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校合作”视域下高职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影响因素研究
2016-12-30郑建辉
于 泊,郑建辉
(华北理工大学迁安学院,河北 迁安 064400)
“县校合作”视域下高职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影响因素研究
于 泊,郑建辉
(华北理工大学迁安学院,河北 迁安 064400)
国家和地方经济增速进入新常态后,宏观就业压力不减,2015年大学生就业需求在结构性方面有变化,民营中小企业、二三线城市需求明显上升;鼓励高校毕业生下基层就业仍然是国家重要的政策导向。“县校合作”不仅提高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也能够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且有力地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本文从“县校合作”的角度出发,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分析影响高职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县校合作;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压力较大,这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和健康发展,是我国就业问题中具有战略性的核心问题。通过“县校合作”方式解决高职毕业高质量就业问题成为一个新途径。
1 高职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迁安学院作为一所处于非地级市的高职院校,是迁安市内唯一一所高等学校,虽然没有高校集聚的优势效应,但与迁安市联系密切,处于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开展“县校合作”具有代表性。
本文针对高职院校专科生就业情况及高职院校“县校合作”开展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随机抽取了迁安学院部分在读学生及毕业生,共发放试卷350份,回收试卷340份,有效试卷333份,有效收回率95%。通过问卷调查可以看出影响高职毕业高质量就业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四点。
1.1就业的“城市依赖性”偏高
迁安学院的学生部分来自于县镇乡村,其中县镇占19.52%,乡村占了52.55%。但在选择想要工作的城市时,19.52%的学生想要到直辖市工作,24.92%的学生选择了省会城市,38.14%的学生想要到中等城市就业,只有3%的学生就业地点选择了小城市,0.6%的学生选择了县镇,其余13.81%的受访者表示没有明确的想法。由此可以看出,随着国家鼓励大学生到二三线城市就业政策的开展,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有了一定的转变,选择去直辖市工作的学生比例并不突出。有比较多的学生选择来到省会城市和中等城市就业,但整体的“城市依赖性”偏高,只有3.6%的学生愿意到小城市及县镇就业。
1.2就业技能不足
高职院校毕业生作为国家和社会提供生产和建设一线所需的高技能专业化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掌握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领域的现场实地动手操作的基本能力与专业技术知识,还需要掌握符合行业和专业技术岗位所需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还必须具备基本的英语和计算机等基本职业技能。县级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技术型应用人才,更需要懂电脑、说英语的高素质人才。在所受访的学生中,在计算机应用方面,63.36%的学生都能够获得计算机一级证书,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7.21%的学生获得了计算机二级以上的证书,具备了较高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在英语技能方面,68.77%的学生能够达到英语三级水平,7.81%的学生拿到了英语四级证书;在职业资格技能方面,51.05%的学生没有取得任何职业资格证书,21.32%的学生获得了一种职业资格证书,16.22%的学生获得了两种职业资格证书。从上述调查中,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学生,计算机和英语水平较低,职业资格技能不足,这都决定了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质量。
1.3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不足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大学生职业规划”两门课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但是单调的课程教育,无法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无法真正帮助大学生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大多数依赖于课程教育,讲座、个体指导等其他形式开展不足,最终导致有10.81%的学生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持不满意的态度。
1.4县校合作程度低
通过县校体对体的合作,是校企点对点的转变,体现了高职教育理念的发展,即从学校的资本输出,到专业产业发展能力的提升,再到县校协同创新的转变。县校合作不仅为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提供了全新的发展环境,还使产学研合作从技术合作发展到战略合作。但目前我国县校合作不足,高职院校主要把自己的发展关注点定位于本科院校,较少关注县域发展。即便与县域企业有所联系,建立了实习实践基地,也是不规范的、短期的,可能是靠人脉关系维系的低层合作。通过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共同建立一个拥有制度保障、法律约束的合作模式,深入“县校合作”。
2 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对策
2.1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
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创业观,提出合理的对策引导大学生到县域城市就业。通过调查可以看出,虽然大部分毕业生没有再选择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但就业期望值仍然偏高。在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的今天,毕业生的数量与日俱增,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学位方面与本科生存在一定差距,即便选择了二三线城市,仍然存在很大的竞争就业压力。因此,高职院校毕业生应该根据自己的优势、兴趣爱好,加上对社会的了解和自己的实际能力确定就业期望。高职院校毕业生到小城市和县级城市就业,既拥有扎实的技术操作能力,又凸显出自己的学历优势,有利于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
2.2提升非技能教育能力
就业能力是多种能力的集合。对于高职毕业生,除了拥有实际工作领域的现场实地动手操作的基本能力以及专业技术知识外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外,还需要增强自身的职业技能。提升自己的英语、计算机水平,能够更加切合县域经济发展所需人才的条件。高职毕业生在校学习期间,不仅要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扎实,还要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取得专业相关的资格证书,综合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
2.3全面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高校应加强就业指导服务,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就业指导工作。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特点,提早开展就业指导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工作不能依赖于课程教育,要利用“县校合作”的优势,通过邀请当地企业成功人士来校讲座,带领学生参观当地企业感受企业文化,召开企业职工与学生间的座谈会,开展职业规划竞赛活动、个人辅导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进行科学、准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2.4为学生提供到县域企业实习机会
高职院校应积极拓宽实习、就业渠道,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和就业信息。问卷调查显示,如果学校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对口的本地(小城市)单位实习,有30.33%的同学表示愿意留在该企业工作,52.85%的同学表示不确定,16.82%的同学表示不愿意留在当地企业工作。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如果学校能够提供对口的实习机会,有三分之一的同学愿意留在本地企业就业,在增加学生就业率的同时,也能够为县域城市引进大量的人才。
2.5切实提高“县校合作”质量
“县校合作”要以战略联合为指导思想,要建立长期的、规范的、共赢的战略模式,实现深度的合作。“县校合作”不仅是为实现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地方人才的集聚为目的,而且要通过产学合作、专产融合、区校联动的多元合作,实现全面的知识互惠、资源优化的良性循环发展。县域政府要积极参与到高职院校建设中,将高职院校教育融入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规划。高职院校要依据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适用性人才,将县域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进行扩展,实现“县校合作”的深度高度融合。
主要参考文献
[1]史秋衡,张湘韵,矫怡程.高职院校“县校合作”发展模式研究[J].教育研究,2012(7).
[2]吕洪霞,张启富.“县校合作”模式下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机制探究——“宁海实践模式”的调查启示[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
[3]彭力群.我国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分析与研究[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6(1).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8.158
G717.38
A
1673-0194(2016)18-0232-02
2016-08-02
2015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研究立项课(JRS-2015-1041);2016年河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研合作立项课题(JRSHZ-2016-0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