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攻坚的“技术大拿”
——记中国航空工业昌飞公司劳动模范胡玉涛
2017-03-07□李蓉
□ 李 蓉
他从人群中走来,又回到人群中去,每天都融入那片蓝色的海洋。
誓言无悔
从1984年参加工作,17岁的胡玉涛就在心里默默地立了一个誓言:要成为一名有知识、懂技术的好工人。
如今,32个春秋过去,岁月的年轮在他额头上留下深深的印记,当青春逐渐逝去,回忆变成一种别样的幸福,他笑言自己老了。可敲开内心深处的记忆之门,对工作,他永远都有一颗火热的心。
在实践中认真学,在学习中大胆创新,不忘自己的初心。在动部件厂109人当中,他的钳工技术最好,从他荣获的那一个个荣誉中就可以知道,“十佳青年”“青工技术状元”“青工技术能手”等,一本本大红的奖状就如同这些年默默走过的足迹。
零件架上,几根飞机钢索静静地排列在那里,他走过去,粗大的手拿起一根,在机器上熟练地操作着。看着钢索在他手上渐渐挤压成型,感觉他就像是一位艺术家。我问他,干好的诀窍是什么?他说:熟能生巧。我想起了《卖油翁》中的一句话:“无他,唯手熟尔。”可这中间有多少辛苦与汗水,我想,也只有他自己才知道。
从直8型机、直11型机一直到直10型机,上面的钢索活都是他干的。一开始,没有工艺图纸,都要靠自己一项项去查、去找,套企标、国标。因为钢索在飞机上起着操纵和抛放作用,受力的部位一定要保证质量,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这就要求干活的人要有很强的责任心,操作时要有很好的配合和协调性,很多人都干不来,也不愿意干,可他一干就是这么多年,毫无怨言。
勇于创新
厚厚的两大本《航空工艺》《典型工艺规程》在胡玉涛工具箱中放着,空闲的时间就拿出来翻翻,他说这是他的宝贝。
凭借着多年的飞机钳工工作经验,他练就了一身精湛的技艺,熟练地掌握了绝活,一次又一次地解决了生产上的许多技术难题,既提高了产品质量,又为公司节约了数以万计的成本。
2008年,在S300CBi的研制中,其驾驶舱门及门框为薄板铝合金点焊件,外形尺寸超过1000×1000,焊前修配难度大,且薄板铝合金焊后的校形非常困难,稍有不慎,焊点就会撕裂造成产品报废。
接到任务后,胡玉涛并没有着急干,而是先查阅资料,与工艺、检验人员深入讨论,反复琢磨,等到胸有成竹了,再通过自制工装、改善加工工序等方法,一举漂亮地完成了这个难度非常大的任务。厂里上下对他赞誉有加,他却是淡淡一笑,说这是自己应该做的。
2009年,厂里进口一台新设备,由于没人会操作这台设备,一时间,领导心急火燎。胡玉涛主动请缨,借来《钣金工操作规程》悉心阅读,把钳工技术与钣金工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次一次地反复试验。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在短时间内掌握了操作技巧。曾经“桀骜不驯”的洋设备,在他手里变得“温顺”了,加工出来的零件完全符合设计要求,做到优质交付,领导喜笑颜开。
甘担重任
在厂里,胡玉涛是个班长,虽然是个“兵头将尾”,可他却乐由心生,把全部精力倾注在全班26名员工身上。
在某重点型号进气网罩的研制中,面对工装协调问题多等困难,他组织班组吃透技术文件、零件图纸,把先到位的零件上模具试装,等零件全部到位后,立即组织加班加点,使进气网罩的生产周期由原来的半个月缩短到一个星期,再一次刷新了该项工作的生产纪录。
“要当个好班长,关键在于带头。”即使是患有高危糖尿病,胡玉涛都没有以此借口,总是认真、出色地做好每项工作。在他的带领下,班组人心齐、干劲足、凝聚力强,多次受到公司的表彰,班组成员都高兴地说:“跟着胡玉涛班长干,再苦再累也乐意!”
徒弟小徐至今还记得,在她刚进厂的时候,接手了一批活,好胜心强的她为了早点把活干完,只是简单地问了工艺员几句,就自己埋头干了起来。几天下来,当小徐干完时,才发现全部干反了。胡玉涛知道这事后,第一次对徒弟发了火,狠狠地批了小徐一顿,徒弟哭了,他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他默默地帮着徒弟把这批活全部返工,虽然他没再说一句话,可小徐却一直铭刻在心。如今的小徐也是厂里的一名技术能手,但她却说:她最大的愿望还是要做像师傅这样的人。
当结束采访时,我问了一句:“胡师傅,说一说你今年的心愿。”他想了一下说:“希望我们班组还是优秀班组。”因为他是班长,班组26个人的荣誉成了他最看重的事。看着他朴实的身影渐渐融入到喧嚣的工作场景中时,我想起了一句话:“最平凡的恰恰是最动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