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岗位实训教学改革的思考
2016-12-30李秀
李秀
[摘要]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人才为主要任务,但是应该看到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实际技能水平与社会市场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如何提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实训教学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实训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若干解决的途径。
[关键词]高职;会计;实训
高职院校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学术型人才而言,高等职业教育偏重于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其培养出来的学生具备必要理论知识和科学文化基础,熟练掌握主干技术,侧重实际的特点。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现有的高职院校大部分办学起点底,起步晚。在实践教学环节的探索与办学定位本身有所偏差。
一、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实训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模式陈旧
传统的教学观重理论轻实践,往往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要任务,在具体教学中理论教学学时与实训教学学时结构不合理,实训教学学时比重往往偏少。同时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往往间隔时间长,难以有效地将课堂所学运用于实践中。学生通过课堂被动的吸取知识,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因此造成学生不愿意学,学了也不会用,实践能力没有获得质的提高。
(二)校内实训软硬条件不完善
许多高职院校的实训指导教师通常由校内的专业教师担任,他们虽然用有“双师型”的资质但是应该看到他们实际拥有企业会计从业经历和工作阅历的少之又少,本身实践能力较差,无法适应新形式下实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另外设备陈旧,功能单一的会计实训室已不能满足实训教学的需要,体现在实训教材沿用多年,没有及时更新。会计实训课程设计没有系统性和完整性,往往只有会计核算的岗位实训,而没有设计出纳、银行、税务等岗位的实训内容。会计软件的配备上也不够多样化。这样学生即使在完成课程实训后仍然不能够适应一出校门就能上岗的市场需求。
(三)实训项目仿真度低,实训渠道单一影响会计实训效果
现有的校内会计模拟实训大多以某一工业企业或商业企业一个月的业务作为实训项目,往往不涉及或很少涉及其他行业的经济业务,而不同类型的单位会计处理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而实训仿真度较低,具有一定局限性。
另外受到会计工作相对保密的这一性质的限制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很难进入到企业进行实战演练,一般是在校内的会计实训室完成的,因此会计实训仿真程度不高,学生不能身临其境的完成会计岗位的业务内容则成为影响实训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没有建立有效的会计实训反馈机制
在高职院校往往实训课程结束就结束了,没有后续的反馈机制来总结和归纳实训中出现的问题,这一现状必然造成实训当中老问题无法解决,新问题发现不了。老师无法改进教学手段,学生得不到更有效的实训指导,企业不能获得具有较高实践水平的专业人才。
(五)没有合理有效的会计实训考核评价体系
实训成绩的考核是会计模拟实训系统的重要环节。它是提高实训质量、促进实训过程良性运转的有力保证。但是目前大多高职院校往往都是由学校实训老师根据学生完成的实训资料的情况给予打分。这种考核主体单一,形式简单,不能综合放映学生实训技能情况。
二、如何提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实训教学效果的途径
(一)建立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并重的教学理念,是提高实训效果的前提
高职院校应该树立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并重的教学理念,建立教学做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不应该过多的倾向于理论教学而是应该加大实训教学的比重,注意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的衔接。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理论知识的掌握应该遵循够用即可的原则,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这样才能凸现高职院校学生的优势及高职教育的特色。
(二)加快校内实训软、硬件的建设,是提高实训效果的基础
1.提高实训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是加快校内实训软件建设的核心内容。那么“引进”和“输出”是提高实训指导教师业务水平的有效办法。“引进”指的是聘请在企业中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实训指导教师,作为校内实训指导教师队伍的重要补充。“输出”指的是将学校的专业教师送到企业中进行顶岗培训,及时掌握最新的会计发展动态,提高其实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必然大大提高实训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为提高实训效果打下良好的基础。
2.加快校内实训硬件设施的建设,应该建立功能完备的校内实训室,能够按会计岗位设置实训内容,能够模拟企业外部环境如银行,税务,使学生能够了解实际工作的业务发生流程。配备会计电算化实训室,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企业中常用、通用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财务软件,不能只停留在少数教学软件的操作上。
(三)拓宽实训内容,拓展实训渠道,是提高实训效果的必要补充。
在模拟实训教学中除了工商企业外还应增加服务业,房地产业,运输业,农业等等行业。使学生毕业后能够适应不同行业对会计人员的实际需要,根据学生选修的不同行业行业的会计核算提供有针对性的实训教学,为学生打开更为宽广的就业之门。
校外实训基地的渠道建立,可以采用固定实训基地与滚动实训基地相结合的建设方式。通过与企业签订实习协议以及企业“订单式培养”的方式来建立固定的实训基地。可以通过与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公司签订滚动实训协议,在他们业务工作量大的时候灵活安排学生实训建立滚动的实习基地。还可以与专业公司合作建立实训中心,直接对外承接企业代理记账就可将企业业务完全引进校内实训基地,由专业公司专业人员和校内实训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在实训基地开展会计核算和纳税申报业务。这种顶岗模式这样就能够实现真账真做,在校内完成顶岗实习。校外实训基地和的建设,能使学生在企业真实的环境中“零距离”地接触职业技术岗位,全面有效提高实训效果。
(四)完善实训后的反馈机制,是提高实训效果的保障。
1.为了保证实训教学质量,应该做到校内领导督导听课,实训教师相互观摩,实训指导教师教研,师生交流会等多层次的校内教学反馈机制,特别是实训指导教师集体教研会要常态化,通过集体教研,教师能够将在实训过程中具体遇到的问题统一反馈,集体进行分析研讨,对新一轮教学和教研工作做必要的调整。
2.建立校企合作的反馈系统,建立一个由学生实训单位培训指导人员,校内实训指导教师组成的反馈渠道,用于反馈市场对专业人才在素质、技术、知识上的需求的变化,通过反馈信息学校应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以适应新形式的变化。
3.要通过多种渠道,比如听课、座谈、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建议和意见,为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提供有价值的意见。
(五)建立多维化的实训考核评价机制是提供高实训效果的重要手段
建立一个多维的考核评价机制,考核主体可以为实训学生,实训指导教师、实训单位和用人单位。考核的形式可以是闭卷考核、实践技能考核、论文答辩等。考核的内容可以是理论知识,软件操作能力,解决突发事件能力,心理素质考核等。通过多维化的考核,便于学生,教师,学校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切实提高实训教学的效果。
综上所述,只有不断改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训效果,提高实践技能,凸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优势所在,提升他们的职业竞争能力,培养出适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性人才。才能最终使高职教育在各类教育形式中拥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