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来水胶印系统技改项目的感受心得

2016-12-30卓树荣

印刷技术·数字印艺 2016年12期
关键词:胶印机台色相

卓树荣

笔者在云南华红印刷有限公司2009年成立之初就进入公司,在胶印机机长岗位工作至今。作为一名在胶印机台工作了20多年的老员工,笔者一直觉得:“想要生产出一流的产品,就必须对自己所操作的设备了如指掌,既要熟悉设备的优缺点,又要具备处理基本机械故障的能力。”当然,这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不断钻研和勤学苦练。为不断提高自己的设备操作技术和能力,笔者一直坚持操作公司2009年购进的海德堡CD102 6+1胶印机。因该设备现已老化且经常需要处理各种故障,所以笔者在操作过程中积累了很多丰富的经验。

2016年9月,为进一步提高胶印生产能力,我公司引入了“零醇类平版印刷系统”(也称“自来水胶印系统”)。笔者有幸参与了该系统从实地考察、安装测试到专业培训的全过程,在此将一些心得与同行分享。

参观考察

参观考察过程中,让笔者印象最深的是,参观云南侨通包装印刷有限公司的胶印生产现场时,首先感觉到整个胶印车间完全没有刺鼻的异丙醇味道,紧接着发现机台操作人员都在很轻松地聊天,完全没有平常见到的机台繁忙紧张的现象。笔者想:“天啊!这些员工也太大胆了,即使拥有再好的技术,如果不盯紧机台,也很容易生产出废品,难道他们不怕吗?”等到笔者自己操作的设备也安装了自来水胶印系统后,才明白胶印操作真的可以变得很简单,而且自来水胶印系统的优势完全可以弥补拥有20年机龄的老设备的缺陷,生产出的产品完全可以媲美我公司另一台新设备生产出的产品。

技改及测试

云南卓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卓印科技”)仅用一天时间就完成了我公司自来水胶印系统的安装及调试工作,随后又对机台人员进行了一上午的技术培训,使员工很快就掌握了自来水胶印系统的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并且很快就正式投入生产。

我公司对自来水胶印系统进行了测试,测试版有6个颜色,分别为黑、青、品红、黄、专1、专2,测试结果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使用自来水胶印系统后,油墨几乎不会被破坏,实地的色彩饱和度更好,网点边缘比较实,网点增大极低,色彩还原非常好。

直观感受

自来水胶印系统投入使用后,笔者真实感受到了技术革新的魅力。以前需要往水箱中加入异丙醇,不仅散发出刺鼻的气味,而且水的颜色也是深色的,每周都要停机换水。恶劣的工作环境使人感觉非常不舒服。

现在笔者所在的机台完全不再使用异丙醇,水箱中的水变得越来越干净,已经不需要重复换水,可以一直循环使用,从而大大减少了VOCs排放,车间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既节约了成本,又有利于员工健康,消除了火灾隐患。

另外,胶印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水墨平衡,其直接决定色相的稳定性,而操作人员最难掌握的也是水墨平衡。这是因为润版液中的表面活性剂如醇类和醚类物质等与油墨中的化学物质同属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根据相似相溶原理,油墨的表面结构很快就会被破坏,因而其稳定性也就遭到了破坏,导致油墨的乳化率无法控制,每次停机再开机后都会明显不同,停机3分钟再开机和停机半小时再开机也会不一样,直接导致了色相不稳定。因此,每次停机再开机后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调整颜色,使用几十甚至几百张的过版纸才能恢复到停机前的状态。

使用自来水胶印系统后,润版液中完全没有可以稀释或者溶解油墨的成分,因此在印刷油墨层和润版液层的交接处,油墨不会被润版液侵蚀,真正实现了“油水不相溶”,解决了水墨平衡问题。这使得印刷品色相非常稳定、油墨干燥较快、网点还原好、色彩饱和度高,尤其对于质量要求较高的印刷品、防伪条形码、大实地、白墨、金银墨等的印刷,表现更为出色,提高了印刷质量的稳定性,提升了生产效率,使胶印操作变得更加便捷。

总之,自来水胶印系统彻底解决了传统胶印带来的问题,是真正意义上的绿色环保、颠覆传统胶印的革命性产品。

初见成效

我公司主要面对各省市中烟公司,承接烟包印刷业务。近年来烟包印刷对工艺要求日趋严格,相关标准都在引入VOCs检测,投诉率、环保问题有增无减,自来水胶印系统的引进和使用,使得我公司印刷的产品在各项指标上都完全达标,深得客户好评。

现在笔者再也不用担心各种停机再开机导致的色相不稳定问题,停机3分钟根本不用放过版纸,停机半小时以上放20张左右的过版纸就能追回停机前的色相,感觉很棒。

感谢卓印科技给我们带来了革命性的技术革新,真正让我们一线工人感受到了科技创新带来的实际福利!

猜你喜欢

胶印机台色相
苏联八色相环由来考述
——兼论八色相环的内涵
无水胶印及其应用
高效液相色谱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优化PROTOS70梗中含丝量技术性研究
色相、心相与舞台造型——民国京剧批评中的“扮相”品评
对数字技术追赶下的胶印工艺研究
改版贴在小胶印中的应用
同厂生产卷烟的物理指标差异分析
八面观音 色相俱足——天一阁藏文徽明小楷《岳阳楼记》解析
不能忘却的“三八”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