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国防动员文化推动改革强军实践

2017-01-02高耀杰吴俊杰王劭可

国防 2017年4期
关键词:动员强军国防

高耀杰 吴俊杰 王劭可

用国防动员文化推动改革强军实践

高耀杰 吴俊杰 王劭可

习主席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新形势下,国防动员系统要深刻领会习主席治国强军战略思想,实现文化强国与国防动员深入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防动员文化,为改革强军实践、实现强国梦强军梦助力。

国防动员 强军兴军 文化建设

作者:高耀杰,辽宁陆军预备役高射炮兵第一师训练团政治委员,上校;吴俊杰,辽宁陆军预备役高射炮兵第一师训练团政治处主任,中校;王劭可,辽宁陆军预备役高射炮兵第一师训练团政治处干事,上尉

习近平主席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吹响了文化强国兴军的号角。随着军队改革的不断深入,国防动员系统应贯彻落实习主席指示精神,推进文化强国与国防动员深入结合、创新发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防动员文化。国防动员文化如何发挥中国梦、强军梦“助推器”的作用?笔者认为应解决好三个方面问题。

一、不忘初心,牢牢把握国防动员文化建设原则

“百王之无变,足以为道贯。一废一起,应之以贯。理贯,不乱;不知贯,不知应变。”这句话高度概括了“原则”事关国家兴衰成败的重要性。建设国防动员文化,更要思路清晰、方向明确、把握好原则。

坚定听党指挥的信心决心。习主席指出:“听党指挥是我军建设的首要,是我军的命脉所在。这一条丢了,其他工作再怎么做,最终也会全盘皆输。”建设国防动员文化,就是要以“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为魂,加强各级党委的统筹领导,大力搞好动员文化宣传,把人们的思想和精神凝聚到为党的国防事业做贡献之中,建强绝对听党指挥的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队伍,确保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坚决听从党的召唤。

坚持军事斗争准备的核心地位。军队首先是一个战斗队,是为打仗而存在的,虽然担负的具体任务不同,但作为战斗队的根本职能始终没有改变。国防动员以保卫国家、抵抗侵略为根本目标任务,应始终坚持以“姓战”应战为纲,聚焦军事斗争国防动员准备、聚焦“战时应战”的核心动员能力建设;始终坚持对预备役部队官兵的教育引导,使其头脑向打仗聚焦,行动向备战用力,杜绝“打不起来”“轮不上我”等消极心态;始终坚持军事训练实战化,坚持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打仗需要什么就苦练什么,紧贴使命任务;始终坚持大力宣传军事斗争准备极端重要意义,提高全民关心国家安全、支持国防建设、服务军事斗争准备的意识。

坚持弘扬军民团结的优良传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民群众永远是我党我军的坚强后盾。在1948年底的淮海战役中,540万民工和当地老百姓唱着“最后一把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他上战场”的悲壮歌谣,推着小推车冲向战场,硬是“推”出了淮海战役的胜利。在长期实践中,我军政治工作形成了一整套包括“坚持党指挥枪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等优良传统,这些优良传统是国防动员文化建设的根本原则和重要内容。我们要深刻认识其重要地位和重大作用,坚持歌颂军民鱼水深情,弘扬优良传统,把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优良传统一代代传下去。

二、开拓创新,不断丰富国防动员文化建设内涵

自革命战争年代起,我党我军就创造了内涵丰富的国防动员文化,不仅是教育发动群众、凝聚军心民心的宝贵资源,更是应对挑战、战胜困难、完成任务的力量源泉。新形势下,尤其是身处改革强军浪潮之中,我们应与时俱进,赋予国防动员文化新的内涵和时代特色。

加强国防动员精神的文化建设。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启示我们:只有心中有信仰,脚下才会有力量;如果没有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没有崇高理想信念的有力支撑,要取得长征胜利是不可想象的。不仅如此,在我党我军发展壮大历程中展现并凝结的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一系列革命精神,无不为人民所传颂,激励并引领一代又一代人为之奋斗终生。搞好国防动员文化建设,就是要培育民族精神,启发并激励人民体认“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境界,为建设巩固国防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良好舆论氛围。

