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的历史演变

2017-01-01

军事历史 2017年4期
关键词:军旗革命军中国人民解放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是人民军队的象征。它是在革命战争年代产生和逐步定型的,经历了从工农革命军军旗、中国工农红军军旗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军旗的历史演变过程。红军的军旗有几种样式,红军长征时使用的是哪一种军旗?八一军旗是如何诞生的?为什么要设计制作陆、海、空军军旗?

一、“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的工农革命军军旗

1927年南昌起义时,为了争取和团结国民党左派,起义部队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番号,仍用国民革命军陆军旗帜。

南昌起义后不久,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中共湖南省委召开会议部署举行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会议决定要公开使用中国共产党的名义,正式亮出工农武装的旗帜来号召和发动起义。毛泽东代表中共湖南省委于8月20日在向中央报告中指出:我们不应再打国民党的旗子了。我们应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子。国民党旗子已成军阀的旗子,只有共产党的旗子才是人民的旗子。

此时,中共湖南省委已经开始准备设计新的旗帜,其主色调即象征着革命的红色。9月初,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在安源张家湾召开军事会议,将参加起义的部队和农民武装统编为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为了做好起义准备工作,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师部参谋何长工、副官杨立三、参谋处长陈树华3人奉命设计制作军旗。因没有现成的样子,经过反复研究,模仿苏联国旗的式样,设计出有镰刀、斧头、五星的红色军旗。旗底为红色,象征革命;旗中央为五角星,白色,代表中国共产党;五角星内有黑色镰刀、斧头,分别代表农民和工人;旗面靠旗裤一侧缝有的一条白布,上面用黑布缝写着繁体的“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字样。全旗的含义为工农革命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革命武装。与苏联国旗的区别是将镰刀、锤子中的锤子换成了斧头。

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的旗帜设计后,共制作了100面,全部发放到起义部队。起义后,毛泽东曾在《西江月·秋收起义》一词中写道:“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动。”诗的意境可以使我们很容易想到,在“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军旗的引导下工农革命军的英勇雄姿。

各地武装起义部队也设计打出了与秋收起义部队相似的军旗。1928年1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存下的部队,在湖南宜章等地的党组织的配合下发动湘南起义时,起义军番号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其军旗图案上也有镰刀、斧头和五星的标志。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和湘南农军赶赴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合,合组为工农革命军第4军,其军旗图案仍沿用原来的图案。

二、“星内排列镰刀斧头之国际徽”的1930年式工农红军军旗

1928年5月25日,中共中央通告规定:在割据区域所建立之军队,可正式定名为红军,取消以前工农革命军的名义。由工农革命军改称红军后,各部军旗的样式,除旗裤上所写的部队标识文字改变外,其他的变动不大。但各根据地的红军由于相互协同军事行动很少,联系不便,军旗的样式、尺寸仍然不统一。

随着红军的发展壮大,正规化建设也逐步提上议事日程。1930年4月,中共中央军委发出的《关于红军各级军旗的规定的通知》规定:“各级军旗一律用五星红旗,星内排列镰刀斧头之国际徽,旗用大红色旗;中央为五星,五星为白色;中为镰刀、斧头交叉排列,镰刀斧头用黑色;旗之右边镶白布长条书写番号,旗须用大红色。”“星之顶点皆向上……刀斧之柄皆在下,刀斧相交叉,刀柄在左(右)下方,刀尖在右(左)上方,刀口向内。斧柄在右(左)下方,斧头在左(右)上方,斜尖向内,平尖(斧头系两头开锋的)向外。”“左(右)是指从正面或背面看旗方位不同而云。”“旗上有‘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字样。”5月,中共中央在上海召开了全国苏区代表大会和红军代表大会。会后颁布的《中国工农红军编制草案》,进一步明确规定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军旗式样。

1930年式红军军旗,经过中共中央军委的两次文件确认,体现了相当的权威性。与秋收起义时的军旗设计方案相比,进一步明确规定了旗帜尺寸、颜色、斧头的样式和刃锋在图案上的方向,增加了旗须与文字的横标。

三、“旗幅的左上方为顶角向上的五星,旗中间为一交叉的镰刀、锤子”的1931年式红军军旗

1931年3月18日,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颁布了《苏维埃和群众团体红军旗帜印信式样》。《式样》对军旗的旗式做了新的规定,并下发了军旗的图式:旗幅的左上方为顶角向上的五星,代表中国共产党;旗中间为一交叉的镰刀、锤子(当时认为锤子才是现代产业工人的象征,也是国际布尔什维克的通用标志),而不再是斧头与镰刀,代表工农;镰刀、锤子相互交叉,基本位于旗幅的中心位置,镰柄向左下,锤柄向右下,镰尖和锤顶面均向左上方的五星方向;旗除旗裤一边外,另三边有旗须;旗裤为2寸3分宽的白布,用以书写部队番号;旗顶为梭镖,带须。《式样》同时规定五星、镰刀和锤子用金黄色布做成。《式样》还规定了各建制的五星、镰刀和锤子,及挑幅的横、长尺寸。《式样》为区别各兵种,规定以旗须的着色来代表不同的兵种:红色旗须代表步兵,黄色旗须代表骑兵,黑色旗须代表炮兵,白色旗须代表工兵,蓝色旗须代表辎重兵,绿色旗须代表医护兵。

