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6-12-29朱芬周桂英顾国妹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6年10期
关键词:维持性高通量白蛋白

朱芬+周桂英+顾国妹

【中图分类号】R6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6)10-0-01

前言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是提示患者预后不佳的强烈指标,其发生与血液透析过程中营养物质丢失和分解代谢增强等因素有关。近来研究发现尿毒症患者多种因素可导致营养不良,包括: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方式、红细胞生成素的应用,以及同时存在的感染、氧化应激等,且均可以协调作用,相互影响。本文拟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期为更有效地防治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不良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1.血液透析方式

陈静等人比较了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高通量血液透析,3次/周;与低通量血液透析(HD)联合血液透析滤过(HDF):低通量血液透析2次/周+血液透析滤过1次/周,这两种治疗方案对尿毒症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并随访6个月。结果发现随访期间内,HD联合HDF治疗的尿毒症患者血清磷含量显著降低,但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全段甲状旁腺素、β2微球蛋白、C反应蛋白等其他实验室检查项目、人体测量学指标、主观综合营养评估上与HFHD无明显差异。此外,HD联合HDF治疗的尿毒症患者出现透析器凝血、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以及透析中低血压的机率明显降低。此外,王志良选取42例先采用低通量血液透析,再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血液透析方式的改变对患者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等的影响,以了解不同透析方式对同一尿毒症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结果发现,与采用低通量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相比,采用高通量血液透能够有效提高白蛋白水平和血红蛋白水平。由此可知,无论对于不采用不同血液透析能量的患者,还是同一患者先后采用不同能量的透析方式,均能够明显影响患者的营养状况,而且高通量血液透析在改善尿毒症患者营养状态方面更为优越的作用。

2 .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应用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纠正肾性贫血方面的疗效是肯定的,近年来国内外有研究发现EPO在纠正肾性贫血的同时,可改善尿毒症病人的营养状况,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刘罗进等人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尿毒症血透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在标准治疗治疗的基础上,选用商品化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益比奥一万单位/周,治疗三个月后,患者实际体重/理想体重的百分率、三头肌皮肤皱褶厚度三头肌中点肌肉厚度差异均无显著,血清转铁蛋白、前白蛋白、血清游离氨基酸中赖、丙、蛋、亮、缬、苏氨酸、血清游离脂肪酸均较正常值降显著增加。维持血液透析的尿毒症病人应用EPO后进行营养状态评估,发现病人应用EPO后,在贫血纠正的同时,营养状态明显改善。

4 .感染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静脉血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水平上调,伴有近期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增加,且血清铁蛋白及血红蛋白降低明显,蛋白代谢率较高。可见,炎症反应是尿毒症血透患者营养不良和贫血的重要原因。选取100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合并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通过探讨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营养不良及感染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存在感染的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体质量指数、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均低于非感染患者,且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显著增加。可见,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是否存在感染与患者营养状态密切相关。

5.氧化应激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有出现氧化应激或者氧化应激加重的趋势;氧化应激可能导致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出现营养不良。检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中超氧物歧化酶、一氧化氮、谷光苷肽还原酶、丙二醛水平,可用来评价患者的营养状况。通过随访观察3个月,对上述指标的前后比较和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液透析无营养不良的患者MDA血浆水平升高,SOD、NO、GSH水平下降,部分患者出现营养不良;单纯的营养不良患者,血浆MDA水平轻微升高,SOD、NO、GSH水平轻微下降,患者营养不良无明显改善;给予开同联合抗氧化剂维生素E治疗的患者血浆MDA水平明显下降,SOD、NO、GSH水平明显上升,患者营养不良明显改善。且患者血浆MDA水平与血浆前白蛋白水平呈明显的负相关;血浆NO水平与血浆前白蛋白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单纯营养治疗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无明显改善作用;营养治疗联合抗氧化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小结

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进行评估,探寻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设定维持性透析患者的饮食需要,并适当锻炼,可改善机体营养状态,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刘法芹,李述真.老年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营养状态与感染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23):6653-6655.

[2]陈静,孙丽君,戎殳等.不同血液透析方式对尿毒症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21):67-69,72.

[3]陈学波,胡玉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及营养状态与感染的关系[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5):1181-1183.

[4]王志良.高通量与低通量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2):106-107.

[5]郭瑞.高通量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15):1983-1984.

[6]段胜东.不同血液透析方法对维持性透析患者尿毒症毒素清除效果及营养状态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9):26-29.

猜你喜欢

维持性高通量白蛋白
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老年慢性肾衰竭对治疗有效率、Hb及ALB指标的影响研究
新一代高通量二代测序技术诊断耐药结核病的临床意义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行内瘘护理专项健康教育的效果
高通量卫星通信综述
碳酸司维拉姆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后对患者预后恢复的影响研究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影响因素
人文关怀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什么时候用白蛋白
人血白蛋白的六大认知误区
白蛋白不可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