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层面内部控制风险防范与成功案例解析
2016-12-31宋鹏
文/宋鹏
企业层面内部控制风险防范与成功案例解析
文/宋鹏
摘要:据不完全统计,自楼市调控“国六条”颁布实施以来,全国房地产公司均不同程度的产生资金链紧绷的风险,尤其是2015年,中小房地产企业破产、老板逃跑的消息也是不间断。有专家预测,未来5年,房企将减少30%,而首当其冲的是中小房企,这意味着,大量中小房企将从此消失。本文从企业层面内部控制基本理论入手,论述现阶段中小企业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社会责任、企业文化控制等方面的存在的风险,并结合国内某大型跨区域、跨行业房地产集团公司案例,研究、讨论如何应对中小企业层面控制现状。
关键词:内部控制; 现状; 应对; 策略
2015年,我结束了长达10年的区域公司财务外派工作,返回大连某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本部。这10年,我有幸见证了一家单区域、单主业、年营业收入不超10亿元的“当地三甲房地产公司”,到跨地区、跨行业、拥有完整产业链、全国前100强、年营业收入超过65亿元的集团性大型企业的蜕变。也经历了这家企业根据近些年国家不断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一次又一次的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凭借不断完善各项业务风险识别及风险防范控制手段,在全国性的房地产改革浪潮中不断前行。
一、中小企业层面控制现状
(一)组织架构控制现状
董事长就是董事会,企业发展战略和风险把控掌握在董事长手中;监事会形同虚设,监督职责不明确,在风险防范等方面缺乏指导性意见;董事会对总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分工不明确,,导致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或缺失、推诿扯皮,企业运行效率低下。
(二)发展战略控制现状
在部分中小型企业家看来,市场才是最重要的,只要赚钱的项目先上马,内部控制事后再说,往往没有明确的目标和长远的规划,时常脱离企业实际,因个人主观原因频繁变动,导致资源浪费,甚至危及企业生存和持续发展。
(三)人力资源控制现状
中小企业财会人员的思想教育、业务培训跟不上,一些根本不具备从业资格的人员混进财会队伍,思想素质差,业务一知半解,连正常的会计业务都处理不好,更谈不上内部控制制度的运用。
(四)社会责任控制现状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特色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渐渐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它们在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等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多数中小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依然淡薄,具体表现在:产品质量问题日显增多、劳资纠纷不断、诚信缺失、拖欠账款、环境污染等问题频发。这不仅影响到我过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甚至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社会和谐进步构成了严重的危害。
(五)企业文化控制现状
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开拓创新、团队协作和风险意识,具体表现在缺乏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缺乏凝聚力和竞争力、缺乏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进而忽视企业间的文化差异和理念冲突,最终在发展的过程中导致失败。
二、应对策略
(一)组织架构控制
中小型企业应加强董事会有效运转,对公司战略、制度、经营管理把握准方向,控制风险等具体职责履行要明确、细化,董事长对总经理的经营管理工作实现全面有效支持和监督。监事会在企业内部履行职责要明确、细化、落实,考虑中小企业规模,企业监事可由一人担任,分管审计部门,在组织上保证企业监事职责的有效履行。总经理应当履行经营者和管理者职责,执行董事会的决策,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开拓市场销售,真正做到经营有道;完善制度、优化流程,真正做到管理有方。在组织方面总经理对自己的定位要更加明确。高级管理人员在巩固集中履行职能基础上提升执行力度,具体体现在生产、销售、财务、人力资源、行政办公等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
(二)发展战略控制
中小型企业应当结合自身业务基础和优势,选择企业发展的模式,积极探索发展道路,拟定中、长期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深度挖掘企业核心业务,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为核心业务提供上下游综合配套服务的产业布局,努力建立行业领先的研发、配套和生产能力。同时,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调整内部机构设置,以流程和制度为基础,建立科学的战略管控体系,加强企业战略资源的管控和整合,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人力资源控制
小型企业可以结合自身所处发展阶段,结合企业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制定年度人力资源需求计划,逐步完善人力资源引进制度。在引进和开发环节,应遵循因事设岗、以岗选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重点关注选聘对象的价值取向和责任意识,同时建立员工培训长效机制。在使用和退出环节,完善人力资源激励约束机制,对各级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进行严格的考核与评价,制定与业绩考核挂钩的薪酬制度,建立健全员工退出机制,定期对年度人力资源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估。
(四)社会责任控制
中小企业应当提高安全生产环节风险防范意识,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操作规范和应急预案,设立安全管理部门和安全监督机构,贯彻以预防为主的原则,如果发生生产安全事故,企业应当按照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妥善处理,排除故障,减轻损失,追究责任。同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报告,严禁迟报、谎报和瞒报;注重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建立健全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严把质量关,禁止缺乏质量保障、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产品流向社会。同时,加强产品售后服务,发现存在严重质量缺陷、隐患的产品,应当及时召回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或消除缺陷、隐患产品的社会危害。妥善处理消费者提出的投诉和建议,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意识,建立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制度,重视生态保护,加快高新技术开发和传统产
下接(第2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