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民币国际化的理论要求与当前选择

2016-12-30

金融经济 2016年20期
关键词:国际化欧元货币

王 晨

(山东工商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0)



人民币国际化的理论要求与当前选择

王 晨

(山东工商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0)

当前世界经济还处于相对低迷的阶段,美国次贷危机和欧元债务危机给全球经济造成的危害还没有消除,世界经济复苏动力明显不足,全球经济保持在相对较低的增速。此次危机更使人们意识到了以美元为主的单一货币体系的不足,为推进世界经济向前发展,各国政府致力于构建新的世界货币体系。其中,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市场的新秀,受到了许多国家的青睐。人民币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在国际化的道路上也取得了许多可喜可贺的成就。最突出的要数2015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宣布人民币加入SDR(特别提款权)。这意味着人民币在国际化道路上又向前了一步,人民币成为了继美元、欧元、日元、英镑之后的第五个纳入SDR的货币。这很大程度上表明了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我朝着大国强国的方向又迈进了一步。另一方面,还可以吸引更多的国外投资者在我国投资,对股票市场、证券市场也会有很大影响,将促使A股出现新一轮上涨,有利于金融、房地产、一路一带等行业和板块发展。但我国还处于货币国际化的初级阶段,仍然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理论上讲,我国应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对外贸易结构、促进资本项目开放。但就目前的实际经济环境,我国有哪些可行的办法呢?本文将会一一列举。

货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内涵;经济条件现状;道路选择

一、当前世界主要货币的形成与借鉴

目前已经国际化的货币主要有美元、欧元、日元。美元国际化模式是特定历史条件下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严重失衡的产物,欧元的国际化模式是实现区域政治、经济均衡,提升经济金融国际竞争力的产物,日元国际化模式则是在新的世界货币与经济体系中谋求国际地位和国际利益的产物。

美国作为现在世界的超级大国,在经济方面更是处于垄断地位,美元是世界第一大货币。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美元的国际化还要从二战结束说起,美国作为当时的战胜国,虏获了大量的战略物资,同时,美国依靠在战争中提供军事物资也获得了大量的资金。二战期间,欧洲、亚洲很多国家都受到了战争的重创而美国却没有,反而在二战当中收获了很多财富。战争结束,美国成功实现了赶超英国的目标,一跃成为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战后实行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使得美元与黄金挂钩,给了美元特殊的发展机会。美元实现了金融领域突飞猛进的发展,进而确立了它无可撼动的霸权地位。如今历史不可重演,历史赋予美元先天的优惠条件不可能再重现,美元很多先天的优势条件其他国家也不可能再拥有。但世界还在发展变化,美元与黄金脱钩、失去制度基础后,依赖先入为主的存量优势在世界信用货币体系中处于优势地位;国际政治经济实力的强大巩固和发展了这种优势,继续充当着国际货币的“领头羊”。但也能看出,美元的地位虽然没有动摇,但美元的功能却发生了变化。我们无法预测将来的货币格局,只能顺应事物发展的变化。社会从来都是向着先进水平前进的,在没找到更好的,可以替代美元的货币之前,我们要做的还是要努力加强本国货币的发展,壮大本国货币实力。

欧元是仅次于美元的世界第二大货币,自从1999年1月1日正式启动以来,欧元欧元区对内对外经济发展以及政治稳定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欧元的诞生可以说是欧洲货币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它更是改变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后以美元为主的单一货币体系,成功冲击了世界货币格局。应该说欧元启动是欧洲国家共同对外的结果。二战结束之后,欧洲各国深受战争破坏,国际地位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战争之前的优势地位改变,不再是世界政治经济的中心。美元取代英国,成为了新的超级大国,对于欧洲各国来说,是一个隐患。欧元成立,欧元国家可以用自己的货币来弥补国际赤字,可以用自己的货币来融资,在经济决策方面更加独立了。欧元成立以来,欧洲经贸联盟成功度过了全球经济周期、美元网络泡沫、美国次贷危机等重大危机,依然在国际货币市场占据着它的一席之地。欧元为欧元国发展提供了较为稳定的宏观经济大环境,欧元国家签订《稳定与增长公约》、《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等作为必须维护的权威合约,明文规定了欧元国家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欧元的成立促进了贸易发展,消除了区内各国的汇率风险,降低了跨国交易成本,有利于促进欧元区国家商贸发展,资本市场融合。同时,欧元发展促进了欧洲各国对外直接投资,欧元在欧元区各国对外交易结算中占到了一半左右,是经济独立的表现。

