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改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2016-12-30程丽媛

金融经济 2016年20期
关键词:供给商业银行金融

程丽媛

(中国农业银行南京新街口支行,江苏 南京 210000)



供给侧改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程丽媛

(中国农业银行南京新街口支行,江苏 南京 210000)

国民经济在新常态下可能会经历一个“L型”的增长阶段,而作为经济主体之一的商业银行要清醒认识到当前的矛盾已转化为客户不断升级的金融与非金融需求与银行落后的服务与组织能力。商业银行应加快对业务结构进行改革以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供给侧改革;商业银行;影响

一、商业银行供给侧改革的背景

由于内外部环境已经不再注重需求侧管理的经济发展方式,所以中央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力量,既服务于实体经济同时又依托于实体经济,并伴随着经济模式的转型而改变。

(一)发展动力亟待转变

纵观过往的十年,中国经济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在消费,投资,净出口“三驾马车”模式的驱动下,以要素驱动型投资和成本竞争行出口的粗放型增长模式成为主导,并且也决定了整个市场的金融需求。由过去的单纯依靠人口红利和改革开放的制度红利推动转变为依靠提高全要素增长率上来,大力推进供给侧的创新,创业。

(二)传统的宏观经济治理模式的作用在逐渐弱化

宏观经济政策应该注重市场的地位,让市场发挥决定性的作用,既要学会“放手”,但也不能完全“甩手”。商业银行应承担起发挥市场导向的作用,主动服务实体经济与严控系统性风险的使命,优化产业结构,矫正金融资源配置扭曲,积极倡导绿色金融。

(三)中国经济当前最为突出的问题是“过剩”

由于中国经济当前发展的新动能马力不足,新旧产业没有实现完全转换,仅靠少数创新型企业,中央政府,经济发达地区政府,并不足以推动整个经济的转型升级,不足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须坚持全局思维在整个社会不同层次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四)金融需求更趋向于多元化,体验化,个性化

银行业传统的做规模,垒大户,同质化的经营模式与经济新常态下现实变化不相匹配。银行处于金融供给的“卖方市场”。借助于利差锁定,利率管制的政策红利,以及业务牌照优势,可以稳定的获得超额收益。而传统的同质化产品就可以满足客户相对初级的金融需求,这造成了多数银行以自身为本位,采取“投入资本,扩张规模,主导销售,考核利润”的粗放式的经营方式。

二、商业银行供给侧改革的问题与难点

商业银行传统模式的终结。当前,支持银行发展的各项红利逐渐消失,对银行的要素效率显著提升,“去产能,补短板,降成本”提出了新的挑战。经济红利减弱,持续多年的投资拉动型经济模式遭遇产能过剩,债务高企的瓶颈,传统部门的有效信贷不足;制度红利消失,随着民营银行获批的速度提高,商业银行准入的门槛降低,原本的牌照红利不复存在;成本优势不再,商业银行过往的低成本负债随着存贷利率上限的取消而逐渐瓦解,资金成本上升成为难以逆转的趋势。

(一)呆坏账处置难

经济供给性结构改革的重点任务是“三去”:“僵尸”企业的退出,房地产行业的分化重组,一些过剩产能的收缩,政府债务转型都会使银行业潜在的信用风险变得显性化,不良贷款也会阶段性的呈上升趋势。这其中为数不少的企业由于历史悠久,担保缓释不足,授信额度过大,出险后普遍存在资产保全周期较长且债券受偿率低的情况,处理起来难度较大。

(二)沉淀资金盘活难

银行业近年来信贷资金沉淀受到广泛的诟病,不良贷款,中长期贷款大幅度呈上升趋势,且货币周转率下降明显。在经济转型背景下,一些低效企业营运更加困难,应收账款,存货增加,两项资金占用上升,对信贷资金的需求相较于以往会更大,但其中大多数都为沉淀资金,短期沉淀资金主要依靠政府的作用下兼并重组。

(三)空转资金回归实体难

资金空转是当前制约金融有效支持实体产业发展的一大难题,并且势头越发猛烈。部分中小银行增收,规模增长的主要贡献部分在于应收投资业务增量超过了信贷增量。但因结构调整加速,风险加速暴露,经济增长率下降,又受到资产配置空间较小的限制,银行业普遍加大理财,票据,同业的展业力度,更有甚者加大杠杆滚动吸收同业资金配置资产项目,从而加大了期限错配的风险。

