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km/h单线铁路80 m跨简支系杆拱桥受力分析
2016-12-30王向阁
王向阁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济南设计院,山东济南 250022)
200km/h单线铁路80 m跨简支系杆拱桥受力分析
王向阁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济南设计院,山东济南 250022)
以200 km/h单线铁路80 m跨简支系杆拱桥为研究对象,介绍其主梁、拱肋和吊杆等构件的设计参数。建立空间整体有限元模型,分析该简支系杆拱桥的支座反力、吊杆拉力分配以及主梁竖向位移等整体受力性能,并采用Ansys建立拱脚实体有限元模型,将整体模型计算内力结果施加至局部模型边界上,计算分析拱脚应力分布规律。最后分析了横撑以及材料、几何非线性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结构整体受力、局部应力及结构稳定性均满足规范要求。
系杆拱桥 简支拱桥 单线铁路 钢管混凝土 受力分析
拱桥具有较大的刚度,在中等跨度铁路桥梁中常常被采用[1-3]。简支拱桥作为外部静定结构,受力明确,不需要边跨,具有较好的经济性[4-5]。其中,系杆简支拱桥拱的推力由主梁承受,墩台不受推力,可以在地质条件较差的地区采用[6],例如在桥梁建筑高度受到限制的平原地区,但又需要较大跨度时,该种结构形式是较合理的桥式之一[7,8]。新建铁路龙烟线于GDK2+628.875处采用80 m跨系杆拱桥跨越威乌高速联络线(交角47°);于DK47+402.7处采用80 m跨系杆拱桥跨越213省道(交角42°)。以该80 m跨的钢管混凝土简支系杆拱桥为例,介绍其结构设计参数,分析其整体受力性能、拱脚局部应力分布以及结构整体稳定性,可为类似跨度的单线铁路简支拱桥设计提供参考。
1 结构设计参数
本铁路系杆拱桥跨径为80 m,拱肋采用钢管混凝土拱,主梁的两端简支在墩台上,如图1所示。主梁采用单箱双室截面,全宽10.3 m,桥面设2%双向横坡。标准段梁高2.5 m,拱脚处受力较大且较为复杂,梁高扩大到3 m。其中标准段顶板宽10.3 m,厚30 cm,底板宽7.6 m,厚30 cm,中腹板厚30 cm,边腹板厚35 cm(见图2);拱脚扩大段部分顶板宽10.3 m,厚60 cm,底板宽8.3 m,厚140 cm,中间腹板厚130 cm,边腹板厚150 cm。主梁内的纵向预应力分为第一阶段预应力(现浇阶段张拉)和第二阶段预应力(二期恒载上桥前张拉)两类,并采用支架现浇施工法。
图1 1/2全桥立平面布置(单位:cm)
图2 跨中主梁截面置(单位:cm)
拱肋为钢管混凝土拱,采用悬链线线形,矢跨比为1∶5,悬链线系数为1.167。拱肋截面为由两根φ800 mm×16 mm的钢管和腹板组成高2.3 m的哑铃形。钢管外径80 cm,壁厚16 mm,钢管内灌注C55混凝土,如图3所示。
图3 拱肋截面(单位:mm)
全桥共布置14对(28根)LZM7-61吊杆,以及6根横撑和3根X撑。吊杆采用LZM7-61型吊杆,锚固在主梁底端,锚固间距基本采用5 m等间距布置,配套使用冷铸锚。锚固均设置在主梁横隔板处,以免截面被过多削弱。
2 静力分析
采用Midas/Civil建立全桥空间有限元模型,如图4所示。该桥主梁为单箱双室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面较宽,模型中采用梁格模拟主梁。每片纵梁包含1片腹板,3片纵梁之间由横梁(包括横隔板和虚拟横梁)连接。拱肋采用梁单元模拟,通过定义联合截面模拟钢管混凝土,吊杆采用只受拉桁架单元模拟[9],全桥共被离散为657个节点,562个单元。
图4 有限元模型
模型中计算荷载按主力和附加力考虑,主力包括恒载和活载,恒载为结构自重、预应力和混凝土收缩徐变;活载为列车竖向静活载、横向摇摆力和人行道人行荷载及横向摇摆力[10]。附加力包括风力和温度荷载,温度荷载按整体升温降温20 ℃和系梁顶板升温8 ℃考虑,模型中主要荷载组合见表1。
表1 荷载组合
该简支系杆拱桥4个支座的反力如图5所示,恒载、中—活载和人群荷载作用下4个支座反力分配基本一致,恒载作用下结构的支反力是中—活载作用下的4.7倍左右。
图5 支座反力
图6 吊杆拉力
从图6可以看出,恒载、活载及工况5荷载组合下,该桥共14对吊杆的最大拉力分配比较均匀。在主力和附加力包络工况下,吊杆最大拉力为1 007 kN,安全系数为3.9。
如图7所示,恒载作用下,主梁最大竖向位移为11.57 mm,中一活载作用及工况5作用下主梁最大竖向位移为11.55 mm和32.37 mm,均小于L/800 (L为桥梁跨度),满足规范要求[11-12];而主梁最大横向位移为0.37 mm,小于L/4 000。
图7 主梁竖向位移
为详细分析拱脚处的应力,采用Ansys建立局部有限元模型。拱脚处混凝土采用实体单元Solid 45进行模拟,预应力钢束用杆单元Link 8模拟,并且用约束方程将预应力筋的节点和其附近的混凝土节点联系起来,以考虑他们的共同作用。根据实桥约束情况,在局部模型底部支座范围内分别约束节点相应方向自由度,拱肋及主梁边界截面施加相应内力,内力大小从全桥模型中提取。
分别选取了主梁和拱肋最大轴力、最大剪力、最大弯矩六种工况进行计算,最后包络得到拱脚处的最不利主拉应力和主压应力(如图8所示)。
图8 拱脚局部应力 (单位: MPa)
