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推进背景下蚌埠地区农村融资困境与模式
2016-12-30杜文好刘鑫晖卫诚超
◎杜文好 刘鑫晖 卫诚超
利率市场化推进背景下蚌埠地区农村融资困境与模式
◎杜文好 刘鑫晖 卫诚超
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与发展,可以使得各银行更好的进行资源整合,提高资金利用率,这对农村的发展、对金融机构自身的发展都有很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利率市场化的涵义,然后进一步对蚌埠地区农村融资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农村储蓄资金外流、农村的金融机构较少等问题。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分析,最终提出了完善农村融资的社会环境,加强农村金融市场的有效、有序竞争等对策。
利率市场化的涵义
所谓利率市场化,顾名思义就是利率随着资本市场中资金供求关系的变动而发生改变,利率的大小仅由供求关系决定,而不是由政府和中央银行直接控制,但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由金融机构根据自身的资金成本状况自主调节利率水平。它的核心是银行和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中央银行通过间接货币政策工具影响基准利率,间接调控市场利率。
农村利率市场化是随着农村金融的市场化而发展的,主要涵义:一是指农村的金融市场在竞争过程中逐渐形成自主的资金价格机制,自主规定资金交易对象、交易规模及交易条件;二是指农村金融市场的利率由市场供求决定,中央银行不对利率进行直接调控,只是间接地通过货币政策进行调控。
蚌埠地区农村融资的现状
蚌埠地区农村利率市场化的现状
我国农村利率市场化在21世纪初开始在全国的8家县市的农村信用社进行改革试点,后来试点增多,慢慢运用到其他地区。在蚌埠市,农村的利率市场化主要是同时提高农村信用社的存款和贷款利率,一方面提高了农民存款的积极性,农户更加愿意把钱交给农信社;另一方面农信社吸收了更多的存款资金,它的贷款规模可以进一步扩大,贷款利率的提高也为银行带来更多的收益。与此同时,一些商业银行为了自身的发展逐渐从蚌埠地区的农村撤离。由于在蚌埠地区的一些偏远农村其他金融机构又刚刚开始起步,还没有站稳市场。在这种情形下农村信用社在整个农村的金融市场中占住了主要地位,开始独自占领农村金融市场。由于垄断的出现,蚌埠地区农村的利率市场化同样也存在一些问题。
农信社在国家允许浮动的区间内,统一制定一个利率浮动区间,一定程度上判断带有主观性,并没有综合考虑农民的信用情况、规模以及经营情况,发展前景等。这些加重了农民的利息负担,也制约了农信社自身的发展。理论上定价前需要结合种种因素进行测算,但是并没有这样做。对市场上资金供求状况没有确切的调查,对影响利率定价水平的各项指标也没有认真科学的研究,因此制定的价格并没有合理性。
在蚌埠地区的农村,农村信用社一直处于相对垄断的地位,因此利率市场的供求关系很难达到平稳起到制约作用,农村贷款只能接受高利率,这和市场上的利率有差别。在贷款利率定价时和市场竞争不能适应,缺乏合理性,导致蚌埠地区偏僻的农村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资金来源渠道变窄,很难融到发展的资金,贷款选择范围小,只能接受信用社高利率的贷款。
蚌埠地区农村融资的现状与模式
蚌埠地区农村储蓄款外流。和城市不一样的是,在农村,农民将所取得收入不是进行花费或继续投入生产,而是将所得收入放在银行里存起来作为积蓄。这些存起来的钱被银行最终是以贷款的形式流入城市。农民主要以农作物为主,收入较低,存款余额较少。蚌埠位于淮河中游两岸,蚌埠的农业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农户的收益具有相对的不稳定性,对资金的需求同时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农户贷款又没有可靠的担保抵押,大量的贷款只能凭借个人信誉。因此蚌埠地区农村的金融机构为了提高效益和减少不必要的风险,通常都宁愿接收存款不愿贷款,最终导致了农村储蓄外流。
蚌埠地区农村金融机构少。蚌埠地区农村因为地区偏远,且农户分散,所以很多银行在那里经营获利少,为了自身的利益,导致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偏少。目前在蚌埠农村地区,比较常见的金融机构是农村信用社这种正规金融机构。由于农村信用社在蚌埠农村缺乏其他银行的竞争,因此它的发展也较为缓慢。
