团队和每一个成员中。因此,管理者要走出办公室,深入到员工中间,自己保持活力与坚韧作风的同时要向员工传递积极的活力和乐观的精神,真正关心他们在做什么、进展如何,身体力行上述各种作风,施展自己的能力。持之以恒地坚持,企业就会实现永续发展,管理者个人也一定会一步步走上事业成功的彼岸。

(作者单位:宁夏天地奔牛集团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作风管理者决策
请别拿管理者的标准要求员工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
窗口和镜子
决策大数据
决策大数据
诸葛亮隆中决策
规矩立起来 作风严起来 履职实起来
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
从孔子的管理思想谈管理者的自我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