加强国防动员制度的文化建设。习主席指出:“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一个现代化国家必然是法治国家,一支现代化军队必然是法治军队”的深刻道理。深入推进国防动员文化建设,首先要让法治精神、法治理念深入人心,让人人都信仰法治、坚守法治。2015年11月,一则题为《一95后因拒服兵役被罚11万,全县3年内禁招聘此人》的新闻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人们在热议的同时,也对《兵役法》等法律法规产生敬畏之心,对“拒服兵役是违法行为”有了更加直观而深刻的认识。建设国防动员文化,就是要健全执法监督机制,完善执法制度,严格责任追究,让违法者受到惩罚,让广大人民群众遵法守法,知法敬法。

加强国防动员行动的文化建设。“言之易,行之难。”国防动员意义重大,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比如,中欧国家瑞士“全民皆兵”的国防文化以及强大的国防动员能力,使得其自抵御拿破仑入侵以来,获得了200多年的和平发展时间;1937年,瑞士人口只有400万,为抵御德国战火入侵,在几小时内动员了50万人穿上军装开赴战场,固守阿尔卑斯山一线。此举使得纳粹德军在攻陷法国、占领波兰之后,经反复权衡,最终放弃入侵这个小国。

近年来,我军在进行抗击冰雪灾害和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芦山地震救援等一系列抢险救灾行动中,现役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集结迅速、闻令而动,既展现了感天动地的英勇壮举,也彰显了国防动员文化的巨大力量。建设国防动员文化,就是要确保在危急时刻,军队能够坚决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指示,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三、科学统筹,灵活运用国防动员文化建设方法

国防动员文化是军事文化与地方文化、战斗文化与生产文化相互交融渗透的集中体现。建设国防动员文化,应紧密结合实际,在继承中创新、在融合中发展、在实践中完善。

思想引领,使爱国主义情怀深入人心。“秉纲则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当前,抓好国防动员文化建设,首先要从思想上引导,牢固树立理想信念,让爱国主义思想深扎根、广发芽。要军地结合共同开展,把国防动员文化融入节日文化、军营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网络文化等多个层面,使国防动员文化直达群众。通过制作国防教育宣传片,大力弘扬革命精神,增强当代革命军人的荣誉感、使命感,提升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年一代对军人职业的思想认同。通过保护好革命根据地等遗址遗迹,弘扬红色文化,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国防动员文化。

实践引领,让中国梦、强军梦深入人心。习主席指出:“中国梦、强军梦是人民的梦、国家的梦、军队的梦,也是每个官兵的梦。‘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中国梦、强军梦为每名官兵实现个人梦想提供了广阔空间,每名官兵有奋斗有担当,强军兴军就有希望有力量。”建设国防动员文化,就是要用实践引领,围绕“能打仗、打胜仗”要求,通过对国防动员系统的深层次改革,不断提高国防后备力量开展军事训练、国防动员演练和遂行重大军事任务的能力。要通过国防动员工作部署、组织实施、检查考核和总结奖惩等,规范单位及公民个人在国防动员建设中的行为,督促其自觉履行国防动员权利义务,规范单位及个人在国防动员中的行为准则、运作方式、行为模式。同时,要广泛宣传、不断强化人民群众对于国防动员事业的思想认同和行为认同。

军民共建,让军民团结互助深入人心。军政军民团结是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重要政治保障,是我党我军特有的政治优势。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关系,是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政治基础,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因此,军队应大力弘扬军民鱼水深情,时时处处不忘人民群众,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团结奋斗,使军民团结互助深入人心。抓好国防动员文化建设,也应扎实做好军民共建工作,要教育引导全体民兵预备役人员视人民为亲人,把驻地当故乡。同时,要突出国防动员系统自身优势,勇于承担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做好扶贫帮困、助学兴教、医疗帮扶等工作;发挥战斗队作用,履行好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职能,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坚强保证。

(责任编辑:何 荷)

E25

:A

:1002-4484(2017)04-0033-03

猜你喜欢

动员强军国防
全民国防 筑梦国防
国防小课堂
国防小课堂
强军路上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音乐迪斯尼
强军 强军
走在强军路上
《魂牵深蓝》:强军路上的奉献之歌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