金融机构缺乏贷款积极性。由于农业生产发展的周期比较长,受自然气候的影响较大,也增加了农村信贷的风险性,也因此使得金融机构缺乏贷款的积极性。
.非正规金融组织没有合法地位。民间金融借贷虽然比较多见,但是还没有形成合理正规的体系,目前只有对农村信用社的发展规范,却没有相关机构出台政策来规范民间金融借贷的发展。
利率市场化对蚌埠地区农村融资的影响
积极影响。对蚌埠地区来说,利率市场化可以使金融机构的发展更灵活,既能得到存款又能增加贷款业务,使得资金流通充足,改善自身经营状况。可以帮助解决农村融资难问题。还可以使蚌埠地区农村信用社不断加强提高服务质量,帮助激活新的发展动态和趋势。当前,各银行之间的最大竞争还是储蓄的竞争。各家商业银行都通过各种现代信息化的方式获得先机,而农村信用社就失去了部分市场和客户。实行利率市场化后,农村信用社就可以灵活快捷地制定利率价格,迅速占领农村市场,赢得竞争优势。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增强了农村信用社自主调整利率的自由权限,可以更方便快捷帮助农户融到发展资金。方便了农户从正规金融机构得到低利率的贷款。没有实行市场利率华之前,由于贷款困难,很多农户选择了从非正规的金融机构贷款,具有很大的风险性,并且利息高,增加了农户的资金负担。
农户贷款门槛很高,由于金融控制的客观条件的存在使得农户很难贷款,影响农业的生产发展。实行利率市场化以后,金融机构可以灵活调整利率,改善了以往贷款利率高的现状,农户可以更容易贷款,解决了当前农村融资难的难题。农村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更有助于“三农政策”的积极开展,对促进农村的和谐稳定、农民的安居乐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消极影响。蚌埠地区农村实行利率市场化后,各金融机构会根据自身的资金成本和资金负债情况自行决定利率,国有银行和商业银行都比农村信用社的资金容量大、规模高,因此在自主调节的时候占有优势,农村信用社失去了先机。
蚌埠地区农村实行利率市场化后,各金融机构的发展必须要考虑成本及运作费用及其他风险成本,这就使得农村金融机构不愿意承担贷款的风险,增加了贷款的难度和费用。
蚌埠地区农村利率市场化发展对策
蚌埠地区农村融资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的情况下,作为支撑农村发展的重要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应该不断提高自身利率定价的合理性,从而更好地支持农村、农业的发展。在利率市场化环境下,完善蚌埠地区农村融资条件需要进行如下的改变。
完善农村融资的社会环境。积极创造有利于农村信贷的条件和环境。因为目前还存在贷款利率的上限,这对市场化的发展不是十分的有利,建议取消上限,灵活调整。同时,加强农村融资的业务管理,积极引导融资业务的发展、拓展发展渠道,增加业务。
加强农村金融市场的有效、有序竞争。农村金融的发展主要依靠农村信用社,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和完善需要从内部开始改变和完善,外部环境配合发展,逐步达到“质”的改变和进步。健康有序的金融市场的发展不能只依靠一家金融机构,而是应该应积极引导商业性金融及其他金融机构来共同发展,构建一个多元化体系,同步竞争,这样才能使得金融市场健康发展,才能帮助农村发展提供更多的更方便快捷的资金借贷。
因地制宜,根据蚌埠地区自己的实际发展情况,更好地提升服务,使服务更专业化和人性化,推动服务体系的健康发展。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也要借鉴其他银行的成功经验,从根本上提升服务品质,改进服务态度和方式。
利率市场化正在帮助金融市场逐步走向完善,更重要的是使得农村融资更便利。通过分析蚌埠地区利率市场化对农村融资的影响,我们得出利率市场化可以更好地帮助农村融资的结论。为了更好地实现利率市场化的发展,提出了完善农村融资的社会环境;加强农村金融市场的有效、有序竞争;加强农村融资的业务管理;提升服务,推动服务体系的健康发展的对策。
(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本论文由安徽财经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经费支持;项目编号:201510378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