(四)增量资金配置难

一些传统领域炙手可热的行业伴随着经济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并落实暴露出一些企业问题,经营困难加速上升,风险加剧,尤其是僵尸企业,过剩产能行业市场出清的概率呈大幅上升趋势,存量信贷资金将逐步从无效或是低效的领域中退出,增量信贷资金配置成为一大难题,这成为资产配置的一个“迷茫期”。从培育经济的新动能角度看,银行业在创新创业,新型业态,小微企业和战略性新型企业上,贫困地区及“三农”的信贷投放应加大力度,但又面临着风险识别,风险缓释,风险补偿,风险定价等“四难”问题,银行业信贷资金配置遭遇优质资产稀缺的瓶颈,持币观望的态度浓烈。

三、商业银行供给侧改革的影响

(一)商业银行应围绕“五大重点任务”逐步推动自身结构性改革

自身基础依然薄弱,总行利润目标确要求剧增,外部经济持续呈下行趋势是商业银行目前面临的硬约束。因此商业银行围绕着“去产能”按照“十个更加注重”的工作标准,重点在中央和省属国有企业兼并重组,以及企业通过“走出去”寻找市场机会;围绕“去杠杆”,加强对政府投融资体制机制的深入对接;围绕“降成本”,对商业银行中收创收空间进行重新梳理,例如可以在些趋势性的必须要降的费用率先降价,以赢得声誉,更好的吸引客户,倒逼收入转型;围绕“去库存”,重点加强对不同地区农民工市民化后所产生的住房需求进行有效对接;围绕“补短板”,重点抓住精准扶贫策略中的市场机遇,继续深化与政府的对接,进一步优化“政府供信,银行授信,企业增信”的模式。

(二)在经济增速长期放缓呈“L”型的背景下,商业银行要做好长期中低速增长,长期结构性调整的准备。

做为金融要素市场的重要供给者,商业银行应及时对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维,做好长期“日子艰难”的准备,尽快抛弃低效粗放的发展方式,干部带头彻底扭转全行员工的思想观念进行结构性改革,着重提高金融的供给效率。

(三)在经济发展市场化的背景下,商业银行要借势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今后中国经济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维下发展将更加市场化,市场准入规则放宽,“国退民进”的速度将提高,市场竞争也更加激烈,经济发展的主题将变为“开放,搞活,竞争”。商业银行应彻底摈弃“国有银行会受到政策保护”的落后思想,从现在起扎实的提高竞争效率成为唯一的出路。在公司治理机制上,尽可能将“人,财,物”资源配置到发挥其最大价值的位置上,将市场的资源配置机制内部化。

(四)持续提升商业银行的现代化竞争。

在金融工具,策略管理,内控管理,技术运用,创新机制等方面,逐步与国际先进银行和监管标准接轨,实现银行业本身的产业升级。当前的供给侧改革是在对外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对内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展开的,实现高水平的双向开放,融入全球竞争,逐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和国际金融接轨的愿景,支持实体经济在全球产业链再分工中的发展需求,维护国家金融安全,都离不开商业银行的现代化竞争力,使管理能力和金融供给具备“走出去”的能力。

四、结论与建议

由于经济对金融具有决定性作用,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出必然会带来金融体系的一系列调整变化,尤其是在金融普惠化,互联网金融持续发展,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商业银行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商业银行必须要抛弃过去“负债至上”的运营目标,在发挥自身运营特点和独特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云数据,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驱动小微企业和实体经济的发展,将商业银行信贷资源的导向效应最大化,提高产业转型升级和金融创新的融合。此外,商业银行还需加快业务流程的标准化和自动化建设,构建一个扁平化,垂直化的管理体系,从而不断提高其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整体效率。

[1] 万鹏 习近平提五个“搞清楚”明确供给侧改革方案的基本路径.[Z]新华网.2016-01-30.

[2] 中国农业银行召开2016年工作会议[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6-02-04.

[3] 佘志远.商业银行供给侧改革探析[J]. 武汉金融,2016(3):10,66.

猜你喜欢

供给商业银行金融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P2P金融解读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