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战略心理战的技术支撑

2017-01-01刘戟锋刘杨钺

国防 2017年2期
关键词:心理战物理战略

刘戟锋 卢 潇 刘杨钺

战略心理战的技术支撑

刘戟锋 卢 潇 刘杨钺

人类伊始,就存在物理战和心理战两种基本的作战样式。心理战不但发生于物理战前,而且贯穿于物理战始终,物理战则是心理战失效后的无奈选择。战略心理战,是指为贯彻国家意志、维护国家利益而在国家层面展开的对他国或地区实施的以左右社会认知为主的心理作战。今天的心理战之所以普遍上升到战略层面,并且成为一种常见形式,正是技术发展的结果。本文旨在回答三个问题:即战略心理战为何需要技术?需要怎样的技术?以及我们如何创造技术?

国防科技 战略心理战 物理威慑 信息洗脑

作者:刘戟锋,国防科技大学智库专职副主任,少将,科技哲学博士生导师;卢潇,国防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讲师;刘杨钺,国防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

战略心理战,是指为贯彻国家意志、维护国家利益而在国家层面展开的对他国或地区实施的以左右社会认知为主的心理作战。由于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打赢战略心理战已成为关涉未来前途命运的国之大事。

战略心理战:从物理威慑到信息洗脑

心理战不管是战略层面,还是战术层面,都是属于信息战。1948年香农建立信息论后,世界科学界普遍认为,信息的应用主要有三大领域,这就是计算机、生物遗传和社会认知。“因为香农的信息论本身就是以数理统计为立足点,并进而延伸到了通讯、心理、语言等各个领域。”①詹姆斯·格雷克:《信息简史》,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7页。计算机应用的主要是物理信息,生物遗传主要应用的生物信息,社会认知应用的则是心理信息。这就是说,今天的信息战,其实有三种类型:即物理信息战,如电子战、网络战;生理信息战,如基因战、病毒战;心理信息战,如心理战、舆论战。

中国古人早有训诫: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德国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也说过,战争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敌方屈从于己方的意志。如果说,心理战属于政治作战,物理战则属于军事作战,军事作战只是政治作战的继续。从国家利益的高度看,物理战是手段,心理战才是目的,物理战必须服务和服从于心理战,而不是相反。

因此,当下有关语言战、外交战、舆论战、法律战、思想战等等不同的说法,从本质上讲,包括思想政治工作在内,它们都是心理战。而“理论先行”与“心战先行”在逻辑上是一致的。

尽管心理战自古存在,但早先的发展非常缓慢。原因在于,在技术的三大支撑领域:材料、能源、信息中,信息技术发展最迟缓。直到近代,战场上传递信息还只能靠人力、畜力或借助烽火、旗语来完成。在这样的技术条件下,作为信息战的心理战充其量只能停留在手工作业的较低层次。

现代意义上的战略心理战产生于20世纪中叶,当时在美国发生了两个带有战略意义的事件,一是以布什为首撰写的战略研究报告《科学——没有止境的前沿》,二是杜勒斯等人炮制的和平演变战略,它们都牵引着美国的国家战略至今。

人类在战争中对科学的应用由来已久。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科学技术体制化浪潮,更将各种技术手段一股脑推向了战争舞台;以原子弹为代表的核武器的问世,使得“核威慑”“核讹诈”成为战略心理战的重要表现形式。在此过程中,初尝甜头的美国人,理所当然地将目光聚焦在科学技术上,从而促成了布什报告的出台。

但是对战争而言,科学技术永远只是手段,用技术干什么,取决于目的。鉴于核技术扩散后形成的“核均势”“核平衡”,以及核武器巨大破坏力难以避免的“交换性自杀”①H.Kissinger,The White House Years,London: Weidenfeld & Nicolson,1979,Vol.l,p.92.,说明单纯的物理威慑已经行不通,美国人不得不将目光聚焦于物理战之上的战争形态,从而推出了和平演变战略。

严格地说,和平演变战略已不属于军事战略范畴,而是高于军事战略的国家政治战略,类似于我军提出的政治作战。它表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当心理战的地位逐步提高之后,军事与政治的关系变得更加水乳交融。

和平演变的技术基础是信息洗脑。回顾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历史,一方面,武器装备的发展在能量释放、杀伤精度和打击距离等纬度上已逼近物理极限,大国之间,特别是核大国之间的大规模物理毁灭的可能性日益降低。另一方面,以尖牙利爪的物理装备为后盾,围绕意识形态较量的舆论、法理争夺和心理作战的准备实施,却在和平迷雾的笼罩下全方位展开,且日趋激烈,必将左右大国命运的未来。进入21世纪后,中亚、北非等一些国家发生的所谓“颜色革命”,正说明现代国家之间竞争和较量的重心已然发生转移,颠覆模式已然发生改变。随着信息技术应用大潮以排山倒海之势,从物理域向生理域、心理域拓展和蔓延,人脑既成为军事较量的新高地,也沉浸在信息喧嚣的汪洋大海中。