尽管如此,欧元也面临着许多挑战,比如欧元区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目前的经济周期不同,还有政治体制的不同,历史遗留下来的英法矛盾等问题,都影响了欧元的进一步发展。在危机面前,欧元区国家并不能做到完全遵守公约准则,还是会以本国利益为首,这也是欧元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从欧元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区域合作的重要性,我也要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我国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与资本账户紧密联系。

日本的经济发展模式及日元国际化的背景,与现时的中国十分相似,都曾经历了出口主导的高速经济增长。在订立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路线时,中国或可参考日元国际化的经验。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日元在国际货币市场上开始崭露头角,在外汇储备以及外汇投资方面受到广泛欢迎。然而到了九十年代,日元则出现了停滞不前的状态。究其原因,这与日本政府当时的决策有着密切关系。日本于六十年代放开了经常账户,使得贸易收支持续顺差,大量资本流入了日本本国,这与货币国际化资本外流的目标恰好相反。

其次,日本的能源原材料都依赖于进口,而根据国际惯例,能源原材料这种大宗商品都是以美元定价的,这使得美元在其结算中占了很大比例,不利于日元国际化。另外,日本公司侧重于内部贸易,日本公司采取将在主要出口市场建立海外附属公司的形式,负责当地的分销工作,让附属公司根据当地市场环境制定适宜的销售策略。而发达国家的消费市场竞争激烈,日本公司只能通过保持销售价格稳定的形式来规避汇兑风险,这都促使日本公司选择以出口市场的货币定价,这也就是为什么日本公司不选择以日元定价的原因。

从日本国际化的道路能给人民币国际化带来哪些启示呢?首先,我们应当抓住适宜的机遇,政府应该制定合适的政策支持,这将对人民币国际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我们应当使得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协调发展,从日元国际化的道路中可以看到,日本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离岸市场发展水平相差悬殊,政府对国内经济发展监管过于严格阻滞了日本货币国际化的道路。最后,我们应当努力增加人民币在国际计价结算中的比重,一方面,改变能源等产业结构,减少对进口的依赖性,另一方面,我国应该刺激本国居民对进口产品的消费,增加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占的比重。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理论要求

一般来说,货币国际化是一个漫长的不断演变的过程,简单来说,这种货币首先要在国际贸易定价中取得一定的认可,充当交易媒介和记账单位阶段,然后再演变为货币需求,进一步演化成价值储藏需求。

目前,我国正处于货币国际化的初级阶段,在国际贸易中受到了一定的认可。我国也正在向下一阶段努力发展。从理论上讲,我们应当如何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呢?

首先,我国应当完善金融体系。世界金融史上出现的主要国际货币在上文中也进行了相应的介绍,先后有,英镑、美元、日元和欧元。纵观每一种国际货币的形成,都可以发现这些货币走向强大都伴随着本国综合国力增强,尤其是强大的经济贸易实力,本国金融体系开放而逐步形成的。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但是金融体制的改革却远不赶不上实体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金融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金融体系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这主要表现在储蓄转为投资方面,社会资金有三种途径可以转化为投资,一个是通过银行等金融中介以信贷资产的形式,一个是通过财政资金如国债等转化,三是通过资本市场如股票、债券等形式,我国的税收占GDP比重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相距甚远,且大部分为非生产性支出,使得大量的资金累积在国有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不能有效地转化为生产性资金。另外,国内储蓄过剩以及外资大量涌入并存,说明了我国国内金融资源的浪费,反映了储蓄无法顺利地转化为投资。二是M2/GDP指标,我国此指数过高,表明了我国货币供应量大于经济增长的需要。还有就是,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银行业的主体,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后加上交通银行)的效率和绩效代表着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水平,但国有商业银行在福布斯排行榜中的绩效与资产排名中却相对落后,这表明我国四大商业银行将直接与外资银行参与竞争。

我国融资结构扭曲,金融体系内风险向银行集中。目前我国直接投资与间接融资比例严重失衡,我国间接融资比例过高。根据金融学的一般规律,短期资金需求主要靠银行贷款,长期资金需求主要靠发行股票和债券等直接融资的方式,而我国目前90%的长期资金需求都是来源于商业银行的间接融资,从而产生了短存长贷印发的流动性问题,蕴藏着潜在的金融风险。

对此,我国应该通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式积累资本,国有企业作为国有资源的主要使用者应该深入市场,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率。应该加快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化进程,完善金融产权制度。使得国有商业银行更好的追求利益最大化,防止风险转嫁,从而使得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其次,应该改善国际贸易机制。

