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

2016-12-30杨华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年33期
关键词:文明青少年意识

◎杨华

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

◎杨华

生态危机日益恶化使得生态文明成为全球关注焦点。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天人合一、资源有限、人口意识等理念对于在青少年养成教育中树立生态文明意识至关重要。本文旨在探索科学有效的生态文明教育策略和方法。

生态文明教育是青少年成长教育的重要内容

生态文明教育是社会发展的新要求。生态和谐与可持续发展是保障人类及所有生物生存的基本要素。人类一直为谋求自己所需求的理想化生活而竭尽所能地发挥自己的智慧去改造自然、改造世界。却不料满足生活需求的同时也给人类自己带来了一系列自然生态毁灭危机: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荒漠化、森林面积锐减、全球气候异常、野生物种大量消亡等等。关系人类生存发展的“生态文明”逐渐被飞速进步的“科技文明”吞噬。“环境保护,教育为本”成为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拯救“生态文明”的全球共识。

生态文明教育是青少年成长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科技文明时代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理念已经开始发生变化:为人类的生存发展保护和利用自然、建立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作为未来世界的主人,青少年的成长教育要承担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历史责任。把生态文明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各种教育活动中,让青少年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并养成环保的习惯,发挥生态文明潜在育人功能, 是青少年成长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有助于更好地培养具有现代意识观念的高素质人才。

生态文明教育是青少年人格养成的新举措。生态文明教育过程中重在培养青少年对社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在引导青少年关注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及生活环境的养成教育历程中,需要促进青少年理性思考和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和人际交往,这有助于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和严肃求真的科学态度,进而端正行为规范、提升品德修养,培养全方位的文化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性和谐发展养成健全人格。

生态文明意识是青少年养成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生态文明是人类在推动社会发展进步、改造自然界的历史过程中,人类对关系自身生存发展的客观生态环境的一种主观能动性,包含了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反映出来的各种思想、情感、意志、感知和行为规范等等。生态文明意识,就是把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行为关系的规范,扩展到了自然生态领域,用普遍具有的道德规范来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随着人类对自然开发利用的深入而不断深化与发展,青少年养成教育的目标、内容与形式应体现时代发展的要求。培养生态文明意识是青少年养成教育的基本内容,是青少年综合素质养成的主要目标和核心思想组成、是青少年养成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

青少年养成教育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几个理念

体现人地关系协调的“天人合一”理念。人类与宇宙万物同属地球上的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理应处在平衡的统一体之中,具有自身的内在规律。在青少年生态文明意识的养成教育中,必须教导青少年去认识人与自然的协调和谐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必须尊重和遵循自然规律,违背自然规律,破坏生态平衡,等于自我毁灭。

基于全球化思考的“资源有限”理念。任何一个区域的生态发展和现象都要受到其他区域相关要素的影响和制约,而且某些局地问题,甚至可能带来全球性的影响。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类在推动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树立“资源有限”理念,在自然系统平衡的限度内开发资源,科学、合理地利用资源。

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人口意识”理念。人口意识是指从“质”和“量”上认识到由于人口剧增所带来的环境问题、社会问题以及给其他生命和自然界所带来的压力。人口、资源、环境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协调发展的有机整体,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过度开发资源,将导致资源数量锐减甚至枯竭,最终导致生态平衡破坏、人类生存环境恶化。人口、资源、环境组成的生态链中的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使社会发展不可持续。

青少年养成教育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普及生态文明的基础知识。生态文明教育是为了保护自然环境,防止遭受破坏和污染,使之更好地适合于人类生产、生活和自然界生物的生存。生态文明不仅要求“合理利用资源,防止环境污染”,而且要在产生环境污染后,做好综合治理。只有教育青少年认识生态文明的基础知识,才能人青少年把生态文明意识渗透到行为意识中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自觉维护生态文明。

树立生态安全的忧患意识。人类对自然的放纵开发已经严重“透支”了自然,生态破坏导致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地球不堪重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全球气候恶化、洪涝灾害频繁、空气雾霾化、森林草地减少、沙漠化加深、水污染严重、野生动物生态链失衡等一系列生态危机显现。在青少年养成教育必须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生态安全的忧患意识,促使青少年形成资源枯竭的危机感和责任感。同时让青少年学会用科学知识分析、评价这些事件的形成机制、演变过程与对策,从而使青少年树立牢固的生态安全保护意识。

培育生态安全的法律保护意识。为保障生态安全和防范生态危机,全世界都在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体系。我国为保护生态安全,相继颁布了《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森林法》《水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渔业法》等法律法规。世界环保组织规定了世界气象日、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土地日、世界人口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等保护地球、维护生态安全的节日。必须将相关法律法规教育穿插在生态文明教育中,培育青少年维护生态安全的法律意识,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运用科学有效的生态文明教育方法。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出发,学习内容应该是学习者认为有价值、有意义的知识或经验。要在青少年养成教育中行之有效的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我们可以采用“问题导入法”:首先,借助直观手段,显示与已有知识矛盾的事实,形成问题情境;其次,创设问题情境;再次,知因求果与知果索因。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猜你喜欢

文明青少年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青少年发明家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对不文明说“不”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文明歌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