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背景下出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建工作
2016-12-30庄孝林
◎庄孝林
国际化背景下出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建工作
◎庄孝林
随着国家教育部公派留学力度的加大、各高校国际化办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在本科或研究生阶段出国留学、交流。出国学习交流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和适应能力。本文结合上海外国语大学俄语系的工作实际,就如何对公派留学生开展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思考和探索,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国际化、高层次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和中外教育合作的加深,教育部不断加大了公派留学力度。以上海外国语大学俄语系2014年为例,共59名学生中就有37名学生获得了教育部留学基金委、校际交流、优秀本科生等项目名额,大三学年赴境外高校插班进修一年。与此同时,各高校也在不断加快国际化办学步伐,积极探索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培养平台,推出了中外合作办学、联合培养研究生等新举措。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在本科或研究生在读期间有机会赴国外短期留学。因此,做好出国留学学生思想教育和党建工作已成为高校学生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做好出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工作的重要性
做好出国学生党建工作,是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的需要。
当代大学生作为拥有较多科学文化知识、富有发展潜力和创新精神的青年群体,是国家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机会被教育部留学基金委资助出国留学的又是这个青年群体中的优秀分子,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当然,人才的首要标准是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素质十分重要,它决定着人才发展的方向,关系到人才质量的优劣。人才首先要具备民族精神和国家观念。没有为国家服务的意识,即使是满腹经纶,也不能视之为人才。因此,必须认真做好出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思想上引导学生认真求学,力争学有所成、报效祖国。
做好出国学生党建工作,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需要。
由于学生出国后,会在完全不同的教育体系下接受教育,会面临较大的文化冲击,极易受到西方腐化思想的影响和侵蚀。尽管不少发达国家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但也有一些是需要我们警戒的,如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种族歧视、反华反共言论、分裂中国企图等,这些思想明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甚至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相对立,对中国留学生的危害极大。因此,认真做好出国交流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建工作,也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需要。
存在的现实问题和工作中的难点
尽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都能充分认识到做好出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然而在实际工作层面,还是存在一定的现实问题和难点。
与国内学生以班级、年级为单位集中学习不同,公派出国的学生会被分配到各个不同的城市、不同的高校学习。每个学校或城市往往都只有3—5名学生,一般来说,难以成立临时党支部或临时党小组。
根据上海外国语大学俄语系的工作实际来看,公派出国的一般是大三学年的学生。学生党员普遍比较年轻,党龄较短,政治上还不十分成熟,尚不具备在外独立开展党建工作的能力。
由于国内外存在较大的时间差异,部分学生所在的小城市网络通讯等方面也并不发达,国内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有时想通过网络即时对话等方式与国外学生加强联系、开展一定的工作,也存在客观条件的限制。
较大规模的学生公派留学目前还在起步阶段,并非所有高校、所有专业都存在这样的情况。所以目前国内高校对出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工作这方面的研究并不多,几乎是空白。各级党组织、教育管理部门对此方面的研究也还不多。因此,可供参考和借鉴的可行性工作模式、操作方法非常少,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工作中的实践与探索
俄语系总支根据本系的实际情况,将出国学生党建工作作为学生党建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来抓。平时,注重加强与在外留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的沟通与交流,并积极听取留学生的思想汇报与信息反馈,以及时了解并掌握在外留学生的思想动态,持续性地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的培养考察工作。
“天涯若比邻”——运用互联网搭建留学生党建工作平台
如今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已经在较大程度上缩短了世界各地的时空距离。网络为学生党建工作开辟了崭新的工作空间,也为党建工作者和学生之间架设了理解和沟通的桥梁。我们充分挖掘互联网资源,通过公共博客、校内网等平台搭建留学生的网上精神家园。在外学习的学生们远离祖国和家庭、远离曾经的老师和同学,非常希望了解国内学校的一些动态。辅导员会定期发布一些系里党团组织开展活动的动态,加强组织的凝聚力。在外学习的学生们也会在校内网平台上发一些在外求学的日记、照片等,能够让国内的辅导员老师、同学朋友、学弟学妹等了解到他们在外的情况。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充分发挥教师党员的示范作用
很多高校每年也都有在外进修或攻读学位的教师党员,我们同样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可以让他们承担起一定的责任,成为在外临时党小组的负责人。教师党员们往往政治上比较成熟,在重大的问题上能明辨大是大非,为学生们指引方向;专业方面有一定的造诣,在进修阶段也非常勤奋努力,为学生们能树立良好的治学榜样;生活阅历也较为丰富,当学生在生活到遇到突发状况时也能协助解决。通过教师党员还可定期组织一些组织生活、学习交流活动、生活聚餐等等,能使留学生有良好的归属感,充分感受到祖国和组织的温暖。
做好回国后的继续培养考察工作
出国学生在外期间党建工作的开展确实较为困难。但党组织还可充分利用好学生回国后的这段时间,认真了解留学同学回国后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表现,加强对回国积极分子的考察工作,努力确保党员发展工作不中断,发展党员质量不下降。
随着教育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出国留学生的队伍将越来越庞大。开展好出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党建工作,使他们学成后回国效力并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是教育工作者神圣而不可推卸的责任。高校党组织应重视出国留学生的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同时加强相关的课题研究,深入分析国外学生及学生党员的思想状况及需求,探讨国外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性、工作开展的可行性和工作模式,构建起出国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工作的长效机制。
(作者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