支撑战略心理战的主要技术

战争的基本规律是消灭敌人,保存自己。而敌人作为“人”,只有三种存在状态:即物理存在、生命存在和精神存在。相应地,能够消灭敌人的科学技术有三类:即物理、生理和心理科学技术。②刘戟锋:《三理汇通:未来军事发展的技术支撑》,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06-11。按照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物质决定精神。当前世界大国争相发展航天技术,将目光对准月球武器基地、月球上的核聚变原料氦-3,以及生物领域的基因编辑技术等方面。未来这些物理战、生理战手段用于实战威胁时,均具有十分明显的心理战功能。

在此前提下,目前对战略心理战具有直接支撑作用的技术主要分以下5大类。

“弹药”加工技术。作为战略心理战的前提,首先要重视概念加工、信息制作和主题策划,也就是要为心理战准备充足的“弹药”。2006年,美国兰德公司提出“新脑皮层战争”理论,就是旨在不破坏敌方组织的同时,通过影响甚至调整敌方领导者的意识、理解力和意志等,从而设法控制和塑造敌方组织的行动。兰德公司认为,关键在于向敌方领导人灌输那些经过精心设计并巧妙传输的信息。因为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分化、瓦解工作都是从概念开始的,概念上的崇洋媚外,极易成为战略心理战中防不胜防的“思想管涌”。我们既要警惕外来信息的影响,警惕那些动辄被吹得震天价响的洋概念,也要重视自己的概念设计和概念传播。在加工手段上,可以借助目前比较成熟的语料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开源情报信息技术和阈下信息技术等。尤其是阈下信息技术,它通过唤起人的潜意识,能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从而改变行为,是未来支撑战略心理战的重大关键技术之一。

信息传输技术。这是战略心理战的关键环节,因为信息不能送达,则一切心理战的准备都是空谈。对这些信息的传输和推送,既可借助传统的传媒技术,也可借助当代新媒体技术,如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自媒体技术以及目前尚存在较大争议的量子通信技术。特别是“区块链”技术值得我们关注。2016年1月,兰德公司发表了一份题为《虚拟货币对国家安全影响》的报告,研究了恐怖组织、犯罪集团等非国家组织通过发行虚拟货币来提升其政治经济影响力的动机和可行性,并提出了若干条应对之策。以“区块链”为代表的一系列去中心化技术,可使已有的网络舆情监管手段一概失效,为各种信息的纵横肆虐大开方便之门。我国虽采取了防火墙、有害信息监管等措施,但敌对势力一旦使用“区块链”技术进行渗透,以区块为反动信息传播载体,我们的防范工作将面临极为严峻的挑战。主要原因是,“区块链”技术运行在没有中心服务器的P2P网络之上,普通防火墙很难对其进行IP跟踪和封锁,同时区块在网络中存在大量副本,只要有一个没被清除,很快便能死灰复燃。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网络意识形态渗透,很可能会成为危及国家安全的一个隐患。

神经控制技术。这是直接针对人脑的技术。美国国防部2003年完成的生物战、心理战系统结构图,既关注到信息技术,同时也关注到生物技术、神经科学。目前,美军的“强脑计划”就是试图通过对人的脑电波的刺激,以达到增强注意力、控制意志力的目的。这方面的技术发展目前主要围绕人的大脑特别是脑皮层展开。从2010年至今,美国、欧盟和俄罗斯等国家与组织相继出台了脑—机接口技术总体发展规划,从国家层面加强技术与系统的顶层指导和统一管理,明确了未来20年相关技术的发展目标和构想。2013年时任总统奥巴马认为:“人脑计划”是太空竞赛以来,美国的研发水平达到新高度的时候了。美国国防部推出的2013-2017国防科技发展计划,包含6大基础研究关键领域,分别是:超材料与表面等离激元学、量子信息与控制技术、认知神经学、纳米科学与纳米工艺、合成生物学以及对人类行为的计算机建模。尤其是人的神经活动中的量子机制、量子相干保持时间的技术进化、第六感官、人类的认知极限等,这些涉及宏观—微观—超微观世界的关系等跨界和前卫的科学问题一经突破,可引致认知坍塌,将为战略心理战的技术支撑打开一片崭新的天地。

智能增强技术。伴随军人素质较量由体能重心、技能重心向智能重心转变,锻造智能超强的未来战士,是打赢战略心理战的基础工程。2013~2014年,美国国防部相继披露了多个与智能增强有关的研究项目,如“阿凡达”“机器人兵团”、人—武器互动系统等,并提出未来重点发展的三个颠覆性应用方向:神经生物战、“超级士兵”计划、“人机合一”系统。“超级士兵”计划,主要通过神经技术而不是一般药物刺激士兵的大脑,以增强士兵执行任务时的大脑能力,包括感知力、记忆力、注意力、决策力等。“超级士兵”计划,不但可以有效地提高特殊岗位士兵的战斗力,如对战场态势的感知力、执行飞行任务时的警觉性和注意力、海量情报数据分析时的专注力、军事技能训练时的学习速度等,还可以减轻或减少战场精神心理疾患和应激反应的发生,如恐惧症、抑郁症、创伤后的应激障碍等。

