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好离校未就业高职毕业生的职业指导

2016-12-31孙琳陈秀元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职业指导高职生用人单位

◎孙琳 陈秀元



做好离校未就业高职毕业生的职业指导

◎孙琳 陈秀元

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大学生普遍面临着严峻的就业问题,就业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了学校、社会重要的“民生”工程。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难的问题,需要深刻的分析直接导致未就业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客观和主观原因,这对于学校和社会都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高职生的就业现状及分析

2015年,全国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毕业生人数达到历史最高点,2015年全国普通高职毕业生总人数达730万,和上年同期增比20%,而社会上对于应届毕业生的岗位仍然和上期保持一致。供需关系不平衡,导致上一年没有就业的毕业生在今年也在找工作,跟今年的毕业生形成了竞争,增加了实际就业人数,让高职生的就业压力增大。

高职生未就业及就业难的原因

客观原因

政策方面的原因。国家目前对于毕业生的社会保障制度和户籍管理制度尚未建设完善。例如高职毕业生适合中小微企业的公司规模,由于无法解决高职生的档案管理、编制问题,导致高职生没有归属感和保障感。据劳动部数据显示,2014年度,高职毕业生去国企占了总数的30.2%,到民营企业的占了25.78%,而个体企业不到10%。乡镇农村急需公务员和教师,但是高职生想要就业,必须把户口和档案带过去,而办理转移手续繁琐,让高职生望而却步。

高校方面的原因。高校盲目扩招规模,造成了就业市场供需不平衡,导致开始课程主要集中热门专业,导致人才同质化严重;学校的培养人才模式已经跟社会用人单位需求脱轨,学校在教育上偏重理论教学,很多学校的理论教科书跟社会实际在用技术相比落后;高校设置的入学门槛很高,但是出校门门槛很低,在培养过程中缺乏对学生的素质培养。

用人单位方面的原因。国有企业和事业机关曾经是高职生就业的主要去向,但是最近一些年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业的机制面临改革,用人制度也随之更改,这限制了高职生进入这些企业的机会。由于现在毕业生供过于求,用人单位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提高用人标准,很多单位贴出的招聘启事都明确声明需要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很多用人单位都走入了只看学历不看能力的怪象中。

主观原因

不切实际的就业期望值。不切实际的就业期望值,是高职生出现就业难狂潮的主观因素,高职毕业生总希望自己能找到一家在大城市、规模大、名声好、待遇好的企业,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让毕业生迷失了方向。对2万多名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在最想去哪个地方工作的时候中,有64%的学生都选择了北上广等大城市,去西部欠发达地区和小城市不到总数量的1.2%,想去乡镇基层干起的只有0.69%。

自身综合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毕业生自身的素质和能力跟单位的要求有差距。现在的单位更加注重招聘复合型人才,很多专业能力不错的毕业生,因为自身的道德修养、职业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而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其次用人单位持有宁缺毋滥的态度,让高职毕业生的就业举步维艰。

高职生诚信缺失造成就业危机。现代社会是一个诚信主导的社会,有没有诚信日益成为一个人能否立足社会的重要考量标准。现在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很多毕业生为了通过面试单位的要求,不惜花重金来包装自己,被面试官拆穿以后方才后悔莫及,导致形成信用危机。

解决离校未就业高职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对策

改善高职毕业生就业机制。要想改善目前高职毕业生无人问津的局面,就必须要高职生的就业安置制度进行改良;放松对企事业单位的用人权力的管控,让企事业单位能够掌握用人大权,对于那些无法适应企业发展的人才坚决淘汰,让更多优秀的高职生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对户籍制度进行改革,打通欠发达地区、乡镇基层和高职毕业生之间通道,让高职生进入基层工作没有后顾之忧;成立高职生就业指导机构,对未就业的高职生提供服务。

调整高校专业和课程设置。高校应该拓宽专业课,对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的培养训练,加强学习能力的塑造和引导,给学生的未来持续发展和成长提供基础保障,学校也应该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重点,设置创新课程,对学生的思维进行特化;教授综合性知识和技能,激发高职生学习兴趣,提高积极性,提高高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把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高职生活的始终。开办具有针对性主题讲座、报告会以及名师座谈会,确定导时间,采用适宜课学生授课内容;坚持职业指导循序渐进原则,应该在学生毕业之前就灌输一定的知识,让他们在还处于学校的时候就塑造就业方面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懂得如何在有限的几年时间掌握就业必需的技能和知识;应该重点指导毕业生,同时全程指导非毕业生,如此才能把就业知识有效贯彻到实际。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苏州市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工作课题《网络环境下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群众路线研究》(编号:SGZXB201420)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职业指导高职生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浅谈高校职业指导工作
要为高职生打造更多的“学习路径”
试论如何开展三层六段精细化职业指导
加大职业指导专业人才培养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