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校园足球运动员成才的几点思考
2016-12-29张如军李先勇
现阶段校园足球基本功能是:激发学生对足球的兴趣,引导更多人关心足球,参与足球运动,为足球发展打好基础。从学校和家长角度分析,校园足球运动员首先是学生,每位学生学生首先要按学制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业,参加中考。然后进入高中、高职学校,并按学生发展需要学习知识。参加高考并顺利进入高等学校学习,学习立业成家的能力。把足球作为学生的一项特长,坚持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校园足球的魅力才会持久显现。
校园足球全面深入开展近三年,对校园足球运动员成才有以四点下思考。
一、要保证运动员教育和训练持续性
小学、初中要保持球队的相对完整,整体就近入学入班,高(职)中要持续完成学生兴趣培养、技能体能训练,比赛延续性。各校按照特色学校的要求,完成班级、年级、校级运动队梯度建设和培养。高(职)中阶段,作好学业和升学规划,以参加文化考试、单独招生考试、足球特长生加分、体育考生考试、单独招生考试、专业运动员发展等多种途径提高学生升学机率。在高等学校,要严格进行课程和常规行为管理,确保学生足球素养、知识能力,法律公德、社会认知等同步提升,无论是进入足球职业运动、还是参加社会工作,都具有再学习的能力,很快胜任并适应工作,并能发挥和突显足球运动员的优势,成为优秀的社会人才。
二、要将德育教育贯穿校园足球始终
从小学开始,对足球运动员的德育教育一直要放在首位。品德合格,是对任何领域人才的基本要求。历年来,我国在运动员德育教育方面十分薄弱,导致很多运动员走不远,也成不了才,甚至成为社会负担。德育教育不只是高大上的理想教育,主要是在运动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规范管理中,从而达到言行规范,心理健康、自信自强。运动场上进行严格管理,要求服从裁判、尊重对手,相互学习这是基本要求。管理的重点在场下和平时行为管理。教练和班主任是管理主体,学校德育处,学生处要直接参与管理,对运动员的管理进行整体设计。强化过程管理,与其他学生同等对待,严格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运动员入选高一级运动队和升学的重要依据。必要时可引入第三方机制进行考评。高等学校对运动员的德育引导要作为重点课题进行深入持续研究管理,确保立德树人在校园足球中全面落实。
三、要强化足球运动员文化学习与要求
校园足球运动员主要身份是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学业水平必须达标。高中、高等教育阶段学分必须修满,这是基本要求。本文的建议意见是:从小学开始,将学习合格做为校园足球运动员的基本条件之一,成绩优秀者优先入选,成绩不合格者直接淘汰。在所有足球队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训练、比赛期间要科学、合理安排学习,做到文化学习一天也不间断,一课也不落下。即使有一定天赋的运动员,若首家德品行、文化成绩不合格,要坚决拒之门外。一方面让其有更多时间去接受德育、文化教育;二是免除让校园足球背上误人子弟、耽误学习的黑锅;三是为其他优秀运动员的进入留下空间。此法应用很见功效。若品行不端、学习不佳者进入团队,将对整个团队发展造成极大有破坏作用,前车之鉴,不可枚举。若运动队中都是合格优秀者,无论团队精神、战术素养、社会反响都会越来越好。
四、要将社会支持和关爱真正落到实处
社会的真正关注和容纳,是校园足球可持续的真正的、决定性动力。对校园足球运动员,社会各届要提供良好的就业、政治、工作待遇。各用人单位要严格管理,积极引导和培养校园足球运动员出身的工作者。对自主创业的校园足球运动员,在遵守社会规律的同时,社会各届给予更多的关照和提供方便。从社会行政管理和人文氛围方面充分营造出社会尊重足球,尊重足球人才的良好环境。
按照党中央、国务完总体发展规划,教育部牵头制定了校园足球的总体实施方案,校园足球工作从体制上得到保障。各层各级行政和学校要具体细化落实,使校销园足球在工作方面有具体措施,得到落实。学校、教师对校园足球运动员从德、智、体多方面落实培养的衔接工作,把校园足球运动员培养成优秀的社会人才,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参与到校园足球运动中。中国足球梦,定能实现。
(作者单位: 1开县临江中学2开县西街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