一直以来,我国依靠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加工初级原材料为主,在国际贸易中相对缺乏核心竞争力,处于劣势。并且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进出口结构不合理、进口不具备谈判能力,西方国家提高关税等等。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我国应该及早认识到这个问题,推进产业创新,加大第三产业发展,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不断加大人民币境外人民币结算试点业务,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货币职能更深层次发展做好充足准备。

最后,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开放。

资本项目是对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资本和金融账户的总称,具体包括资本转移、直接投资、证券投资、信贷业务和其他投资等部分。目前在IMF规定的40个项目中中国已经有2/3以上的项目完全或部分开放,如对外商直接投资与对外直接投资已经基本没有实质性限制;国际贸易或国际项目的银行信贷也基本放开;对银行间市场、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跨境投资也已有条件的放开等。只有约1/3的资本项目,如对直接跨境证券投资、衍生品交易、短期外债等,仍存在有限试点、规模控制乃至完全限制等较为严格的管制。在人民币国际化平稳推进的进程中,逐步放松资本项目下的严格管制是可以预期的。但资本项目开放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等资本项目完全开放之后再开始推行人民币国际化。未来资本项目开放应与各项人民币跨境业务的开展相结合,两者必然会呈现同步进行、相互促进的格局。当然,许多国际经验表明,资本项目管制并非越少越好,过快或过度的开放资本项目管制容易导致短期国际资本的大进大出,如果控制失当则可能冲击国内资产价格和金融市场的稳定。因此,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需要分步推进,使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与境内外人民币资金跨境流动的需求相匹配,与国内金融市场改革和建设的进程相平衡,与防范国际资本流动冲击的监管要求相适应,把握好开放的力度和进度,使资本项目开放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升的重要驱动力。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当前选择

人民币国际化的初始阶段通过跨境贸易充当计价和结算货币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我国于2009年7月开始,在上海等5个城市进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2011年8月试点扩大至全国,至此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打破地域限制,业务范围涵盖范围也有所扩大,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其他经常项目,并逐步扩展至部分资本项目。与周边国家合作方面,2008年12月以来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加大了货币合作,到今年1月底,中国人民银行已与韩国、马来西亚、中国香港、阿根廷、阿联酋等15个央行或货币当局,共计签署了13362亿元人民币的本币互换协议。一些周边国家已经把人民币作为第二国际货币使用、流通。到2013年,跨境贸易规模增长到4.63万亿。通过签署本币互换协议,人民币可通过官方渠道进入这些经济体的金融体系,促进人民币结算和流通效率。同时,有利于稳定金融秩序,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是指在中国境外经营人民币的存放款业务,起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桥头堡作用,是人民币内外体系循环节点,我国在亚洲、欧洲已经设立了多个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其中,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迅速,凭借其业务种类齐全,产品创新活跃的优势成为了人民币最大的离岸交易中心。它承接处理的人民币贸易结算达到总结算的80%,是我国非常重要的对外贸易结算平台,尤其是紧随这几年我国政府大力推进人民币周边化业务,人民币存款的数量会在香港离岸金融市场上随之迅速增长。据相关数据统计,2014年12月底,香港人民币存款量余额达10035.57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7%。

积极推进同周边国家的货币互换业务,以便于人民币在跨境贸易结算中不断扩展,加速国际化进程。货币互换业务是推进人民币跨境结算的一种方式,加速人民币在对外贸易中贸易结算的比重,更容易被认可和接受。2015年底,我国已与33家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签署货币互换协议,累计金额达3.1亿元人民币,并在全球20个国家或地区建立了人民币清算安排。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的签订有助于我国企业在进行对外贸易时更好地规避汇率风险进而降低交易成本;有助于扩大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增加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数量;有助于加强地区联系,抵抗外部冲击,维护地区经济稳定。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整体态势良好,拥有世界第一的外汇储备,债务规模整体可控,经济增长稳定,这些都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截止到2015年底,人民币已成为47个央行的储备资产,并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人民币渐进准则,应当逐渐实现区域化,区域内国家自发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和他们国家的外汇储备,随着数量增加就会推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使用人人民币作为他们的结算和储备货币。以我国政府对金融市场的不断改革相辅相成,逐步放开对资本项目的管制,审慎推进人民币自由化,促使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能早日实现。成立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亚投行,“一带一路”等举措。人民币具有亚洲地区货币篮子中的一员的潜力,中国同许多亚洲国家在对外贸易产品结构上都很相似,因此其他亚洲国家愿意同中国承担风险并保持与人民币有一定联动。

猜你喜欢

国际化欧元货币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一国货币上的面孔能告诉我们什么?
三欧元淘得百年玉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欧元二十年
古代的货币
The Euro Turns 20欧元20年
欧元20年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古代的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