四、“中为黄色交叉的镰刀与锤子,右角上有黄色的五角星”的1934年式红军军旗

1934年2月1日,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国徽、国旗及军旗的决定。大会上,毛泽东就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徽、国旗与中国工农红军的军旗式样,向全体代表作了说明,并由林伯渠宣读了《关于国徽、国旗及军旗的决定》。其中军旗规定如下:军旗为红色底子,横为五尺,直为三尺六寸,中为黄色交叉的镰刀与锤子,右角上有黄色的五角星。旗柄为白色。该决定宣读后一致通过。1934年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以国家法令的形式,对军旗样式再次进行了规定与统一。至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前,红军各部队普遍使用了“中为黄色交叉的镰刀与锤子,右角上有黄色的五角星”的1934年式红军军旗。

需要指出的是,许多年来一些反映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长征的绘画、戏剧和电影、电视剧等,包括一些反映红军长征的纪念馆内的陈列,还在使用秋收起义时的工农革命军军旗和1930年的红军军旗,而不是“中为黄色交叉的镰刀与锤子,右角上有黄色的五角星”的1934年式红军军旗,这是不符合历史史实的,需要修正。

五、抗日战争初期八路军、新四军使用的国民革命军陆军军旗

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经过国共两党谈判,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在南方坚持斗争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隶属国民革命军序列。在这一时期,八路军、新四军的绝大多数部队并没有被授予“国民革命军陆军军旗”。八路军、新四军部队实际上很少打国民革命军陆军军旗。目前,看到的八路军、新四军打着国民革命军陆军军旗的照片很少。

六、“上缀金黄色的五角星及‘八一’两字”的人民解放军军旗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国民党军旗已不再可能成为人民军队的代军旗。解放战争前期,许多部队在作战过程中,往往都高擎着红旗,导引广大将士冲锋陷阵,所向无敌。这时,红旗在广义上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军旗。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正规化建设提到议事日程上来。1948年2月21日,周恩来为中共中央起草了一份指示电,征求对设计军旗、军徽和臂章的意见,请各地各单位研拟具体样式报送中央审议。

全军各大单位收到指示电后相当重视。全军先后报送近500多份应征图案。寄来军旗图案的有在前线浴血奋战的战士,还有指挥作战的高级指挥员。图案堆了满满一桌子,有五角星,有镰刀斧头,有车轮和麦穗、枪支等,表示我军是在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队伍,是工农子弟兵,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旗子的颜色也五花八门,但多数以红色为底。

1948年底,中共中央机要室主任叶子龙拿着一本鲁中军区政治部《前卫》报社为纪念建军21周年出版的特刊来到作战室,指着该刊封面上一面标识有五星和“八一”二字的红旗,对负责汇集和筛选的工作人员说,毛主席和首长们对封面红旗都很欣赏,指示可按这个思路设计军旗:军旗上要有“八一”二字,以表示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军队举行南昌起义是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历史纪念日;旗上要有五角星,象征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军旗要以红色为底色,这即是革命的颜色,也是广大中国人民的传统喜庆颜色;五角星和“八一”二字用黄色。

按照指示,工作人员设计制作了2面幅样旗。1949年3月5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开幕。这2面幅样旗挂在会场的墙上,同时也将全军各大单位上送的图样摆在靠墙的几张桌子上。到会的中央委员们审议后,均原则同意挂在墙上的样旗。于是,会议作出的《关于军旗的决议》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旗应为红底,加五角星,加‘八一’二字。”

规定了旗帜的基本式样后,余下的问题是五角星、“八一”二字的相对位置及大小,还有“八一”二字的字体等细节问题。为此,设计人员拟出了3种送审图案,周恩来将其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审议后,交代作战部一局分头征求在北平的中央委员、军委领导的意见,并通过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征求参加新政协会议的民主人士和各界代表人物的意见。

根据各方面汇总的意见,设计人员又制作了一面绸料标准样旗,并按照周恩来的指示,通过华北军区司令部,组织步兵、炮兵和坦克兵部队演练授旗仪式;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在北苑摄制了授旗仪式的纪录影片。

