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梦视角下大学生工作价值观的重构

2016-12-30倪霞霞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10期
关键词:中国梦重构

倪霞霞

[摘要]中国梦的提出,为广大人民绘制了关于国家、人生的远大蓝图,明确了中国未来发展走向的重大问题。作为肩负社会主义建设重任的大学生,应在中国梦的引导下,构建出合理的工作价值观,在进入社会后积极践行中国梦。

[关键词]中国梦;大学生工作价值观;重构

2012年11月29日,在全国上下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热潮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及中国梦,并强调中国梦指的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中深入阐明了中国梦的内在意义: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现实和理论意义,明确了中国未来发展走向的重大问题,也描绘出一幅国繁昌盛、人民幸福的美好蓝图,极大地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拼搏向上的精神,已成为指引广大群众众志成城勇于拼搏的一面旗帜。

一、“中国梦”与大学生工作价值观的内在关联

(一)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以大学生为主体

中国梦的提出,彰显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方向,而身负着中华民族建设和接班重任的在校大学生,就是践行中国梦的生力军。在2013年5月4日,习近平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讲话时指出:“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始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成为现实!”因此,当代大学生要深入挖掘中国梦的内在涵义,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努力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推进者和实践者,早日助圆中华人民的中国梦。

(二)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需要以“中国梦”为引领

“大学生属于青年群体,具有青年群体价值观形成的普遍特点。极具变化的自然性、日趋成熟的社会性和逐步完善的实践性。”目前,我们中国处于各种思潮共存的情况,大学生群体的价值取向也较为容易受到波动和影响。因此,在这种情境下,建构并倡导一种主流、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对大学生的发展极具现实意义。“中国梦”的内涵体现了鲜明时代性的主导价值目标,为塑造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提供了现实基础,能够更好地指导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因此,从2013年年初开始,教育部开始在全国各类学校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教育活动让在校青年进一步明晰中国梦倡导的内在价值目标,进而构建出中国梦特有的引导态势,对引导当代大学生应该树立什么样的理想、选择什么样的人生、创造什么样的价值,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性,为培育新一代有理想、有文化的大学生不仅提供了理论依据,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大学生工作价值观作为价值观重要的一部分,体现了大学生对待职业的观点,影响着他们的职业选择和职业评价,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就业问题,进而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此,在中国梦的大背景下,应如何培养大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树立为中华民族奋斗的共同理想,是大学教育迫切需要探寻的问题。

二、中国梦视角下大学生的工作价值观

目前,开放经济体制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工作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和综合化。不少大学生没有理性思考现实和理想的差距,存在着现实和理想相互冲突的价值取向;不少大学生只注重追求短期的利益;也有一些大学生向往条件优渥的大城市,而不愿去条件艰苦的基层锻炼;还有一些大学生崇尚自我,注重个人的发展,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这些价值取向都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就业选择。而随着中国梦的提出,表现出中国人的共同理想和目标方向,对大学生的工作价值观教育有了更为积极的导向和激励功能,帮助大学生塑造正确的工作价值观念。

(一)职业价值观的灵魂——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者的理想目标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任何一种职业都需要一定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才能胜任,因此需要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不断寻求职场内外自我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的职业观的树立,能引导大学生在进行择业时,不仅仅只关注眼前利益:如工资、福利待遇等,更关注的是自身的知识更新和自身完善,将要从事的职业本身能否获得综合素质的提升、经验的积累,以及是否能使得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最终使自己得到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成为中国梦践行者中的一员。

(二)职业价值观的核心——社会价值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指出:在社会完全平等的竞争条件下,自身价值的实现过程也是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过程。然而,如果在择业过程中,过于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容易走入极端,导致自我为中心,个人主义严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主体意识显著增强,社会意识淡化,服务和奉献社会意识不强。价值取向片面强调个人需要,把个人利益居首位,而当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冲突时,趋向牺牲大我成就小我,导致既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反之也限制了自身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4月28日《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指出:“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因此,要树立大学生以国家利益为重,服从社会需要的职业价值观,选择符合社会发展的职业目标,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贡献智慧和力量。

