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会计集中核算实践与思考——以四川省高县为例
2016-12-31艾贵洪
◎艾贵洪
农村中小学会计集中核算实践与思考——以四川省高县为例
◎艾贵洪
农村中小学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是落实“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加强“校财局管”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规范教育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强化会计监督、预防贪污腐败有着突出的实践作用。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需加以改进。本文就我县农村中小学会计集中核算的实践、优缺点及改进措施进行探索和分析,以使农村中小学会计集中核算这项制度不断得以改进和完善。
农村中小学普遍是以法人学校为单位进行的会计核算。由于会计专业人才严重不足,同时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为彻底改变农村中小学会计核算现状,贯彻落实“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强化“校财局管”措施,笔者所在县推行了中小学会计集中核算。
农村中小学会计集中核算模式选择
农村中小学财务管理现状促使会计核算方式的改变。以往,全县各中小学校是以法人学校为单位分散的会计核算模式,各校会计从业人员多从教学人员转岗兼任,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欠缺,造成农村中小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水平、财务管理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
随着教育经费投入的不断加大,以及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等都对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分散会计核算模式和会计人才现状已完全不能适应现状,应当及时改变。
各种会计核算模式改革实践为农村中小学会计核算模式的选择指明了方向。上世纪90年代末,全国各地进行了各种会计核算模式改革实践,在综合调研、考察基础上,经县政府批准,在县财政部门的指导下,笔者所在县于2003年成立教育会计核算中心,选择对全县中小学校进行会计集中核算。
农村中小学会计集中核算的主要做法。一是不改变农村中小学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自主权,实行中小学法人负责制,学校法人对其财务行为负责,会计核算中心负责核算和监督;二是成立教育会计核算中心,通过公开选拔集中现有优秀财务人员,集中记账、分校核算;三是设立报账员。报账员在校长领导下,管理学校的财务活动,统一在会计核算中心报账;四是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取消单位的银行账户,统一开设单一账户,统一办理资金结算。
农村中小学会计集中核算的经验
规范了会计核算行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会计核算集中后,全县统一采用专业财务软件进行会计核算,统一建立账套,规范设置会计科目,对共同性的二、三级明细科目进行统一,保证了账套、科目、报表的规范统一。
核算中心加强对各校在经济业务活动中取得的原始凭证的审核,确保合法、有效、填制规范。同时,对于部分无法取得原始凭证的经济业务事项,统一印制自制凭证。这样,确保了经济业务事项载体—会计凭证的规范统一。
会计核算中心集中的是现有优秀会计人员,其理论知识较全面、业务水平较高,能够按照财务制度进行规范的会计核算。同时集中办公这一形式,又能确保会计人员在遇到复杂经济业务事项时,可以及时进行相互探讨、交流,提高对财务制度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进一步促进会计核算的规范。
强化了会计监督,减少了财经违规违法行为。会计集中核算的实行,强化了会计监督力度。核算中心有权对各中小学校的每笔支出和凭证进行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审查,对不合法、不合规、不合理的支出一律不予入账,对凭证不规范、审批手续不完整的,一律退回学校补充完善。
通过建立建全内部控制制度,如:《学校重大经济事项报告制度》、《学校重大经济事项集体研究决策制度》、《学校财务公开制度》等,加强了对财会工作的监督管理。实行中小学会计集中核算,核算中心会计工作人员由教育主管部门直接管理,能保持相对的独立性,确保会计监督效果。另外,加强对学校报账员的培训,提高了报账员的财经法纪意识和对违规违纪行为的判别能力,将财经违规违纪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由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共同对财务人员进行考核,能避免由学校单独考核财务人员而造成财务人员不敢从严监督学校财务工作的弊端。
发挥会计专业人才优势,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全县共使用9名会计人员便承担了45所学校的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工作效率大幅提高。
会计集中核算后,能够有效地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技能。会计核算中心组建之时,教育系统只有1名会计师,2005~2014年,通过参加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教育会计核算中心已拥有2名会计师、2名高级会计师。
农村中小学会计集中核算不足之处
财务管理、会计监督职能有待进一步完善。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中小学校内部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出现背离。原单位依然保留财务管理职能,但是会计核算工作交由会计核算中心去进行。导致部分中小学校弱化了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认为财务管理工作也应该由核算中心来做,不愿意花费精力去加强财务管理。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一名会计人员需要兼任多个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工作量大。有的单位报账员将原始凭证整理好以后,会计人员只承担审核后记账的工作,核算中心成了记账机器,对各报账单位的业务事项不知情。会计人员对单位报来的发票只要手续齐全就予以入账,无法判断经济事项的真实性、合法性,造成会计监督职能无法有效发挥。
会计核算与国有资产管理相脱节。会计核算集中以后,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仍由中小学校负责,部分学校因人手不足,管理不到位,造成国有资产入账不及时,特别是国有资产台账、卡片经常不入账,造成账实不符、账卡不符,存在国有资产流失、损毁的风险。例如:单位固定资产的总账、明细账由会计核算中心登记,实物台账、卡片由中小学校管理和登记,会计核算中心入账只按发票简单记账,不同的设备不记录详细情况,部分学校又不根据政府采购合同和验收记录及时登记台账和卡片。同时,已经报废、毁损的国有资产也不及时履行报废审批手续,账实不符的现象比较严重。
改进和完善农村中小学会计集中核算的思考
进一步明确会计主体责任,增强学校财务管理主动性。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中小学校财务制度》规定:“中小学校以校为单位进行会计核算。实行“集中记账,分校核算”的,不改变学校财务管理权。”,因此,应进一步明确中小学会计主体责任,促使学校主动加强财务管理,自觉履行财务管理职责和承担法律责任。一要加强校长培训。将财经法规列入校长任职培训、提高培训的培训内容。二要加强内部审计,建立学校财务管理通报制度。三要加强警示教育,使校长知晓不加强财务管理,发生财务违法违规行为应承担的法纪责任。
不断强化核算中心的监管职能,做到核算与监管并重。要彻底扭转将会计核算中心视作单纯的核算机构的观念。一要积极参与事前监督。核算中心不仅要严格按照财经法规进行事后会计核算,更要积极参与学校预算编制、制度建设等工作,强化事前监督职能。二是要加强经济业务决策过程审核。比如在决定资金支付之前应当掌握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过程是否合规、审批是否完善,在此基础上再确定资金支付。三是要建立事后监督发现问题的处理机制。对于在会计核算过程(事后监督)中发生的违规违纪违法问题,必须建立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处理机制。同时,还应加强核算中心会计与学校的联系,定期下到基层学校了解情况,协助指导学校解决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共同提高学校财务管理水平。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资产安全。一要按照“管得住、行得通、效率高”的原则建立建全符合教育系统实际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比如建立健全国有资产采购制度、登记制度、保管使用制度、定期盘点制度、报废核销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二要落实中小学国有资产管理主体责任。中小学校长应对所使用、管理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负责。中小学校应安排专(兼)职人员,从事国有资产登记、保管、盘点等工作,做到账实、账卡相符,坚决杜绝国有资产的流失、毁损。三要落实检查、督促责任。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学校国有资产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发生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我县自从实行中小学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以来,有效地减少了各种违法违纪行为,规范了会计核算工作,提高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水平。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在实施中小学会计集中核算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需要我们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实事求是地面对和解决问题,不断巩固中小学会计集中核算成果,促进中小学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稳健发展,为加强教育经费管理和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做出进一步的努力和贡献。
(作者单位:四川省高县教育和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