1949年5月27日,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各部门的领导审定了“八一”军旗的标准样旗。毛泽东指出:“将来要在发布命令时写上,军旗表示自八一南昌起义以来,经过长期奋斗,正以其灿烂的星光普照大地,普照全国!”此后,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又审查了授旗仪式的纪录影片,并决定在新政协筹备会议开幕的当天公布。

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颁布命令,公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及军徽样式”。命令中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为红底,上缀金黄色的五角星及‘八一’两字,表示中国人民解放军自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诞生以来,经过长期的奋斗,正以其灿烂的星光,普照全国。”“旗面为长方形,横直为5:4。旗杆套用白色,宽为旗面横长的1/16。旗杆为红黄二色相间之旋纹,上置黄色矛头。”“‘八一’用汉字,每笔均用等边长条体。”“‘八’字每笔长三等分,宽一等分。”“‘一’字长为四等分,宽为一等分。”命令还对各级军旗的具体制法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并加以图解。

同日,新华社发表社论《把人民解放军的军旗插遍全中国》,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的三方面意义:(1)人们看到解放军的军旗,就会想起它所走过的曲折道路,想到人民革命力量必然获得最后胜利的真理。它说明了为人民而战和为人民所有的革命军队,无论经过多少艰难困苦,它的生长和发展是任何反革命势力所无法遏止的,它一定会日益壮大,日益坚强,变为不可战胜的力量;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为了完成中国人民解放的伟大历史任务,22年如一日,前仆后继、牺牲奋斗的光辉历程。(2)军旗是军队正规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在成为一支完全正规化的军队,中国人民解放大业已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决定的胜利,过去所有而现在还遗留的各种游击作风,应该迅速结束了。加强军旗教育,必须同遵守纪律、服从指挥、整顿军风、严肃军容、提倡礼节的正规化运动结合起来。(3)军旗不但是人民解放军的标志,也是我们伟大国家的重要象征。因此,全国人民和全体解放军指战员,要共同保卫它的尊严,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爱护它,使它不被损坏,不被侮慢,不被玷辱。

八一军旗的诞生,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从此以后,人民解放军军旗成为人民军队的象征,也成为国家主权的象征之一。

七、三军仪仗队陆、海、空军的军旗

1949年八一军旗确定式样以来,解放军在外事活动中一直高举着八一军旗。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人民解放军与外军交往的增多,军事外交层级的扩大与深入,在迎接外军军种领导人的司礼过程中,迫切需要相对应的军种军旗。没有军种军旗,在对外军军种将领的司礼活动中,便会显得不协调,以八一军旗显得规格高,以国旗代又不适合。因此,研究和制定人民解放军军种军旗成为适应军事外交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成为进一步推动军队正规化建设,完善军旗系列化的需要。

1991年5月1日,中央军委常委会议上,军委领导提出要尽快研究、设计出我军陆海空三军军种的军旗,供仪仗队司礼活动时使用。据此,相关职能部门为在短期内拿出设计方案,经有关专家论证,确定军种旗帜的设计原则:以八一军旗为基础,通过辅助性设计区分陆、海、空三军军种军旗。辅助性设计一定要标志清晰,含义明确,庄重、鲜明、简洁,便于识别,同时设计比例和结构也要符合美学原理。确定原则后,相关职能部门组织设计力量,迅速展开设计工作。

1992年9月5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公布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执行司礼任务时使用的陆军、海军、空军军旗式样。按“黄金分割”设计原则,陆军、海军、空军军旗旗幅的上半部(占旗面的5/8)均保持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基本样式,下半部(占旗面的3/8)区分军种:陆军为草绿色,象征绿色的大地,表示陆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组成部分,为保卫社会主义祖国领土安全而英勇奋斗,所向无敌;海军为蓝白条相间,象征大海与海浪,表示人民海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组成部分,为保卫社会主义主义祖国的万里海疆而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空军为天蓝色,象征蓝天,表示人民空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组成部分,为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神圣领空不可侵仪犯而展翅翱翔,搏击长空。命令还规定自1992年10月1日起,中国陆、海、空军种仪仗队在单独执行司礼任务时,分别使用本军种军旗。

1992年10月1日,三军仪仗队正式启用新式军种军旗。1993年5月5日,总参谋部、总后勤部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外开放部队,在对外执行司礼任务时使用本级军种军旗。从此,在各军兵种相应司礼活动中,不再仅仅是八一军旗的身影,更是加上了相应军兵种的旗帜。

猜你喜欢

军旗革命军中国人民解放军
热烈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
刀子会不会落在我们头上
风采·军魂
母亲心底的八一军旗
参与和被参与:孙中山与黄埔军校早期政治教育1924—1925
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军衔之概谈
热烈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6周年
韩媒:日旧军旗文化民间扩散渗透儿童令人堪忧
集成创新的新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
日本画家彩绘辛亥革命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