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频电路》教学改革初探
2016-12-31张海蓉
张海蓉
贵州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关于《高频电路》教学改革初探
张海蓉
贵州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高频电路》作为电子信息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具有较强的工程性和实践性,课本内容十分抽象,学生在学习中很吃力。鉴于此,本文立足课本并结合实际情况,从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及实践环节等方面简述了一些学习方法。
高频电路 教学 改革
《高频电路》是以《电路》、《模拟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高等数学》知识为基础,所研究的对象是通信系统中的发送、接受设备等各种高频电路的功能、原理及基本组成,为以后专业课的学习有一定的铺垫。因此,让学生尽快理解和掌握课本中的基本概念、各种电路的基本类型以及分析方法等是学习这门课程的关键所在,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
1 与低频电子线路对比归纳
《高频电路》是对基础课程《模拟电子技术》的一个扩展,在授课时候要紧紧抓住与模电知识相比较来学习这条线,使学生搞清楚两门课之间的联系。比如:《高频电路》中的高频小信号放大器,它的集电极负载是LC谐振回路,目的是为了选频和放大;而《模拟电子技术》中集电极负载一般都是电阻。但在分析它选频作用时选用的方法和模电没什么区别,高频电路采用的是Y参数等效模型,而模电采用H参数等效模型。高频功率放大器采用的丙类,而模电中学的是甲类,这是一个本质的区别,用导通角来区分甲、乙、丙类。然而在分析模拟信号放大器的增益、稳定性等方面又有许多相同点。所以,尽快让学生从低频入手,利用学过知识来理解新知识,区分两者之间的不同和相同点,为更好的学习新知识做好基础。
2 课堂教学手段改进
当前,电子技术的发展丰富了教学手段,学校教学普遍应用了多媒体教学方式,甚至还现在出现了触摸式的动感教学课堂演示。多媒体的发展,使得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生动化,更直观,使得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对《高频电路》这门课而言,如果满堂课都用PPT来完成,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因为多媒体教学虽然可以节约板书和画图的时间,但是对关键公式的推导演算、电路分析及电路等效等知识点传授的过程中,涉及的知识点多且比较抽象,单纯依靠PPT,对《高频电路》这门课而言无法很快让学生理解和接受,需要以板书的形式来逐步推导完成,板书和讲解并进,引导学生跟着老师思维,并结合PPT 中生动和形象的图案,可以使学生很快的掌握所学的内容。多媒体可以节约板书和画图的时间,但是对于公式的推导,关键的电路分析及电路等效,都需要用板书来完成,这样“边写边讲,学生跟着老师思维,易于理解和接受”,所以传统的教学方法“黑板+粉笔”模式不能丢,这样才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3 更新教学理念
为满足社会发展,为了适应社会的多元化发展,要改变以往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此,我们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着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尽可能让学生树立探索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在学生的考核模式上,我们通常依赖于学生的平时考勤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例如:总评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70%。这种考核方法看似很合理,其实存在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会出现学生为应付考试而考前突击学习,不可能牢固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更不可进行创新学习。为此,加大实践环节的考核分比重十分必要,可以将总评成绩分为实践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例如:总评成绩=实践成绩*50%+期末考试成绩*50%。这样可以改变以往学生考试前突击学习的弊端,进一步提高学生平时的实践动手能力,从而达到开设这门课程的初衷。
由于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各学科都在压缩课时量,《高频电路》课程也不例外。但是新技术和器件的更新换代促使我们的教材内容要不断的更新,所以我们在缩减课时的同时还要传授更多的新知识,无疑是对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目前,学校在课程实践方面,是简单的以试验箱为基础来完成一些验证性的实验,不能提高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不会去思考实验实质是什么,创造性更是无从谈起。针对此弊端,可以在理论课程之后增加电子工艺实训课程,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电路设计、调试等实践环节,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
4 结语
本文针对《高频电路》的特点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上几点看法,希望能对兄弟院校高频电路的教学方面有一定的帮助。为适应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进一步提高我院教学水平,我们要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争取更好的成绩。
[1]阳昌汉,高频电子线路[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王磊,高频电子线路教学改革思考[J],现代贸易工业,2010.17
[3]蔡志民,陈晓芳,高频电子线路教学改革的思考[J],科技广场,2007,(12)
作者信息
张海蓉,女(1983.8—),陕西泾阳人,汉族,工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信号与信息处理,智能控制系统,嵌入式系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