测量评估技术。战略心理战能达到何等水平?输出的信息是否在对方引起预期效果?测量评估技术既是进攻的需要,也是防御的需要。大范围、全局性的测量评估需要借助知识图谱、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不但从中发现关联规律,有针对性地选择心理战技术手段,评估效果,而且可以预测未来。实验性、采样式的测量评估,主要用于测量并评估官兵的认知状态,涉及脑成像技术、生物反馈技术、心理测量技术等。科学研究发现,高创造性人群可能与大脑前额叶、颞顶联合皮层的皮层厚度、灰质密度,以及脑区之间的特定结构与功能连接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未来战场上,该类技术可用于特殊作战人员的选拔、考核、日常训练和测谎等。

战略心理战技术的“弯道超车”

物理战,能战方可止战;心理战,能战方可胜战。能战者,必须依赖技术。技术无止境,能战亦无限度。无止境的技术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能战要求必须借助技术进步,发挥新的技术优势。

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主席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要求我们:必须突破核心技术这个难题,争取在某些领域、某些方面实现“弯道超车”①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16-04-26。。

战略心理战技术如何实现“弯道超车”?从国防与军队建设的经验来看,弯道超车有两类情形。

一是跨越式发展,即从时间上先行一步。近代以来,人类的技术发展与古代之不同,主要在于古代技术发展只是偶发事件,而近代技术的进步成了一个连续过程。因此,可望瞄准未来,进行超前式跨越。就心理战技术而言,既然听觉信息和视觉信息都可对人的心理行为产生影响,而科学研究表明,视觉信息的影响力明显高于听觉信息,达到80%以上②王广:《解析西方国家对外颠覆模式,确保我国国家安全——访中国大旗文化产业集团董事局主席颜建国》,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12-16。,那么,运用阈下信息技术手段,从视觉信息上施加潜意识影响,就是跨越式发展的典型表现。它要求决策者对技术的未来路径了然于心,才能化被动为主动。

二是非对称发展,即从空间上独辟蹊径。如果说,跨越式发展尚属于线性发展,那么非对称发展则属于非线性发展。弱激光,一种相对强激光的物理手段,用于直接干扰人的脑电波,可以明显产生扰乱人的正常思维的作用,达到“弱脑”的目的。这类非对称发展要求决策者具有远见卓识,敢为天下先,才能达成出其不意攻其无备的效果。

当然,与其他技术一样,战略心理战技术不管是跨越式发展,还是非对称发展,都必须以基础科学研究为前提。自19世纪以来,一切缺乏科学原理支撑的技术发明与创造均已成为天方夜谭。跨越式发展是因为能从科学理论与技术不断互动的过程中,发现未来技术进步的主要方向,才谈得上超前布局、超前谋划;非对称发展则是在无人示范、无人引领的情况下,独立探索,除了从科学原理出发另辟蹊径,别无选择。正如习主席所说:核心技术的根源问题是基础研究问题,基础研究搞不好,应用技术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①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16-04-26。

应该看到,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势头由跟跑、并跑向领跑转变,越到前沿,越具有不确定性,越充满风险和争论。人的认识水平,和自然进化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人的自然进化路径是从物理、生理到心理,越进化,越复杂。直到当代,不管愿意不愿意、熟悉不熟悉、自觉不自觉,在时代大潮的裹挟下,人类都不得不走向一个新天地:人脑认知活动带。现代科学表明,所谓人的自由意志,其实是受制于生物大分子运动和人的脑电波的。这也是物质决定意识在微观生物层面的表现。近年的神经科学研究也为这个观点提供佐证:研究显示,当人在有意识地做出一些决定时,这种行为只是大脑中一些神经过程的结果,而不是产生神经过程的原因。因此,利用物理、生理和心理手段揭开人类认知之谜,从量子水平上,实现物理、生理和心理信息的相互影响或转化,无疑是现代科技领域最不可思议的理论的前沿、最扣人心弦的探索,也是最令人头痛的难点。

总之,认知控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战争的最高境界。20世纪下半叶以来,信息技术在获取、加工、传输领域的全面进步,已经将心理战推进到前所未有的战略前沿高地,但能否有效开发利用科学技术,打赢未来战略心理战,尚需物理科学、生物科学和社会科学专家们联合攻关、共同努力。

[1] 刘戟锋、汤称奇. 阈下信息技术:或成为全媒体时代的脑控手段?. 政工学刊[J]. 2015(6).

[2] 廉蔺、朱启超、赵炤. 区块链技术及其潜在的军事价值. 国防科技[J]. 2016(2).

(责任编辑:何 荷)

E9

E

1002-4484(2017)02-0066-05

猜你喜欢

心理战物理战略
只因是物理
高考物理模拟试题(六)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留言板
美国对越心理战中越南女性形象论析
冷战初期美占区广播电台与美国对民主德国心理战
走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大步
实施农村“党建护航”战略的创新实践思考
信息时代的心理战研究现状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