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械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16-12-30李亚芹韩阳阳陈思羽葛宜元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年1期
关键词:机械类创新型培养模式

李亚芹,韩阳阳,陈思羽,葛宜元

(佳木斯大学 a.机械工程学院;b.建筑工程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机械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李亚芹a,韩阳阳b,陈思羽a,葛宜元a

(佳木斯大学 a.机械工程学院;b.建筑工程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摘 要]机械类专业是一项应用型非常强的专业,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还需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以当前的机械类专业教学来说,该专业的教学范围不再仅限于专业技能的培养,而是更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通过培养创新型人才,够让学生凭借所学的基础知识,从中获得出更多的技能,踏足更广阔的领域,创新出更多的思路,从而不断突破自身的能力范围,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由此可见,创新型人才是当前我国较为注重的培养方向,也是机械类专业十分需要的人才。对此,本文针对机械类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展开探索。

[关键词]机械类;创新型;培养模式

0 引 言

伴随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正在逐年攀升,同时,对人才创新意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机械类专业作为一项技术型专业,传统的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当前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这就要求学校需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在进行机械专业技术教学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明确教学主体,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教学目标,使其能符合当前社会对人才的创新需求。

1 机械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施方案

1.1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方案

以机械类专业的实际应用为主要培养方向,根据机械类专业必备的基础知识结构来规划人才培养方案,将课程结构以及教学主体内容进行调整。在专业的课程体系上,需从实践应用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体系重点内容。并根据模块化结构来规划机械类专业的选修课程,使其更符合当前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根据机械类专业的特征,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上,可从一条主线、两个支撑、三个教学层次以及主干课程规划开始实行,使机械类专业的课程体系实现协调的同时形成综合型课程体系。并加强对机械类专业课程之间的互联与贯通性,使机械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改革能够有效实行。

1.2编制机械类专业立体化教材

在传统机械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改革上,首先,需从根本的教学模式及教学载体进行改革。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围绕学生未来发展将专业教学活动转向实践方向,为学生创造意识的培养提供有利条件。并加强对机械类专业应用型及创新型教材的改革工作,将现代科学技术积极引进教学环节当中,实时跟踪现代教学技术,改变传统的知识载体模式,突出机械类专业的特色。其次,对各个教材的改革做到严格把关,并根据当前专业市场加强对教材内容的更新,针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方向,将应用型技术融入教材主体结构当中,使教学活动能加强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最后,为了使机械类专业能培养出综合型全面人才,可结合机械类专业教材开发校外教材,根据培养方向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扩充,使人才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2 机械类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探索

2.1合理搭配技能训练与综合训练的实验课程

为了使机械类专业能有效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可先针对专业课程,改变传统课程范围,根据学生能力和培养方向,独立设计机械类专业实验课程及其他理论实验课程,使实验课程能够形成独立的单元形式,再将与其有关联的实验课程形成一个教学系列,将机械类专业中的设计课程与电子学科实践课程搭配一套有效的实验课程。2.2加强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的融合教学

传统的机械类专业课程十分独立,这使机械类专业课程形成了两大类,第一是实践课程,第二是理论课程。这两个课程内容由于是以分开的形式来实施教学,因此难以联系在一起。这使学生在充分掌握理论课程知识后,却无法将其运用于实践课程教学环节,两个课程呈现分离状态。对此,为了使机械类专业人才得到有效培养,在课程教学上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融合教学,建立实验课程与虚拟实验课程,并将现代科技技术如仿真技术等融入实验课程当中,丰富实验教学手段,完善教学条件,使学生能得到有效锻炼,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3建设机械类专业工程训练场地

机械类专业是一个应用型十分强的专业,为了让学生能将所学知识充分应用于实际当中,院校可根据机械类专业的教学内容及基础工艺来建设工程训练场地,在其中配备所需的应用设备、焊接装备等,也可将我国目前所研发的新型设备、锻造设备等引进训练场地当中,让学生接触与学习新型技术,并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造力,使学生能运用基础工艺的同时研发技术的新型运用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践平台。

2.4调整传统课程结构

课程教学是学生学习机械知识的重要渠道,因此,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可将课程结构进行调整,使其更符合学生的自身发展要求。首先,将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进行调整与优化,并对课程实施责任制,使机械类专业课程得到高效开展。其次,院校可根据机械专业课程内容将其分为多个层次,加强对精品课程的安排,将实践课程与课堂教学课程协调地融入各个教学环节当中,并在大班教学课堂中融入小组研讨教学,以小组研讨的课堂形式促进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使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教学当中,激发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2.5调整教学活动机制

为了使机械类专业的各项活动得到有效开展,院校可根据学生自身能力与水平来合理调整教学活动机制,创新培养方案,并根据学生能力发展要求开展科技教学活动。在实施方式上,以学生机械设计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明确自身义务,摒弃传统指导的教学方式,应在设计过程中以辅助的角色来引导学生。在机械设计的教学条件上,主要提供机械设计必备的计算机CAD设计设备,加强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摆脱传统方式,如:以笔、纸形式来进行设计,让学生能够掌握现代设计方式。在教学措施上,院校主要将课内学与课外学进行融合,将机械设计与制造技能进行融合训练,并在其中安排相应的创新设计任务,让学生在学习基础设计知识的同时,能发挥自身能力,创新出更多的设计理念。

2.6打造一支具备创新能力的教学队伍

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来说,其培养方式、培养目标都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有着必然的联系。一支具备高素质、新理念、创新能力的教学队伍,必然是培养机械类专业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保障。在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上,教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若一所院校的教学队伍不具备创新精神,那么就无法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因此,院校需先从培养骨干开始,定期对专业课程教师开展培训,不断更新专业课程教学教师的教学理念,从根本上将创新意识融入专业教学当中,让学生通过创新能力的培养,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完善不足之处。

3 结 语

综上所述,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并不是一项简单的改革任务,其需要结合专业来建立新型教学体系,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以机械类专业来说,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需从建立培养方案开始规划,结合专业特点,根据专业内容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方案,并根据人才发展所需编制机械类专业立体化教材。在探索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上,院校可从合理搭配技能训练与综合训练的实验课程、加强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的融合教学、建设机械类专业工程训练场地、调整传统课程结构、调整教学活动机制、打造一支具备创新能力的教学队伍等多个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使学生在有效的教学体系下,能运用所学知识创造出更多的新型技术。

注:韩阳阳,通讯作者

主要参考文献

[1]李西兵,王健佳,王世刚,等.四创在机械/机电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2).

[2]黄巧云,刘凡,刘震,等.高校“教研一体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华中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为例[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规划项目(14G135);佳木斯大学教研项目(JYLB201301)

[收稿日期]2015-12-23

[中图分类号]TH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2-0248-02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2.190

猜你喜欢

机械类创新型培养模式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基于OBE理念的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机械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报告定量分析计算若干问题探讨
机械类“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教学研究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