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绩效改革中业绩评价体系的运用研究

2016-12-30高延卫

金融经济 2016年20期
关键词:业绩绩效考核事业单位

高延卫

(山东公路技师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4)



事业单位绩效改革中业绩评价体系的运用研究

高延卫

(山东公路技师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4)

随着事业单位绩效改革的不断深化,事业单位考核机制的改革和完善越来越被重视。在事业单位绩效改革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诸多不足也被不断暴露。本文首先阐释了事业单位业绩评价体系的内涵,之后通过分析当前事业单位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通过建立业绩评价体系来进行事业单位绩效改革的建议。

事业单位;绩效改革;业绩评价;考核指标

伴随新时期的到来,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带领了各领域的变革,其中,事业单位也随改革潮流不断进行自我剖析与转变。事业单位随着内容与规模变革的不断壮大,其整体改革不断深化,尤其是绩效考核的改革更是关系了事业单位市场竞争力和自身发展能力的能否提高。虽然,事业单位已经意识到自身绩效改革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其本身的特有属性,在绩效改革中仍然出现了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从业绩评价体系概念入手,探索了事业单位绩效改革中对业绩评价体系的应用和创新。

一、业绩评价体系内涵

(一)业绩评价体系概念

所谓业绩评价体系,是指企业中跟人事控制系统和其他控制系统共同构成企业管理控制体系的一个子系统,本体系中包含了多种评价指标,通过运用数理统计和运筹法,参考相应的指标评价标准对企业在某个特定经营期间的各项指标(包括盈利能力、资产数量、债权质量及盈利增长等)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给出相对科学、客观的评判。业绩评价体系是企事业单位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

(二)业绩评价体系的构成要素

企业的业绩评价体系作为企业整个控制系统中相对独立的一个子系统,有着以下构成要素:

1.业绩评价目标

业绩评价目标是业绩评价体系整体运行的导向,它在不同阶段为企业管理者制定最优战略及实施提供最实际有用的信息,从而使管理者适时调整策略与战略,以保证企业战略的实现。

2.业绩评价主体

业绩评价主体是指来进行评价的人或部门,即解决谁来评价、制定评价层级和评价目标的问题,通常情况下由政府、出资者或经营管理者来担当。

3.业绩评价对象

业绩评价对象是指被评价的人或部门,即解决评价谁的问题。业绩评价对象不同,影响了评价的目标、内容、方法等不同。企业内部的业绩评价对象一般分为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

4.业绩评价指标

业绩评价指标是指评价主体对评价对象的某些方面进行评价,而且这些方面密切关系到企业战略制定和实施的成败,包括财务和非财务方面的。业绩评价指标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能否正确反映企业战略管理的成败。

5.业绩评价标准

业绩评价标准是考核业绩评价对象业绩优劣的基准,它的选择决定于评价目标。常用的业绩评价标准包括预算标准、同业标准和自身最高水平标准。业绩评价标准的选择决定于评价目标,同时跟评价对象密切相关,也影响业绩评价体系的功能。

6. 业绩评价报告

业绩评价报告是业绩评价体系的最后环节,也是最终的总结和展示。业绩评价报告内容要简洁,对关键问题进行阐述和解决。

业绩评价体系的六个构成要素共同构成业绩评价体系,他们相辅相成。其中,业绩评价目标决定了其他五要素的选择,而五要素的选择又反过来影响目标的实现。

(三)业绩评价体系的功能

上述业绩评价的构成要素中,评价标准影响了评价结果和功能的不同。业绩评价标准通常选择年度预算、资本预算和同业竞争。那么,业绩评价功能也就表现了三个方面:

1.人事管理

选择年度预算为业绩评价标准,可以对单位下属相应级别员工的业绩进行评价,并且作为人员调整、奖惩、提拔等决策的参考。

2.项目在评估

选择资本预算为业绩评价标准,可以对实际效果与之前设想进行对比,找出误差,提高预测准确度,对项目进行再评估。

3.资源再配置

选择同业竞争对手的某些标准作为业绩评价标准,可以重新对自身资源进行配置,淘汰掉自己没有优势或优势不明显的产品,重新调整经营方向。

二、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绩效改革的不断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取得了不小的成效。但就总体来看,事业单位不论在财务指标还是非财务指标方面的表现与资源配置最优还有很大距离。本文主要从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和人员绩效考核两方面来分析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财务预算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1.预算考核缺乏细化