从图8中可以看出,扣除局部影响,拱脚主梁顶板和底板的主拉应力最大值约为3.44 MPa和2.89 MPa,主梁的大部分主拉应力基本在-0.44~3.44 MPa内;三角形拱座的主拉应力基本在-0.44~0.67 MPa内。拱脚主梁顶板大部分的主压应力约在-7.91~-1.98 MPa内,底板的主压应力在-11.9~-1.98 MPa内,三角形拱座部分的主压应力基本在-5.93~0 MPa内。局部分析结果表明,拱脚应力均未超过规范规定的安全应力值。
3 稳定性分析
对该桥线性稳定性的分析结果见表2,分别分析了3种不同工况的计算结果,各种工况下结构均为面外失稳,分别是:恒载、恒载+全桥均布活载和恒载+半桥均布活载,其中均布活载大小为100 kN/m。该拱桥稳定系数在各种工况下从6.925到8.386,满足规范稳定性大于4的要求[10]。
从表2中可以看出,恒载加上活载的稳定系数要低于恒载单独作用下的稳定系数,活载中均布荷载越大其稳定系数越低。若仅除去原桥中的X撑,其稳定系数下降了约16.8%,若仅除去横撑,稳定系数下降了约9%,除去X撑和横撑稳定系数下降了约64%。由此可知,在拱肋顶端的X撑和横撑对稳定都十分重要,且其中拱肋顶部X撑对稳定性的贡献要更大些。
表2 横撑布置对稳定系数影响
根据线性稳定性分析中一阶模态的变形情况,将10 mm左右的初始位移(大约为弹性计算出一阶失稳模态位移的1%)加在拱桥上。而材料非线性主要考虑钢材的应力-应变曲线关系,以及钢管内、钢管外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曲线关系。
仅计算稳定系数最小的恒载+全桥均布活载一种荷载工况。恒载按照全桥布置110 kN/m的均布荷载计算,活载按照全桥布置计算,以50 kN/m为一个荷载等级循环加载,可以得到拱顶的最大位移和荷载曲线(如图9所示)。当荷载小于500 kN/m时材料基本处于弹性状态,随后拱肋1/4处、3/4处上弦杆先开始进入弹塑性状态。随着荷载加大,拱顶处上弦杆也开始进入了弹塑性阶段。当荷载达到828.3 kN/m时,拱顶位移突然增大,结构因为横向位移过大而发生失稳破坏。在考虑双重非线性情况下计算出的屈曲荷载为828.3 kN/m,而按照弹性理论计算出的屈曲荷载为1454.25 kN/m。两者相比,非线性的临界荷载要比线弹性小43%左右。
4 结论
(1)80 m系杆简支拱桥受力明确,整体受力性能、局部应力及结构稳定性均满足规范要求,可为同类桥>梁的设计提供参考。
(2)实体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该简支拱桥在三角形拱座和拱肋相交处,由于构件应变连续而刚度突变使得拱肋部分有较大的应力,在设计施工时应给予注意。
(3)结构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拱顶布置的横撑和斜撑布置合理,很好的限制了结构面外失稳。而考虑双重非线性的临界荷载要小于线弹性屈曲临界荷载,本桥在考虑双重非线性下算出临界均布荷载为828.3 kN/m,仍满足规范要求。
[1] 黄江明,史庆安,李猛,等.80 m系杆拱桥荷载试验分析与评价[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5,11(8):137-139
[2] 艾宗良,赵长明,鄢勇,等.1-80 m混凝土系杆拱有限元分析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12,29(4):58-65
[3] 董振升,刘鹏辉,王巍.京沪高速铁路淮河特大桥96 m系杆拱动力性能试验研究[J].铁道建筑,2013(9):1-4
[4] 姜海君.(92+3×152+92) m连续梁-拱桥结构计算分析[J].铁道勘察,2016,42(2):97-100
[5] 陈锁.简支系杆拱桥施工过程分析[J].铁道勘察,2015,41(3):130-134
[6]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TB10002.1—2005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7]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TB10002.2—2005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8]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TB10002.3—2005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Mechanical Analysis of 80 m Simply-supported Tied-arch Railway Bridgewith the Speed of 200 km/h
WANG Xiangge
2016-10-13
王向阁(1985—),男,2011年毕业于中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工学硕士,工程师。
1672-7479(2016)06-0091-03
U448.22+5; U441+.5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