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价值观培育的基本原则
2016-12-30范小青
范小青
[摘要]青年价值观培育应以确保青年的全面发展为远期目标,以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经济价值观、政治价值观、道德价值观和人生价值观为近期目标,在实践中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结合、理想性与现实性相结合、传承性与开放性相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个体性与社会性相结合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年价值观;基本原则
青年群体总体上思想活跃、年富力强、干劲十足,期望在社会中实现个人理想和人生价值,在思想和能力上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是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的中坚力量。当今,一些青年的价值观存在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价值观培育,对帮助青年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经济价值观、政治价值观、道德价值观和人生价值观,引导他们更好的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价值观培育,必须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结合、理想性与现实性相结合、传承-『生与开放性相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个体性与社会性相结合的五大基本原则。
一、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
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结合是青年价值观培育的导向原则。伴随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青年的思想越来越具有独立性。一方面,他们不再迷信原有的传统价值观,在价值认知上具有开放性,更加倾向于在个人的价值体验中树立个人价值观。另一方面,他们受个人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的限制,难以通过个人的价值体验而自发形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要求完全一致的个人价值观。这两个方面都体现了青年的主体性。前者为青年价值观培育创造了条件,便于青年内化与传统价值观不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后者则为青年价值观培育带来了挑战,不利于青年在个人的价值体验中全面树立正确价值观。
在青年价值观培育中,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的原则,首先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性。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应到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性是必然要求。其次要充分发挥青年主体性。一方面,要积极搭建各种平台,鼓励青年主动、自觉运用这些平台开展价值认知和价值体验,从而能动地形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要求相一致的个人价值观。另一方面,要开展各种科学文化知识普及活动,既丰富青年的生产知识和技能,又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价值判断能力,为他们正确发挥主体性打下基础。在青年价值观培育中,既要尊重青年、理解青年、关心青年,又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传播贯穿于青年价值观形成的各个环节,让他们系统、全面地理解和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自身抵制封建落后价值观和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能力。
二、坚持理想性与现实性相结合的原则
理想性与现实性结合是青年价值观培育的目标原则。理想性指在确保青年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青年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现实性是指青年用辨证的思维方法去分析问题。青年价值观的培育应充分体现理想性和现实性的辩证统一。坚持理想性原则,有利于引导青年作出准确的价值判断和理性的价值选择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坚持现实性原则,有利于确保青年在满足自己利益需求的同时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从而达到“双赢”的效果。
在青年价值观培育中,坚持理想性和现实性的原则,主要应做好以下内容:首先,立足现实忠于理想是青年价值观培育的目标基础。青年价值观培育要特别注意防止只强调理想性不顾现实性或者只顾眼前利益,抛弃远大理想。其次,从青年自身的角度出发,青年应该从现在做起,从现实的点滴做起,在自己的岗位上知行统一、脚踏实地地学习与工作,把远大理想与现实工作结合在一起,把自己的理想信念与国家的发展联系在一起,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远期目标。在青年价值观培育中,既要处理好理想型和现实性的关系,又要在理想型和现实性的统一中夯实价值基石。
三、坚持传承性与开放性相结合的原则
传承性与开放性相结合是青年价值观培育的创新原则。在坚持传承性方面,要在青年价值观培育的过程中,具有传承民族精神与脊梁、民族自信与自尊、民族文明与风尚的意识。在坚持开放性方面,要开放性地汲取人类文明的精华、培育青年个体的创新精神,保持青年价值观培育的生机与活力。没有任何一种价值观是凭空创造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批判继承了中国传统价值观,结合中国的历史和发展,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凝练出的价值观,因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青年价值观培育既脱离不了传统价值观的滋养,又需要开放性的汲取新养分进行再创新。
在青年价值观培育中,坚持传承性与开放性的原则,首先,精准地传承发展,青年价值观培育中要把握好肯定与否定、批判与继承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价值观及其培育方法,过滤糟粕,传承精华,对传统价值观进行优化和提纯,为培育青年价值观所用。其次,大胆地开放创新,故步自封是无法创新的,要持续不断地汲取发达国家和西方文明成果。结合传统价值观的优秀部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大胆地开放创新,是青年价值观培育的重要创新手段。
四、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
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是青年价值观培育的行为原则。青年价值观培育既要立足实践,又要使理论先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成绩的基本经验。在青年价值培育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键就在于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坚持理论性原则,有利于把握青年价值观培育的方向性和目的性。坚持实践性原则,有利于在实践中完善青年价值观培育的机制和途径。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也体现了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的有机统一。
在青年价值观培育中,坚持理论培育与实践培育相结合的原则,主要应做好以下内容:首先,要遵循青年价值观的形成规律,使他们知行合一。一方面,要注重他们价值认知、价值情感、价值意识、价值信仰和价值体验的统一,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地向青年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帮助他们对个人价值观进行自我反省,逐步摒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要求相背离的价值观。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培育机制特别是实践机制的功能,让青年在实践中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自觉地与个人价值观相结合。其次,要与实际紧密结合,不讲“空话”,也不搞“排场”。一方面,要考虑青年已有的文化知识储备和价值认知能力,遵循他们的认知习惯,慢慢地向青年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不能动辄就讲他们难以理解的理论。另一方面,要突出实践培育的教育性,不能走形式,不能为了做活动而做活动,要明确活动目标和主题,切实让青年既提高实践能力,又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五、坚持个体性与社会性相结合的原则
个体性与社会性相结合是青年价值观培育的主体原则。青年价值观培育要坚持个体性与社会相结合的原则。马克思曾指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本身出发”,这种考察方法的“前提是人”,“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由此可知,在马克思眼中的人作为现实生活中的人包含了两种属性:其一,人是个体的存在;其二,人是社会的存在。即人是个体性与社会性统一的存在。
在青年价值观培育中,坚持个体性与社会性相结合的原则,首先,青年价值观培育要做到以人为本。在培育青年价值观的过程中,应充分关注青年个体,尊重个体差异,避免片面地以社会本位的价值观为主导,完全遮蔽青年个人的全面发展。其次,青年价值观培育要做到符合社会的需要。在青年价值观培育中,应引导青年认识到自身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感、民族自豪感和国家担当感,避免青年成为只知索取不知奉献的个人主义者。因此,在青年价值观培育的过程中坚持个体性与社会性相结合的原则,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个体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基本观点提出的基本原则,是青年的属性的本质要求,更是价值观培育的内在要求。
六、结束语
青年价值观培育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就是要坚持它们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发扬它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既将它们的理论内涵作为制定培育目标和基本原则的指南,又将它们的实践路径作为制定培育机制和途径的遵循。青年价值观培育过程,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实践过程,有助于丰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和拓宽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路径,促进社会进步、民族昌盛、青年培养,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积累良好经验。因此,青年价值观培育必须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结合、理想性与现实性相结合、传承性与开放性相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个体性与社会性相结合的五大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