预算是财务管理的重点工作,而当前我国的事业单位中仍然存在“钱多好办事”、“重花钱、轻效益”的传统观念,从而导致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缺少精打细算,严重浪费。所以,这种财务预算考核机制的缺失最终养成业绩好的得不到应有的奖励,业绩差的受不到应有的惩罚,久而久之会影响整个事业单位员工和部门的积极性,优的变差,差的更差,同时也让单位的资金利用率降低。

2.资产管理考核不严格

很多事业单位当前并未履行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来管理资产,出现很多国有资产不及时入账、不及时报废、对部分资产流失事件缺乏问责机制,更没有赔偿等不负责任或责任划分乱的问题。

3.项目管理考核效率低

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存在项目管理模糊,项目进展慢,后期结余资金大等现象,造成项目管理考核效率低,缺乏行之有效的项目管理控制机制和激励机制,造成项目管理经费的增加。

4.资金管理考核缺乏事先约束

部分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仍然存在事后审批的滞后程序,这样不仅影响了资金使用的控制,而且导致事后资金使用审核程序的不及时和复杂性,更加忽略了资金使用的效益过程和评估,无法监督资金的流向等,容易助长公款私用等不法行为。

(二)事业单位人员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1.对绩效考核的认识存在偏差

部分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者将对员工的绩效考核简简单单地奖励,从而只注重个人收入的多少,而对绩效考核具体的方式缺乏认真的思考和合适的量化的概念。没有了量化的标尺之后,部分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者不能精确地区别奖励和惩罚的多少,从而导致优秀员工和普通员工绩效工资无太大差别。如此,绩效工资的激励机制形同虚设,改变了激励机制设立的初衷,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

2.绩效考核缺少科学合理的方法

绩效考核应注重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方法相结合,但就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来看,一是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明显缺少科学的量化,无明显的量化指标,从而无法将员工平时的工作数量与质量以及贡献价值观有效地体现;二是绩效考核模糊不细致,针对不同部门或员工的工作性质和贡献度并未体现出不同,所以缺乏区别对待的量化标准,不能准确地进行分类考核;三是绩效考核方式方法仍延续传统的简单方式方法,主要采用单一的定性评价,从而在实际评分过程中明显带有主观成分,缺乏公平、公正。

3.评价主体单一

就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来看,评价主体一般有人事部门独家担任,而人事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并不能全面地评价本部门之外部门的员工绩效表现,缺少了本部门全面、准确的监督与管理,绩效考核不能真实体现其相应表现,从而不能准确得到准确评分和正确的绩效工资,不利于绩效工资的分配,甚至影响了绩效考核的全面实施。

三、业绩评价体系在事业单位绩效改革中的应用

针对上述当前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中出现的问题,本文结合业绩评价体系的感念、构成要素和功能,本文将业绩评价体系应用在事业单位的绩效改革中,具体措施如下:

(一)构建完整的事业单位业绩评价体系

首先,明确事业单位业绩评价体系的概念:在特定阶段内,对部门和员工的工作数量和质量、贡献值和自身人力成本(包括工资、其他费用)进行综合的考核和评价。事业单位业绩评价体系是综合反映公司部门和员工对公司贡献值与人力成本的特殊概念,是科学、合理、准确衡量和评价部门和员工业务指标(包括目标完成情况、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和财务指标(包括实际工资、费用支出等)的具有经济性和有效性的载体。

其次,明确事业单位业绩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1)价值导向原则。业绩评价体系能够客观反映部门和员工付出与所得的经济性和有效性要求,体现出较强的价值导向性。(2)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只有定性考核的业绩评价,缺乏科学的量化指标,主观色彩浓重,不能客观真实反映评价对象的业绩;仅有定量分析的业绩评价,离开了定性考核也就等于失去了分类标准,更加无法进行业绩评价。因此,要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3)同时结合通用性和专用性。事业单位的业绩评价体系在设置统一内容与标准的同时,也应分门别类根据不同部门的性质和功能设计不同的评价目标和指标。

