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凝聚中国力量 助力民族腾飞

2017-01-03本刊评论员

国防科技工业 2017年6期
关键词:氢弹国防科技奇迹

本刊评论员

1967年6月17日凌晨,中国第一颗氢弹在罗布泊上空爆炸成功。这声巨响彻底粉碎了某些超级大国对年轻的共和国进行核讹诈的企图,奠定了我国作为有核国家和世界大国的地位,更以世界最快速度突破热核武器这个国际难题的中国奇迹,证明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科技强国和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

中国奇迹证明中国道路。20世纪20年代,罗素访问中国时说,“中国文化中有个缺点:缺少科学”,在中国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的逼迫下连连退让时,这一观点得到西方诸多学者认可。然而,就在此后的半个世纪,新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举全国之力,大力协同,通过理论先行、试验验证、多路探索、重点突破、科学集中……积累和形成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国防科技创新发展之路,先后独立自主攻克了原子弹和氢弹这两个世界公认的科技难题,被称为“中国奇迹”。这不仅守护了中国的和平,也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贡献了中国力量。正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走中国自主创新的道路,使中国短短半个世纪内在科技领域实现了质的飞跃。

自主创新凸显中国智慧。从原子弹到氢弹,美国用了七年多,法国用了八年多,英国用了四年多,前苏联用了四年,中国却只用了两年八个月;美国做了1000多次核试验,前苏联做了900多次,我国只做了45次核试验,而我们的理论设计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高起点、敢跳跃的战略创新导向,使我们从一开始就立足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采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和优选技术路线。敢于突破、敢于超越、敢于挑战,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创新创造的智慧与魄力。

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第一颗氢弹的研制之路,是挑战尖端科技铸造卫国核盾牌之路,更是依靠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守护国家和平之路。面对祖国的召唤,一批已扬名海内外的科学家放弃个人名利,隐姓埋名,奉献终身;全国200多名优中选优的科技人员和优秀毕业生参与研制,集智攻关;各地1000多家单位优势力量汇聚起来,协同创新,科技报国。他们攻破了几千个重大技术难关,制造了几十万台设备、仪器,不仅使研制工作短期内连续取得重大成功,更有力保证了我国独立掌握国防和核领域的尖端技术。

在半个世纪的岁月中,“两弹一星”精神激励着一代代国防科技工作者,将个人力量汇聚到实现富国强军的事业中。新时期的国防科技工业,坚持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独立自主、协同创新,让一个个民族梦想走向现实:“华龙”出海、“嫦娥”奔月、“天宫”筑梦、“枭龙”起跃......履行为国铸剑使命的同时,更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征程中,不断推进国家科学进步、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以军工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早日实现!

猜你喜欢

氢弹国防科技奇迹
美国国防科技集成创新初探
国防科技工业自然环境试验研究中心
诗的惊讶、神秘或奇迹
区域国防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的构成与培育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
中国“氢弹之父”
——于敏
什么构成了奇迹
氢弹,不过如此
朝鲜试爆氢弹,中方坚决反对
奇迹并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