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全国卷I试题分析
2016-12-29董芝芳
2016年高考全国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学试题总体感觉是:平和、大气、灵活。注重“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等新课程理念。试卷突出体现对基础知识、能力的考查和对主干知识的覆盖,特别注重对生物概念、生物原理及生物思想等科学素养的考查。选择题部分着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非选择题部分着重考查学生的获取信息能力、逻辑分析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实验能力等;选修部分立足科技前沿,回归对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的设问既兼顾基础,面向全体学生,又有拓展提高,有效区分不同知识水平和能力层次的学生,体现了高考试题的选拔功能,有很好的区分度和信度。
(一)选择题
1. 核糖体无膜结构,A错误;蓝藻细胞中无线粒体,C错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能通过光反应生成ATP,D错误。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分类、结构与功能,涉及的主要是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新陈代谢、是高中生物学知识的重点考查内容。
2.离子的跨膜运输属于主动运输,A错。是逆浓度梯度运输的,B错。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氧浓度,必然影响离子的主动运输,C正确。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使载体蛋白变性,离子的扩膜运输速率下降,D错。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运输的知识,要求学生从基础识点入手解决相关生物学问题,是对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
3.在该实验中,pH为无关变量,缓冲物质影响pH;酶和底物结合之前应该加缓冲物质。本题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不是简单传统地考查概念,而是从实验形成的探究过程入手对探究的原理、过程及结果进行分析。
4.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为扩散,不消耗ATP。在突触前膜上释放是胞吐,需要消耗ATP。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能产生大量ATP。受体蛋白合成过程中需要消耗ATP。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是K+外流,主动运输,消耗ATP。本题主要考查了神经元的兴奋与传导、突触的传递,以及和ATP相关的新陈代谢知识点。
5.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本题采用了一些从现代科技和生产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新颖情境,贴近生活,贴近生产实际,在关注生态学基本知识的同时,引导考生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体现了国家绿色发展理念,渗透了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引领考生在生活中体验生命奥妙。
总的来说,今年全国卷生物选择题的考查较往年综合,即使像第1、4、5题相对比较容易得到答案,但是也涉及了较为综合的知识点。第2、3、6题需要一定的思考分析才能得到答案,尤其是对题意的理解至关重要。今年的选择题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需要学生在记忆的基础上,强化知识点的应用,并且要有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
(二)非选择题
必做题:
29.本题考查对ATP、dATP、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理解,考生对ATP比较了解,但是dATP是在选修三基因工程中涉及的一个知识点,很多考生容易忽视它,加上学校讲的比较少,因此29题的第二空失分会比较严重,第三空的问题其实在平时做计算时大部分同学都懂,但是试卷中将其改编成表述题,很多同学就不知道怎么表述了,或者表述不完整,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考生做题的信心。
30. (1)据图判断,光照强度低于a时,影响甲组植物光合作用的限制因子是光照强度。
(2)b光照强度下,要使甲组的光合作用强度升高,可以考虑的措施是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3)播种乙组植株产生的种子,得到的盆栽苗按照甲组的条件培养T时间后,再测定植株叶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光合作用强度,得到的曲线与甲组的相同。根据这一结果能够得到的初步结论是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不可遗传。
本题考查探究实验的原理、实验影响因子及结果分析得出初步结论。要求考生运用光合作用的生理作用机理说明实验原理,解释实验现象和结果;通过光照强度—光合作用强度曲线,考查了考生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描述生物知识的能力。前两个小题都比较简单,稍微分析就可以得出答案,关键都在于对第3小题的回答,考生知道要回答什么,但是容易造成表述不清楚,导致失分。
31. (1)感染病毒甲后,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原因是病毒甲可通过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来使乙免疫功能丧失,各种机会感染增加。
32. (2)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后,甲疫苗作为可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机体被病毒甲感染时能够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抗原的记忆,当再次被同种抗原入侵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抗体,从而引起预防该肿瘤病的作用。
33. (3)免疫细胞行使免疫功能时,涉及到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点是需要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
本题考查的是免疫、疫苗与肿瘤的关系等,试题贴近生活,贴近自然,激起学生的答题兴趣,试题开放性和时代性兼备。
34. 本题从分析和推理着手,全面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第1小题要求考生根据背景材料,推理基因的位置;第2小题考查用甲同学得到的子代设计两个不同的杂交实验,证明乙同学的结论。这是考查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型试题,给考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空间,从而进行有创意、有个性的解答,并根据设计方案的科学性、简约性、新颖性进行赋分,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助于引导中学教学关注对创新意识的培养。可以说这道题把“考察考生思维过程”这一能力考查目标体现得淋漓尽致。总体上试题难度不大,认真审题,对题目所给条件进行分析即可得到答案。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州市第二中学)