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口岸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2016-12-30张莲
张 莲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 233030)
近年来,蚌埠市委、市政府在积极实施淮河“黄金水道,以港兴市”战略的基础上加快“立体口岸”建设。同时,蚌埠市专门出台《关于实施大通关战略推进贸易便利化的工作意见》,为促进进出口业务回归等工作创造了良好的软环境。然而蚌埠市不沿边不靠海,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经验需要借鉴,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基于此开展相关研究调查,为蚌埠市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建言献策。
1 蚌埠市“口岸经济”发展现状
1.1 大力推动铁海联运的发展
铁海联运是进出口货物由铁路运到沿海海港直接由船舶运出,或是货物由船舶运输到达沿海海港之后由铁路运出的只需“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就可完成整个运输过程的一种运输方式。铁海联运与传统的运输方式相比,具有以下三点优势。其一,时间优势。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可实现物流无缝对接,运行时间大大缩短。其二,价格优势。上海铁路局将蚌埠与上海间的集装箱运价下调45%-50%,世界500强企业中远集团和东方海外公司在蚌埠设立还箱点,免收空箱运费600-655元,确保铁海联运运输价格较其他运输方式下降20%-50%。其三,政策优势。蚌埠市政府对在蚌埠口岸报关并通过铁海联运直运的货代企业,给予870-1305元不等的补贴。
1.2 建成蚌埠(皖北)保税物流中心(B型)
2014年12月26日,蚌埠(皖北)保税物流中心(B型)通过国家海关总署、财政部、税务总局和外汇管理局组成的国家联合验收组的验收,实现“当年申报、当年批复、当年建设、当年验收、当年运营”。蚌埠(皖北)保税物流中心(B型)功能较为完整,主要包括保税仓储、简单加工、分拨配送、进出口贸易、信息处理等。结合蚌埠及皖北地区实际情况,蚌埠(皖北)保税物流中心(B型)功能的定位为“保税仓储、国际物流配送、商品展示、简单加工”。
1.3 开辟水运集装箱班轮航线
2014年4月30日,蚌埠新港集装箱码头正式投入运营,成为淮河上首个开展水运集装箱运输业务的码头。目前已开通蚌埠—太仓集装箱班轮航线,蚌埠—扬州、蚌埠—连云港等航线处于筹划开辟阶段。开辟更多集装箱班轮航线,使淮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通江达海”,打造淮河黄金水道。
1.4 建成启用蚌埠(皖北)铁路无水港
蚌埠铁路无水港于2014年4月30日建成并投入使用,这是安徽省唯一一座铁路无水港,也是华东地区首个正式投入使用的铁路无水港,集装箱堆场达3万平方米,年设计吞吐能力突破80000TEU。2014年全年,蚌埠(皖北)铁路无水港实现吞吐量4428TEU,其中发送重箱2214TEU,是2013年全年铁海联运发送量的4.3倍。
2 蚌埠市“口岸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缺少大型外贸物流、货代企业和本地平台操作企业
由于蚌埠经济发展的外向型水平较低,进出口的货量还不大,具有较强规模实力和业务水平的外贸物流运输和货代企业数量较少。蚌埠缺少本地平台操作企业,无法进行专业化平台操作,难以发挥蚌埠外向型经济中的相关优势。
2.2 铁海联运周边货源比例较小
目前,虽然铁海联运相较于传统运输方式来说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周边地区的货源大多仍然在省外口岸通关,多数外贸企业仍沿用固有的运输方式,将货物通过集卡运到上海,或是将集卡运到南京再驳船到上海。由于铁路空箱运费上涨等原因,蚌埠市铁海联运与传统的蚌埠集卡到南京再驳船至上海相比,价格优势并不明显。特别是从淮南、淮北、宿州等周边地市到蚌埠的短驳费用过高,与通过集卡到南京相比,蚌埠市铁海联运并不具有较大的价格优势。
2.3 通关手续繁琐
企业在蚌埠口岸开展铁海联运,在蚌埠完成报关后,需将蚌埠海关出具的纸质单据邮寄到上海杨浦站或是芦潮港站报关行,报关行再将纸质单据提交给上海海关,然后才能进港上船。纸质单据的传送有诸多不便,也容易耽误货物上船。并且上海的车站报关行要收取一定的转关费用,增加了企业的物流成本。
3 蚌埠市“口岸经济”发展建议
3.1 构建立体口岸格局,实施口岸大通关战略,推进贸易便利化的发展
