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能力 筑支撑以品质提升推进战略落地
2017-01-03李远征
文/李远征
强能力 筑支撑以品质提升推进战略落地
文/李远征
强化敏捷文化实践,构建“品质南京机电”。
“十二五”期间,航空工业南京机电全体干部职工充分践行敏捷文化,带动了企业的跨越飞速发展。“十三五”时期,航空工业南京机电将继续强化敏捷文化实践,在“快”的发展基础上实现“好”的发展,构建“品质南京机电”,着力强化企业发展品质、企业运行品质、技术发展品质和员工生活品质。
构建“十三五”发展雁形体系图
按照“十二五”时期战略部署,南京机电确立了“一主两翼”的业务格局,实施“三创”措施,推进“四轮驱动”,构建“五梁六柱”发展脉络,形成了南京机电“十三五”发展的雁形体系图。即:
“一个主导”:以航空军品为本。
“两翼齐飞”:协同发展好民用航空与非航产业,形成“一主两翼”协同发展的产业布局。
“三创理念”:通过实施创新引领、创优求变、创效担责的“三创”措施,为实现“一主两翼”提供新动能。
“四轮驱动”:军民融合、提质增效、自主创新、国际合作是发展的内驱力。在军民融合上用加法,加快军用技术在民机和非航产业的转移和应用,努力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在提质增效上用减法,减层级、降成本、压库存、处理无效资产,严格两金两控,提升资产运营效率,真正达到瘦身健体;在自主创新上用乘法,以需求牵引,用系统引领,突破关键技术,用创新驱动产业的换代升级和效益的倍增;在国际合作上用除法,借鉴Parker等国际知名公司的先进管理经验,优化组织结构,控制人员规模,注重人均效率效益贡献,重点关注人均收入、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周转率等指标。
“五项能力”:围绕价值链的五个环节推进价值创造。在系统集成与研发、市场开发、精益制造、供应链、客户服务上做实,提升效率,升华内在品质。
“六大支撑”:为“一主两翼”战略提供增值服务。通过党建文化、管理创新、人才激励、风险控制、能力建设、两化融合方面的建设提升,支撑和推动“十三五”规划的落地。
强化五项能力 深化敏捷实践
为深化敏捷实践,助力“品质提升”,南京机电将2017年定义为“品质提升年”,包括四层含义:一是企业发展品质的提升。在发展观上由注重规模转移到注重发展质量上,先做优、做强再做大,保持可持续发展;二是企业运行品质的提升,各项管控运行高效,切实做到提质增效;三是技术发展品质的提升,以前沿技术占领更多制高点;四是员工生活品质的提升,效率提高带来加班加点减少,收入的增加“获得感”增强,更有时间和精力享受生活,共享企业发展成果。
提升系统集成与研发能力。南京机电将以机电振兴计划为牵引,大力开展预先研究和型号研制,真正引领航空机电技术的发展。瞄准国内军用航空市场的发展,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尽快成为重要的系统集成供应商。
提升市场开发能力。在民机领域,南京机电将在C919项目牵引下,通过国际合作,建立较完备的系统研发试验验证能力;在非航领域,完成大修厂、主机厂所能力建设相关的非标设备的销售合同,增加非航空防务新研项目,寻求机遇,扩大产业规模。
全面提升精益制造能力。南京机电将加快“智能制造示范工厂”项目建设,针对制造模式变革,实现制造核心业务的管理模型与业务流程的智能化验证。完成“1708项目”,形成“一个单元、四个中心”的智能化精益工厂;以AOS推广和转包合作为契机深入推进制造精益化;改进改善四大平台,激发员工创新创效潜能,实现全年降本增效目标。
打造质优敏动供应链。南京机电将建立高效的内部集成供应链,进一步完善外部供应商管理,做好优质供应商储备工作;强化供应商评价,对标先进企业的供应商评价方法,完善供应商评价考核办法,定期发布供应商评价信息,切实提升配套产品的交付品质;运用精益生产、项目管理、信息化等手段,打造“质优、敏动”的供应链。
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实践“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客户观,落实外场突发事故处理应急预案及流程,以及外场一般故障处理流程,完善三级保障模式,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持续开展质量外访活动,做好部队演练等专项任务保障。从“被动救火”的保障模式向“主动预防”的模式转变。
筑牢六大支撑 助力品质提升
党建文化立根铸魂。党组织的核心职责是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南京机电着力将党组织内嵌到治理结构中,把党的领导融入治理各环节,健全党组织议事决策机制。坚持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把党的建设贯彻落实到科研生产经营活动中。
综合管控深化变革。南京机电军用航空将采用总部加集成供应链支撑的分部制进行管控,目标是保持和扩大航空机电市场的领先地位;民用航空将采用战略管控和运营管控相结合的形式,目标是瞄准世界市场,成为一级系统供应商;非航空产业将采用战略管控与财务管控相结合的形式,利用主业技术衍伸,开发高附加值、高技术门槛的产品,成为知名供应商。
发挥人才激励的导向作用。着力打造技术技能专家、领军人才队伍,规范引智项目管理。继续推行“长、家、匠”分离,做好管理系列、技术系列等非领导职务的聘任与管理工作;完善项目团队、创意想法和联合课题攻关办法,激发持久创新动力;加大轮岗交流,做大交流平台,实现人才资源共享;分层分类开展人才队伍培训,激活基础管理模块,使班组管理成为做实的强大支撑。
做好风险控制的预警。加强风控体系评价跟踪管理,落实集团公司风控体系建设内容;注重焦点问题,发挥审计“雷达预警”及“增值服务”的作用,推行审计问责机制;建立科研项目立项审批决策机制、按照项目概算和预算实施过程控制,管控超垫支风险;严格执行党委会、总经理办公会议事规则、“三重一大”制度,完善责任追究、监督检查、决策后评估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确保决策无重大失误。
重构能力配置的支撑。发挥存量资源作用,强化新增资源的经济性分析,在各部门中培养形成“谁占有资源多,谁必须贡献大”的观念,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合理的能力架构。通过固定资产净值万元产值率等经济数据展示,引导各部门从观念上进行转变。
发挥信息化的支撑与融合作用。做好“两化融合”工作安排,借助先进信息技术、系统工程技术,打通设计、制造、试验和综合保障数字化研制流程,持续推进智能制造;推进智慧院所建设项目论证,加快研发、制造能力的“数字化、网络化”,迈向“智慧化”。
(作者单位:航空工业南京机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