(三)职业价值观的基础——艰苦奋斗

在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中避苦就易,倾向于舒适的工作环境和保障度较高的工作,大多数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基层或偏远地区工作。这对严峻的经济形势是一种恶性激化,也不利用人才的调配,更不利于我国的建设和发展。在2013年5月4日,习近平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讲话时指出:“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需要广大青年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奋斗。”因此,要全面引导大学生以艰苦奋斗为基础的职业价值观,培养大家勤奋踏实、吃苦耐劳、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和作风,立足本职、埋头苦干,为实现中国梦尽自己该有的一份力。

三、中国梦视角下大学生工作价值观培育的方法

在中国梦的大背景下,要树立大学生全面发展、社会价值和艰苦奋斗的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必须探索出一套适应大环境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培育新途径。

(一)营造良好的工作价值观培育环境

环境的影响对人是潜移默化的,为了中国梦背景下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教育能有所成效,就要充分发挥环境的积极影响作用,通过良好环境的营造,来促进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培育。首先,要充分发挥模范典型的社会影响辐射作用,激发社会环境正能量的传播。习近平在2013年4月28日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就提出:“各级党委、政府和工会组织要……广泛宣传劳模先进事迹,使劳模精神不断发扬光大。”因此,学习劳动模范的典型事例,宣扬劳动模范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劳动精神,发挥劳动模范的骨干带头作用,将这种精神传播到社会各个群体,进而影响到个人职业价值观的培育。其次,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校园环境的导向和熏陶作用必不可少。通过学校校风、教风、学风的建设,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同时还要加强校园物质环境无声胜有声的影响作用,强化矢志艰苦奋斗、服从社会需要、追求自身全面发展的职业价值观教育,让在此环境熏陶下的同学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将其内化成自身的职业价值观。

(二)创新完善的工作价值观培育教学体系

首先,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的工作价值观培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立德树人事业而言,‘中国梦是内容和形式的最佳结合。‘中国梦以一种新的言说社会理想、奋斗目标的方式,表达了当今中国的重要社会理想。”因此,要根据思政课的特点,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将中国梦的内容和思政教学有机结合,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步影响并最终达到培育大学生工作价值观的目标。一方面,在思政课堂上要加强中国梦及相关理论的探讨和学习,在系统的教学指导下,将中国梦内容和思政课相互渗透联接,促使大学生能够充分把握中国梦精神的内容和实质;另一方面,思政课绝不能停留在理论的传授上,要创新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活动,启发同学们自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自主、体验式的课堂学习,引导同学们真正地、自主地探索中国梦,对中国梦的精神进行探索、表达和发现。在深刻理解中国梦内涵的基础上,全面认同中国梦的内涵,将其内化为自身的精神动力,进而引导其构建与中国梦语境相符的职业价值观。

其次,作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培育的直接载体,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在中国梦提出后,需要创新系统的职业价值观培育教学,最重要的是要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中国梦给广大群众绘制了关于人生、职业的远大愿景和广阔蓝图,而这些蓝图都需要脚踏实地、逐步规划来实现的。大学生从步人大学起,就要树立规划自身职业、人生的意识,在中国梦的引导下,树立合理的工作价值观,将个人梦和中国梦有机融合,共同成就。因此,高校就业指导课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上,最主要的是要全面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必要性的意识,引导学生将职业生涯规划视为大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逐步完善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

(三)建构完善的工作价值观实践培育体系

一方面,依托党团建设,组织“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培育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讲话中提出,“共青团要在广大青少年中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每个青少年播种梦想、点燃梦想,让更多青少年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高校要在学生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党建组织和团建组织的领导先锋作用,开展一系列以中国梦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主动投身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体验价值观的真谛,提高对“中国梦”视角下价值观的认知,进而培育出新形势下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另一方面,结合职业实践,培育大学生合理的职业价值观。在依托校内党团实践的基础上,校外职业实践环节对大学生价值观、特别是职业价值观的教育必不可少。高校应建立完善的在校生社会实践活动,加强校企合作,在真实的职业实践的过程中,相应的职业价值观能得到体现,进而进行进一步的规范和调节,最终才能实现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的培育。

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在中国梦的引领下,培育出大学生艰苦奋斗、服从社会需要、追求自身全面发展的工作价值观,在进入社会后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猜你喜欢

中国梦重构
视频压缩感知采样率自适应的帧间片匹配重构
论中止行为及其对中止犯的重构
《刑法》第64条的实然解读与应然重构
对教育会诊的反思与重构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