着眼于蚌埠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公、铁、水、空交通优势,构建公、铁、水对外开放“立体口岸”格局。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并推动实施口岸大通关战略,以基础设施为载体和平台,以优化服务和政策引导为驱动力,在实施大通关战略中,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先行的原则,构建以公路、铁路、水运为主的三位一体国际物流体系,着力完善口岸设施、借力提升口岸功能。
3.2 加强口岸与腹地经济互动,发挥口岸对腹地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口岸经济发展是“岸-城”互动发展的根本动力。蚌埠应充分利用对外开放口岸的发展机遇,发挥口岸对腹地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实现城市以发展对外贸易和临港产业支撑口岸发展,口岸以对外贸易、经济技术合作、旅游合作等形式推动口岸经济地域单元成为区际联动的增长极,以网络连接和产业合作等实现口岸与腹地之间的有效对接。
3.3 推动保税物流中心良好运营,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
加大招商力度,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入驻保税物流中心,通过高水平的物流企业运作来促进保税物流中心其他各项主体功能的深化,使保税物流中心各项服务功能协调互动,实现效用最大化。与此同时,进一步完善海关等相关查验系统,充分发挥保税仓储、国际物流配送、商品展示、简单加工等综合服务功能,服务皖北地区有需求的进出口企业。推动建立相关配套措施,完善与之相适应的海关、税务、检验检疫、外汇等监管办法,建立涵盖经营主体和电子商务出口全流程的综合管理系统。
3.4 深化铁路无水港功能,推进铁海联运的发展
改善口岸基础设施条件,开通中欧班列,将蚌埠纳入新丝绸之路版图,提升口岸服务能力,提高货物通关能力,进一步促进蚌埠市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加强与海关、国检、中远集团、铁路等单位的协同合作,对本地及周边地区进出口重点企业,开展点对点宣传、门到门服务,引导企业开展铁海联运业务,吸引本地及周边地区企业在蚌埠口岸开展通关业务,同时积极联系外贸集装箱货源,力争通过重进重出,降低铁海联运成本。
3.5 积极承接上海自贸区创新成果,推动行业升级转型
上海自贸区是面向世界的窗口,蚌埠可利用地缘优势,与驻沪或前往上海投资考察的跨国公司进行对接,实现招大引强。利用自贸区进口设备和技术的免税优惠政策,针对性的扩大先进装备和技术的进口,加快蚌埠市高端产业,特别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的升级转型。
3.6 推动电子口岸建设,促进互联互通
建立通关及物流状态综合信息库,以海关、质检、海事、港口等部门通关物流状态信息为基础,整合运输工具动态信息、集装箱信息、货物进出港和装卸等作业信息,形成完整的通关物流状态综合信息库,为企业提供全程状态查询服务,方便企业及时掌握通关申报各环节状态,合理安排物流作业。配合落实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要求,积极推进和深化业务关联度高的沿海地区之间、沿海港口地区与内陆地区之间的合作,重点推进与安徽省以及长江经济带平台间的业务合作与互联互通,便利企业办理跨区域通关业务,进一步改善区域通关环境,使蚌埠乃至皖北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实现质的飞跃。
[1] 高其勋,李文凯.试论发展口岸经济[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3).
[2] 塔娜.内蒙古自治区对蒙口岸与口岸经济发展研究—以二连浩特、甘其毛道口岸为例[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08.
[3] 华雪玲.浅议口岸经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J].金融经济,2009,(8).
[4] 张长虹.论内蒙古口岸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
[5] 焦成举.以口岸经济发展带动延边经济发展[C].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与延边经济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