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劣天气海况渔船事故原因及防范
2016-12-31沈庆洲
沈庆洲
恶劣天气海况渔船事故原因及防范
沈庆洲
渔业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本文分析了恶劣天气海况渔船事故的原因,指出渔船安全管理欠缺、渔民船员素质较低、超航区超风级作业、船体老化、通讯设备差、安全生产意识淡薄等因素造成了较高的渔船事故发生率,在此基础上结合海洋渔业发展的实践,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和防范对策。
恶劣天气海况下渔船发生事故的几率非常高,全面分析、了解和把握恶劣天气海况下渔船事故发生的原因、规律、周期等因素,就可以主动地积极地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或避免相关事故的发生,搞清楚恶劣天气海况与渔船事故之间的关系对于促进中国渔业发展和保障相关人员的声明财产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
恶劣天气海况渔船事故发生的原因
渔船安全管理欠缺以及有待提高的渔民队伍素质。渔业生产经营管理体制和管理结构的变迁,造成了很多个体经营的渔船其所有权和经营权相互分离,使得渔船安全管理出现断层,随着渔船作业能力的增强和作业领域的拓展,事故发生的概率也随之增加。
随着渔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变化,渔民队伍的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专业性的职务船员随之大幅度减少,且整体素质呈下降趋势,海上安全生产的经验、技术和素养都比较缺乏,再加上缺乏相应的训练和岗前培训,流动性较大,这些都使得渔民队伍的素质和队伍结构呈现较大的不稳定性。
渔船超航区、超风级作业显现日趋频繁。小型渔船的续航能力和抗风能力都比较差,根据规定应该在近海作业,但随着近海渔业资源的日趋枯竭,渔船的作业场也随之向外扩移,这样在恶劣天气海况下渔船就不能及时地靠港避风,同时有缺乏相应的抗风浪措施,在这种情况下极容易发生事故。
船体老化、设备落后的渔船增大了事故的损失。渔船上的通讯设备比较落后,头船和跟船的有效通讯半径太小,很多情况下头船出现事故后无法有效的联系到跟船,影响了事故信息的传递、反馈和救援,同时落后的通信设备也制约了及时地获取最新的天气预报信息;渔船建造、买卖、承包、租赁、转让过程中存在很不多不规范的因素,使得作业中的渔船实际上有很多并不适航,一旦出现事故就有可能酿成大灾。
渔民安全生产意识淡薄、抢险救险能力不足。渔业资源枯竭、生产状况不景气以及淡薄的安全生产意识,都使得渔船作业存在较大的冒险倾向和侥幸心理,不能根据天气预报结合海上实际情况来对海上风力、天气的变化进行正确的判断,以至于不能在恶劣的海况来临之前及时地靠港避风或者就地采取应急措施,要么就是盲目地返航或者采取不适当的措施,导致重大的渔船事故发生。
恶劣天气海况渔船事故的防范对策
加强对渔船的管理。将渔业安全管理、渔船管理纳入到法制化的轨道之中,海洋渔业自身受到天气、海况等因素的影响较大,风险较高,且可控性较差,因此必须把对渔船海上生产和管理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中来,依法加强对渔船登记、转让、租赁、承包、买卖等环节的管理,理顺渔船的产权、使用权归属与责任划分问题,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渔船的检查、检验力度,船检部门、港口部门等要通力合作,坚决杜绝不适航的渔船非法下海作业事件的发生,严格执行渔船报废制度,合理控制渔船的数量和质量。
加强渔船通信网络建设、构建渔业海上救险救助机制。船检部门要逐步加强和提高对渔船特别是中小型渔船上通讯设备配备的标准和要求,构建渔船通信网络,加强渔船生产作业中的编队管理,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畅通、及时地传播各种信息,增强渔船的自救互救能力;要极强与天气预报气象部门之间的合作,为海洋渔业生产提供精确及时的气象服务,确保渔船作业的安全;相关部门要尽快构建渔业海上救险救助机制,建立专项救助基金,以提倡、鼓励和补偿相关采取救助措施的渔船,形成海上救险救助的风气。
加强船员培训提高船员的实际操作技能。渔民、船员作业、驾驶、操作技能的提高是保障渔业安全生产的基础,强化对普通船员、职务船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和素质的全面提高,要确保渔船生产作业的安全性,渔船驾驶人必须对自己所驾驶的传播性能和操纵性能进行全面了解,掌握在各种海况天气下船舶的操作特点,相关监管部门在对职务船员进行培训时,要注重对传播驾驶员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同时还要对船员进行气象学课程等知识的培训,从而提高渔船船员的技术技能和整体文化素养。
强化监督、做好防台防汛工作以及开展渔船保险业务。加强对海洋渔船渔业生产的监督,通过监督发现问题、消除隐患、加强整改,提高渔船的适航率;在台风季节,相关部门要做好防台防汛工作,确保避风港内部保持良好的秩序,渔船要找好自己的避风抛锚地点,并留守值班人员,必要时要发动机器顶风抗浪;大力宣传和推广渔船保险的重要性,制定渔船强制保险措施,确保渔民在大的海难事故后能够尽快恢复生产,保障渔业生产秩序的稳定。
(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