再次,明确事业单位业绩评价体系的适用范围:根据统一组织、分级执行的原则,业绩评价体系以部门和员工的业务指标为主、财务指标为辅全面推进,对于有条件的部门,可再对本部门员工进行业绩评价。

最后,明确事业单位业绩评价体系的组织和管理。事业单位业绩评价的评价主体主要由主管部门、财务部门和人事部门指定专人负责评价,采用主观部门的专业评价、财务部门的实际统计评价和人事部门的标准化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二)在事业单位业绩评价实施过程中明确原则,统一员工思想

业绩评价体系已成为现代企业激励机制的重要内容,事业单位也应重视评价体系的作用和执行。在业绩评价体系实施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循以下原则:(1)按劳分配、按质分配和按费用分配。首先,要注重员工的多劳多得,对工作量大的员工首先给予高分优势,同时侧重工作质量,考察其工作完成效果,最后考察其费用支出,三方面结合,综合评价部门和员工的表现。同时,事业单位还要不断组织部门内部的业绩考核和资源分配,建立创新的激励机制,以将业绩评价体系层层细化;(2)业绩评价要分级、分类实施。事业单位要明确各部门的职能性质,不断完善业绩评价的管理体制;(3)事业单位要对各部门统筹兼顾,着眼于全局,合理调控各部门及员工的业务指标和财务指标,形成科学合理、积极的业绩评价机制和资源分配;(4)业绩评价实施要公平、公正,体现出业绩评价的初衷,真正起到激励的作用。

另外,明确了事业单位业绩评价的原则的同时,也要统一好管理者与员工的思想,以便稳健推进业绩评价体系的开展。(1)做好宣传工作,改变部分管理者和员工的传统陈旧思想,强化其思想政治工作,为业绩评价体系广泛运用做好群众基础,消除部分员工的抵触情绪;(2)做好培训工作,要定期或不定期对员工进行单位规章制度培训,尤其是业绩评价体制的培训,深化新老员工对绩效考核的认识和学习,尤其让他们深刻领悟业绩评价的内涵,树立其争先评优的工作意识。

(三)完善业绩评价指标,科学得出评价信息

(1)正确分析各岗位部门性质和职能,做好业绩评价的定性分析;(2)明确业绩评价指标,对关键指标实行全面覆盖实施;(3)灵活运用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区别。对不同岗位,要体现出定量和定性的侧重,如行政部门则侧重定性为主,定量为辅等。

(四)将事业单位的业绩评价结果多元化,体现考核的结果作用

业绩评价本身就是起到区别对待和激励的作用,对待优秀的部门和员工应当得到应有的奖励,不优秀的员工应受到应有的惩罚,这些都应体现在考核结果上。(1)各部门管理者应深入员工,跟员工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获取员工的反馈信息,通过不断的交流沟通,在业绩评级目标上让员工与管理者、单位达成一致。(2)深入分析和总结业绩评价的结果,从而了解部门和员工的相应表现,做到了解每一位员工,知己知彼。(3)建立完善的业绩评价档案。业绩评价的资料要保存完好以便日后必要时拿出,比如在调薪、岗位调动和职级调整时作为重要的参考。

(五)建立事业单位业绩评价的管理机构,科学、合理的进行业绩考核的管理

员工的业绩评价作为事业单位资源分配和改革的重要内容,关系到部门和员工的切身利益。所以,事业单位设立专门的业绩评价管理机构很有必要。业绩评价管理机构在制定考核标准的过程中,首先要考核部门的实际,咨询了解员工的心里想法,在执行中不断地纠正改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单位需求。

[1] 余一慧.绩效评价在行政事业单位 财政支出管理中的运用探析[J]. 预算管理,2013,(10):43-45.

[2] 封红梅,高珊.新时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创新思考[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9):151-156.

[3] 李代红.KPI在事业单位绩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2013:215.

[4] 梁开典.阳江市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效果评价及改革研究[D]. 华南理工大学 2015:156.

猜你喜欢

业绩绩效考核事业单位
一图读懂业绩说明会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朗盛第二季度业绩平稳 保持正轨
主要业绩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国企改革视角下绩效考核的具体方法
绩效考核分配的实践与思考
三生业绩跨越的背后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